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面臨期末考試了,孩子著急,家長也著急,考不好寒假都玩不好。怎麼辦呢?別著急,程老師整理了初中生期末考前各科補救攻略,好好看看,爭取多考30分!
期末考前各科如何補救
01、語文
平時至少應該做到多讀、多寫、多想、多問,積累一切同語文有關——甚至看似無關的知識,應該有一個「零存整取」的語言存摺(精緻便攜的小本子),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語言素材統統存進去,使之「滾雪球」般日漸充實,到時候「錢包」鼓了,自然「財大氣粗」、左右逢源了。
你也許要問了:「那語文沒邊沒沿,浩如煙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我實在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啊!」
此言差矣。
你至少每周有5節左右的語文課吧?
你手裡至少有語文課本還有語文讀本吧?
你不至於從來不看《讀者》《青年文摘》或其他報刊雜誌以及常更常新的暢銷書籍吧?
每學一課,你至少首先可以認識幾個新字詞吧?
至少可以熟悉一兩個漂亮的新句子吧?
如果文章字字珠璣、妙語迭出,充滿哲理,那你積累的應該不止一兩句吧?
至少可以從中能學到或者能借來一兩種表情達意的方法技巧吧?
就內容而言,你至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科學知識的拓展或思想感情的啟發和薰陶吧?
當你的思維被激活,你總會有想寫點什麼的衝動吧?
馬上動筆記下那些稍縱即逝的思想情感的碎片或火花——這便是語文學習的較高境界了。
回到語文學習上來,我們無非是要在老師指導下(加上自學),達到這樣兩個目標:
在形式上,擁有足夠的詞彙量(理論上當然越多越好),掌握相應的語言遊戲規則——語法、修辭、章法、邏輯等,積累比較豐富的語言使用經驗。
在內容上,因為你是中國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語,所以你至少應該自然而然的接受、繼承並理所當然的熱愛、弘揚藉助漢語賴以傳承和發展的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燦爛文明。
第二個目標,也許對應試沒有明顯的直接「療效」,但它至少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思想情感上出手不凡、高人一籌。這就是語文學習為什麼同時也是修身養性的道理。語文學習必然會使我們原本粗糙淺陋的心靈日臻細膩、豐富、深刻。
第一個目標只會給你考場答題和作文的技巧和皮毛(形式),不會給你更持久、更長效的「內力」——充實的內心、高尚的靈魂、偉大的理想、博大的人文情懷等。
02、數學
從現在開始,行動!
麻煩,特別是初二黨(准初三),把你們的課本拿出來~從頭開始看。
不要跟我說你都會了,你能說出每個定理是怎麼來的嗎??每條公式怎麼推導的嗎??試卷上那些題,都是在母題的基礎上變更的。
基礎打不好,怎麼繼續?
你需要認真去研讀課本。研讀什麼呢?考綱裡面要求的每一個知識點,從定理,推導,例題,課後習題,每一步,都要求你自己去做,不要不耐煩,不要覺得好像很無聊。
在刷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原來我對這個知識點並沒有我自己想的理解透徹了,我只是理解了表面。
這時候,你就進入狀態了。拿出你的筆記,開始寫:
你錯的這道題,你為什麼錯?
對應的知識點是什麼?
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有時候,一道題可以花費1個多小時的時間,寫了滿滿兩張活頁,但這恰恰加深了你對這個知識原理的理解,相信我,是值得的。
然後,在未來的每個日子裡面,你遇到相同的類型題的時候,就整理在一起,時間一久,你慢慢就會發現,其實還真的錯來錯去就是那麼幾個知識點。你理解透徹,你的分數就上來了。
我們現在的數學考試,都是知識考試,而不是智力考試。比的就是你多認真,對這個知識理解是不是透徹了,是不是了解清楚了,僅此而已。
買一個活頁本,做什麼呢??很笨的方法,做錯題集!!!
沒錯,每一道題,寫下解題方法,然後在下面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下你的心得體會,這點很重要。然後回到課本,找到這個知識點,看看課本是怎麼樣論述的!!!
當你把這個過程全部完整過了,相信我,你已經在100以上的分數了。大神級的請自行取捨。
怎樣拿到分數?
首先,爭取選擇填空儘可能多的對,甚至全對。把試卷的選擇填空做兩遍;時間不夠就提高速度;特殊值,簡化法,選項規律法全部可用。
接下來是大題。用歷年的模擬卷,真題卷也可以,把前三道大題練的滾瓜爛熟,熟到什麼境界,就是你可以保證全對,在出題正常的條件下。而且要熟練,為接下來拔高製造機會。
後面幾道題,一般來說先看第一問,會做的直接做,然後看看第二問,如果不是很難就做了吧,如果實在難,放棄。然後繼續做第二道題的第一問,以此類推。
等你把全部的題目過了一遍之後,還剩下一些不會的是不是?先不要管他們。
回到前面,檢查一下你的答案,特別是選擇填空,有沒有化簡,是不是哪裡錯了,換一個值帶進去是不是還是原來的結果。這一步,很重要。
當你把前面這些全部做完後,很好,有時間,你就去看看沒做的難題,能做就做,不會也沒事。並且告訴自己,這是接下來一段時間要解決的事,不是現在。
03、英語
何以解憂,唯有聽力。
曾經看過一篇訪談,某英語演講的亞軍在談心得時說:「我有一年的寒假跟暑假,除了把《歌舞青春》系列看了至少100遍之外,什麼也沒幹。」
對於這一行為,我們暫且不置可否,但是這種瘋狂的浸泡式聽力學習所帶來的進步卻是不容忽視的!
聽的多了,耳濡目染,就能夠記住一些詞語,句段,語法結構,這對於其他英語能力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所以我說聽力可以解英語之憂。如果你過了暑假就上初三了,那麼,多做些相關的題目是無可動搖的王道。
融會貫通,語法(單選)無憂
這是別人問我最多的一部分,也是我最不好解釋、以至於後來同學都不再問我的一部分……緣何如此?我的答案概括出來其實還是一個詞「語感」。
執果索因,語感又從哪裡來?循其本,語感最基礎的來源就是課本中的課文。
每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大抵都和本單元的語法和單詞密切相連,想必同學們的老師們也讓背誦過一部分吧!
即使沒有背誦任務,那麼,試想一下,如果多讀幾遍直到熟讀無誤,那麼其中的語法結構是否就與課文內容一起被你銘記於心了呢?
做到這一部分之後,你會發現語法並不死板,比起那些固守題海戰術的同學,你的進步更大更快,而且你對語法的理解也更透徹靈活,也很少會與答案的思路矛盾。
半壁江山,完形閱讀
各省英語試卷題型截然不同,卻斷然無法擺脫這兩個題型,二者基本占了英語的半壁江山。上一部分中提到的「語感」的進階,也會伴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
我們初一的時候,每周讀一份英語報紙(當然,雜誌也可以),對我而言,能精細讀完的文章有一大半,這樣一來,見得多的單詞(可以準備一個電子詞典,查閱那些不太偏的生詞)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讀的多了,語法結構也就不用死記硬背了。
另外,課本上課文中的生詞,即使沒有要求,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雖然很辛苦,但是這種努力會換來單選與閱讀的雙重穩步提升。
對於閱讀題:通讀全文(若時間實在不夠,讀得能找到所有答案就趕緊止步!)。
記敘文務必理解主題與大意。
而說明文則不必如此精細,即使生詞較多也不用慌張,把題干對應到原文中,找到大致句子和段落,然後從原文中找一找,有沒有題目的選項?做到這一步,不全對也八九不離十了。
對於完形填空:在基本能夠理解文意的情況下,快速瀏覽全文,了解作者感情(有利於排除選項)。
注意,文中出現的高頻詞語往往不是偶然,而是對某些空具有暗示作用。
最後……無數次的錯誤讓我不得不說,不確定的題目最好先不要選出答案,此時的選擇往往是胡蒙瞎猜,然而等到細讀全文後,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千里之行,始於單詞
買一本單詞小冊子也好,把課本附帶的單詞表單獨訂在一起也行,自己抄也罷~總之如果遇到這種題,同學們的手裡就必須有一本完整的初中英語單詞冊了!
另外,前面提到的聽寫、閱讀、做題,無一不是在鞏固單詞。所以,只要踏實積累,單詞填空不是問題!
錦上添花,且看作文
說起來,依然是蠻心酸的一部分。初三期間,老師無數次強調要在作文中多運用華麗的詞句,同學們言聽計從…
可是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太多的作文都刻意去用高級的詞句,平時大約可以盡攬滿分的作文卻都只有23~25分(滿分30分),我的作文也是其中一例。
思來想去,為什麼呢?同學們可想過為何虛浮的詩詞不能恆久流傳於世?無非是因為堆垛詞藻,內容空虛。英語作文亦然。
謹以此慘痛教訓告誡廣大同學,輔導書中的滿分作文可以模仿,甚至是必須模仿,但是應當看到,滿分作文的好,在於兼具充實的內容與高級的詞句。作文有了豐富內容,好句能畫龍點睛;然而只有好句沒有內容的作文卻是虛有其表。
總之,個人總結的英語學習要素:手感,語感,速度感。
04、政治
懵逼說明看的不夠,方法也不對。
說起政治,可能很多同學都會頭疼:把書都翻爛了,可是看到題目該懵逼照樣懵逼......
我想說,只是沒有靈魂的翻書是沒有用的,要有方法。
首先,政治課本翻來覆去看五遍,是必須的。因為政治真的是除了考試中材料部分外,其他都是課本上可以翻到的知識。所以政治想要高分,看課本是少不了的。
這裡強調一下,看課本時要注意裡面的圖片和小字以及老師給你劃的重點知識,要著重去看。當然沒有劃的段落不代表你就不用看了,一般這些段落是對重要知識點的一個解釋或者延伸,多看看,總歸沒有壞處。
再來說背書,背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可以先記住重點詞彙,然後逐漸記憶整段文字。
比如事件的名稱、制度、影響等,先把這些詞記到紙上,邊記邊聯想課本上的知識點。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記憶,然後隔兩天,再把這些重點詞拎出來,在腦子裡回顧課本上相關知識點。反覆三五次,這個知識點你就不會忘記了。
05、歷史
什麼都背,不如背的有的放矢。
說到歷史,不少同學都吐槽,自已這點記憶力不足以記住這麼多瑣碎的事件時間,balabala一大堆。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並沒有人讓你把所有的時間全死記下來,是人都不可能做到啊!
你只需要把考試的重點以及喜歡在時間上挖坑的知識點專門整理出來,時常記憶就行。比如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三大改造、1954年人大等。通常這些選擇題里都會涉及到時間的干擾,記清楚就能順利脫坑了。
06、地理
地理圖冊抱著睡,沒事默畫地圖。
相信大家都人手一本地理圖冊吧,畢竟是學習地理科目必備的武器。
把地理圖冊逐字閱讀一遍,邊看邊做筆記。圖冊上的所有圖都要看,包括圖片旁邊的文字也要認真通讀,比如一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都要看,這些將來都是你答題時的要點。
如果有看不懂的一定要標註出來,找時間集中問老師,千萬不能擱置不管。
你也可以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貼到床頭,睡前醒後都看一遍,這樣中國的疆域和區劃以及地形、溫度帶分布等知識心裡就有譜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也印在腦子裡了。
背會了,就拿張白紙,自己默畫地圖,腦海里回想著這些地方的山川河流、人口、城市等。之後不管題目考你什麼,你腦子裡都能想起相關內容,分自然全得了。
07、物理
其實物理跟數學很像,是理科特點最強的科目。不少同學都會覺得物理很難,對著題看半天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有了一點思路但又不完整比較混亂,到頭來還是沒能解決這道題。那麼,到底怎麼才能把它學好學懂呢?
看個比喻。
為什麼給大家做這個比喻呢?因為其實解物理題的過程就是開門的過程。物理題是那扇門,你手裡的鑰匙就是你腦子所掌握的基本物理知識點、概念、模型等。
你要想解決一道物理題,首先你的技能包中必須有這道題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比如速度、路程、牛頓定律等等。接下來,怎樣從你雜亂的技能包中快速準確地找出解決這道題所需要的那把鑰匙呢?這就需要你去仔細觀察題目的特點(就像觀察鎖芯的構造一樣),然後思考哪些知識點、公式、模型是與之相匹配的。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識點都不是很難,相信大多數人都可以通過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與同學老師討論把最基本的概念等學好。
所以其實大多數同學的問題不是知識點沒學懂,而是明明課上學的也都懂,就是自己去解題時解不出來,要不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入手,要麼就是思路混亂迷迷糊糊的。
這該怎麼辦呢?練題!多練題!注意我在這裡不是提倡題海戰術,而是強調要想把物理(包括數學)學好,多做題是必須的!千萬不能眼高手低!
那麼問題又來了,怎樣做題呢?
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相信大家身邊不乏時時刻刻都在練題、刷了一本又一本但成績仍不見起色的同學,他們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就是沒有掌握住做題的方法。大家做題一定要搞清楚目的,就是做題不是在追求數量,跟同學比今天又刷了多少頁資料,多做了幾張卷子。而是質量!做一道題就要真正掌握一道題,包括其涉及的知識點、公式、模型,甚至一些特殊的技巧等,這就是舉一反三的「秘訣」。
那麼,怎麼才能徹底吃透一道題?
一個詞:多悟!首先是「悟」,就是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比如你遇到一道不會的大題,肯定要看答案對吧,那你是怎麼看答案的呢?相信大多數同學是順著答案的思路從第一行讀到最後一行,對於基礎知識還算牢固的同學,這樣子讀下來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但注意!這個過程你其實是被動的,處於知識接收者的地位,並沒有將之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可能如果讓你自己在卷子上做一遍或者給別人講一遍的話你就完全傻眼了。
看答案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依舊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比如:它為什麼這樣切入?是題干中有提示麼?這道題為什麼選擇這些牛頓定律而不是其他的?這一步到下一步是怎麼想到的?是不是題目的什麼特點決定的呢?這道題有用到什麼特殊的模型麼?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想透徹,才能真正理解這道題,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要反覆悟。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其實每次看同一道題目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因為你每次看它的角度可能會發生變化,進而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這樣兩三次下來,你就基本可以做到對這道題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把握了,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這裡說到反覆看,我不禁想提一下關於錯題本的問題。從我上小學時,我媽就總是囑咐我讓我別忘做錯題本,但其實我自從上了初中之後就沒再做過,因為太忙了時間根本不夠用,抄題太麻煩了。
從最終的結果看,好像也並沒有多大影響。其實,錯題本只是一個形式,它的真正目的是讓你反覆去翻去看。
所以了解這一點後就知道錯題本不是必須要有的,在比較繁忙課業很緊的初三完全可以直接在參考書上做一些標記(比如打鉤、畫星星),一段時間後回去看時方便找到就行。記住,一定要靈活些。
以上是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體會,總結下來就是先掌握好基礎知識,然後多做題,追求質量而不是數量,要多悟。
08、化學
到底怎樣才能把化學學好?答案是: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是完勝的關鍵。
紮實的知識基礎,即課本上那些物質、反應、原理什麼的,一定要徹底掌握住。
在這裡就不強調如何學基礎知識了,因為那沒有所謂的方法而言,老老實實去背、去理解就好了。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關於新課標下化學考試特點及應對方法的一些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卷子上經常見到一些題,它所涉及到的物質或者反應流程什麼的完全是課本上沒有的,在這種情況下,出題人還給出了你一系列問題讓你回答,那真是一臉茫然啊……怎麼辦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得先弄清楚現行階段考試的特點,那就是標準化、客觀化,它所考察的是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認識到這點之後問題就很好解決了。它既然是客觀的、標準的,那它給出的答案也一定是令所有考生都信服的,也就是說不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形。
接下來的問題:答案從哪裡來?
是從某個人的生活常識或者人生經歷中來麼?顯然不是,因為這與客觀化相違。
記住:答案永遠從試卷上來。因為只有這樣才對所有考生是公平的、客觀的、標準的。那怎樣去從試卷上找答案呢?抓出題人的提示,所謂讀出題人的心思。中考試卷上幾乎沒有一句話是廢話,因此要多去留意題干、圖表、備註等提示,慢慢琢磨,答案都藏在出題人給出的提示里。
掌握住這一技能之後,你就會發現即使從來沒見過那個物質、沒聽過那種反應,你也能在出題人的提示下一步步的把這道題目解出來,就想破解迷宮一樣,這種感覺還是很奇妙的。
09、生物
其實我覺得生物是最不好拿分又最好拿分的科目。
為什麼說它最好拿分呢?因為對於初中生來說,只要認真背就能拿高分。
記得我們當時的生物老師給我們說過:生物唯一的複習方法就是背書,把生物書當做課外書一樣的去讀,讀得滾瓜爛熟直到書上的小字部分、配圖什麼的你也都清清楚楚了,那生物基本上就離拿滿分不遠了。
所以生物要想考高分,很簡單,就是背書!這點一定要切記。
那為什麼又說生物最不好拿分呢?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懶得背。
但是生物就是那樣:考場上這個知識點你背住了就會做,沒記住就不會做,就是這麼簡單。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那種「懶得背」的浮躁幼稚心理,去嚴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