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渤海
通訊員 王富艷 張紅霞
面對疫情,健全醫療應急物資的儲備、管理、調撥,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應急物資保障是重要一環。有這樣一名「校長」,為做好這項工作使出了渾身力氣!
「大家都叫他『校長』。為什麼這麼稱呼他?工作上他認真負責要求嚴格,對領導、同事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可不就像是一名合格的『校長』嗎?既是諧音,又很形象。」3月10日,他的一名同事這樣告訴記者。
「校長」叫董效長,今年44歲,現為沂源縣衛生健康局財務審計科科長。在疫情來臨後,他承擔應急保障工作,從口罩、隔離衣、手術衣、醫用手套到大型醫用設備,為了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他要協調各方,經常電話一打就是幾個小時。
面對防護物資嚴重缺乏的情況,董效長一一徵求各醫療機構設備科科長意見,從老鄉、同學、朋友那裡搜集到物資供應商的聯繫方式,認識的不認識的全都一一打電話聯繫。
董效長在辦公室辦公。
當他聯繫上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的陳經理時,對方正在外地採購物資,答覆貨源緊張無法供應。平時略顯木訥的董效長爆發出了驚人的「外交」能量,用了20多分鐘說明當時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急需物資的緊迫性,最後一句「哪怕先供給一瓶消毒液、一個口罩也行啊」打動了對方。陳經理立即表示免費捐贈口罩1000個、天然皂液100瓶、鞋套500雙、艾條100盒,並承諾一旦籌集到防控物資優先供給衛生院等疫情防控單位。他又聯繫了其他供應商,很多供應商被他的真誠打動,有的免費捐助物資,有的想辦法從其他地方調撥物資供給沂源縣的疫情防控單位……
2月17日晚6點,一單位接到任務對一名密切接觸者開展緊急流調等工作,防護服等部分物資需要從縣發改局緊急領取。董效長一邊聯繫發改局人員,一邊聯繫車輛,車輛聯繫好了又缺少司機,他二話不說開車就出發了。到達發改局把手續辦好後,他自己一箱一箱裝車,又開車把物資運回疫情防控指揮部,緊急把部分物資調撥給需要單位。等相關工作全部完成,已接近晚上12點了。
16家醫療機構急需採購無創呼吸機、空氣消毒機等設備120台件,2月23日局領導批示後,根據疫情防控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採購綠色通道採購程序,他當天就組織了縣內有關專家,經過論證確定了設備型號及配置,隨後就開始聯繫供應商。在對比多家供應商價格,挑選價格低的基礎上,他又一次次進行價格談判,當天就達成了協議,成交價與當初預算價相比低了30多萬元,及時滿足了醫療單位疫情防控的設備需求!
工作上他是個好職工,生活中他卻說自己不是個好爸爸。他女兒上高三,現在正是學習關鍵時期,他卻不能陪在女兒身邊。每天早晨上班之前,他為女兒做好中午的飯菜,讓女兒中午用微波爐熱了再吃。最近,女兒告訴他,已經吃厭了微波爐熱的飯菜……董效長和妻子都是衛生系統的工作者,雙雙堅守在工作崗位,為抗擊疫情做好了後勤,卻沒能為女兒奮戰高考做好保障。談到這一點,他和妻子都覺得十分愧疚。
記者問董效長,疫情結束後最想做什麼?他說,最想給女兒做頓大餐,回家看看父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tItw3ABjYh_GJGVLA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