美國感染的新冠病毒有中國不曾出現的新類型,這說明了什麼?

2020-03-17     胖福的小木屋

日本川崎生物數據公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比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建立了病毒繁殖變異的樹狀結構,其結果顯示,從這些國家地區的病例分析,傳入的病毒呈現獨立特徵,是多批次個體進來的。



研究人員表示:

病毒基因組序列「MT039890-人類的韓國-韓國」和「GVIHIABK0000000-人類的中國-湖北-省-武漢-城市」在其序列中具有許多樣品特異的替代。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病毒基因組序列「MN988713-人類-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在簡約信息的位點具有多個不明確的鹼基。有趣的是,模稜兩可的鹼基可以用TCC和CIC組的混合物來解釋(表4)。該事實表明「MN988713-人類-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包含至少兩個不同的病毒基因組。下一代序列數據發布後,我們可以證實這一假設。

他們呼籲:為了確定病毒序列是否具有在傳播感染過程中獲得的新突變或僅反映了來源地的多樣性,應在來源地收集各種SARS-CoV-2基因組序列。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此次新冠病毒疫源可能並非是武漢。早在1月27日,國際頂尖學期刊《Science》雜誌卻刊發了一篇報道:Wuhan seafood market may not be source of novel virus spreading globally,該文章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或另有其「地」,對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發起挑戰!


而在2月份,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通過官網發布研究成果信息稱,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的,推論此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而人際傳播在可能2019年12月,甚至11月下旬便開始了。

研究人員收集了截止2月12日全世界共享到GISAIDEpiFluTM資料庫的病毒數據,包括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新冠病毒樣本。

通過全基因組數據解析,研究者發現收集到的93個樣本包含58 種單倍型(基因類型haplotypes,即若干個決定同一性狀的緊密連鎖的基因構成的基因型),以超級傳播者單倍型為中心,研究者將其歸納為5組,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病毒進化網絡。



5個中心分別為3個古老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1、H3和H13,以及2個新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56、mv2。其中,H1單倍型最多,其衍生單倍型也最多。

而目前中國的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的患者樣品的單倍型都是H1及其衍生的單倍型H2及H8-H12,廣東存在3個病毒來源,包含了一個武漢並沒有檢測到的H13,而美國包括了5個來源。

新型冠狀病毒58種單倍型的演化關係和地理分布格局(A,B),單倍型之間的可能演化關係(C),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傳播和擴散路線(D)。A和B圓圈中的數據是樣本數量。

研究人員通過論文表示,可以確定的是,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進來,在市場中發生快速傳播蔓延到市場之外;同時,現擴散的病例至少來自於3個途經。新型冠狀病毒在2月12日之前發生過2次明顯的種群擴張(分別是12月8日和1月6日)。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稱: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從鍾南山先生的話中我們可以確定一點,此次新冠病毒的源頭並非是武漢,中國沒有必要為此背鍋,中國也是受害者。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沒有留存華南海鮮市場病毒樣本,導致尋找疫源的工作比較困難。目前日本的研究人員也只是給出了一個可能性。



最後,我們必須要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新冠病毒不太可能是實驗室基因工程製造的病毒,而應該是病毒自然進化的產物。

日前,5位國外科學家在病毒學論壇「Virological」共同發布論文,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數據進行分析,指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實驗室合成的,也不是一種被故意操縱的病毒。

中國多位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也和國外科學家一致,所以,在這裡建議大家:不要陰謀論,不要陰謀論,不要陰謀論!不要偏聽偏信,要實事求是


論文來源:

1、《版納植物園基於全基因組數據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的演化和傳播》

2、《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 reflected the several routes of introduction to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diU7nABfwtFQPkdnn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