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風景秀麗的黃山,仿佛自己身在畫中

2019-07-08     邊凡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地跨市內黟縣、休寧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黃山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日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素稱黃山「五絕」,令海內外遊人嘆為觀止。黃山8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並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

黃山南大門立有牌坊一座,牌坊上黃山二字系開國元帥陳毅所書。

景區標誌石刻,從南大門進山的公路也是黃山風景區開發建設最早的景區道路系統。民國時就開鑿修通了南大門湯口鎮到黃山溫泉景區的盤山公路。

後來經過多次擴建,從南大門有柏油公路直通海拔800多米的前山慈光閣和後山雲谷寺。但由於停車場地限制,遊客自駕車輛只能到南大門牌坊這裡為止。

康熙游黃山題字碑刻。

鄧小平塑像,1979年7月,75歲高齡的鄧小平徒步登頂黃山。

黃山峰巒高險,我們當然無法從山腳徒步登頂,而是得借纜車送至山腰,在開始攀爬。

根據行程的規劃,我們從東側雲谷索道穿至後山,越過居間層嶺,從前山的玉屏索道下山。

放眼望去,山嶺間的風貌也開始引人入勝。有些奇石頂端甚至被風蝕成圓球,化作頭臉,像迎客僧們無聲接迎。

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誌,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乘雲谷新索道上山,乘坐十餘分鐘,我們在素道終站白鵝嶺的看台遠眺黃山風光。

黃山始信峰在黃山北海散花塢東,凸起於絕壑之上,為36小峰之一,海拔1683米。

這裡巧石爭艷,奇松林立,三面臨空,懸崖千丈,雲蒸霞蔚,風姿獨秀。相傳,明代黃習遠自雲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畫境,似幻而真,方信黃山風景奇絕,並題名「始信」。

後漸名傳遐邇。登峰環顧,確有「妙不可言,說也弗信;豈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

「始信」之名,千載叫絕。峰腰西側有密集參天的大松樹沿坡叢生,蒼勁多姿,奇態萬狀,故俗稱:「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

此峰與東南一峰中隔丈許,古時曾斷木為橋,遊人手扶「接引松」而渡。如今已建石橋,名為「渡仙橋」,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橋畔。

此峰小巧玲瓏,風姿獨秀,歷史上文人雅士,登峰飽覽山景、飲酒撫琴,故此峰又有琴台之稱。峰前有古松名「聚音松」。始信峰上妙景天

始信峰風景區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有:接引松、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臥龍松、探海松。石筍矼上可觀賞眾多的奇石。

石筍矼,號稱「黃山第一奇觀」,矼上石柱參差林立,奇松奇石風姿各異,「十八羅漢朝南海」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微涼山嵐吹著淡淡雲霧,就像薄紗,將疊巒朦朧成水墨,一層一層,越往遠處越是茫緲。我們像是走入畫里,體驗著雲深不知處。

循著步道攀登。開始的這段路雖有起伏,但坡度還算平緩,不過繞個彎回望,步道居然是從石壁外曲曲折折架空而出,若石版坍崩,便是跌落深谷。

黃山山道便是如此,若在這兒即膽寒,之後更為陡窄的就別想過了。不如放開心境,看看沿路風光吧。

行至一處看台,遠方山坳處,有數根細長石柱,最首獨立的像穿戴長巾凈袍的觀音,身旁稍矮者為其膝下侍童,再遠些則有石林高低參差,如同十八羅漢聆聽傳道。

再往前,刀削石壁上,一株蒼松挺立,側邊伸出長長枝椏斜下低探,仿若在翻騰雲海中,掬一掊浪花,故取名為「探海松」。

黃山以奇松怪石與雲海飛瀑著稱,大自然隨意的神來一筆,都成文人雅士的渲染故事。不過如此串聯起來,倒令人印象深刻。

遠方始信峰旁的山坳,四塊尖石化作人形,當中兩人倚桌對弈,為「仙人下棋」。

右方觀棋者戴著官帽,貌似丞相,左側倒像是個侍僕,背著大大行囊。如此串成一景,煞是好玩。

山路再往前便漸漸狹窄陡峭了,有些地方僅能踩著亂石登上。不過花這些辛苦步伐是有價值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9_w_WsBmyVoG_1Z-1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