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世人只把風流韻事附會在他身上,卻不知他被學渣毀了一生

2019-11-08   新銳散文


秋風起,秋雨落,秋意濃,扇子已是無用之物。收拾屋子,發現一把從蘇州帶回來的紙扇,我一向是沒有買旅遊紀念品的習慣的,能讓我買下它,純粹是因為扇子上有一首《桃花庵歌》,而且書法還不錯,十塊錢,也不占地方。

提及唐伯虎,每個人都會笑著接,點秋香呢。這位風流才子的形象更是讓星爺演繹得深入人心。正史中對唐伯虎的記載,不過寥寥二百來字,而且還是附在《明史.徐禎卿傳》的後面,然而在野史、在民間,他是個響噹噹的人物。相傳他刻有一枚「江南第一才子」的印章,還傳他有九個老婆,還扮成小書童混進華府帶走秋香,其實這些都是演繹出來的,不過他的才華是實打實的,他詩書畫三絕,有明一代少有人及。真實的情況就是,這位玩世不恭又才華橫溢的瘋癲人物,一生被厄運撞得七葷八素。

1470年,大明王朝迎來它的第九任君主,我們將歷史的鏡頭轉向蘇州,一個富庶繁華的江南城市,當時蘇州城共有六個城門,其中閶門也就是西門,是蘇州城最繁華的商業一條街CBD中心。這一年是庚寅年,二月初四,時令已近驚蟄,萬物從沉睡中甦醒,在閶門的弄里,一個嬰兒發出他抵達人間的第一聲啼哭,出生的年份就是他的名字——唐寅,寅年肖虎,長子為伯,是為伯虎,九個月後,另一個嬰兒也在蘇州降生,他就是唐寅一生的摯交文徵明。多年後,這兩個人將分別占據江南四大才子的重要席位。

唐寅的父母是一家小酒館的老闆,彼時的閶門,樓閣林立,商賈雲集,酒肆的生意很好,唐寅的童年在殷實的家境中成長,然而在封建時代,商人是最末的階層,社會地位低賤,父母能做的也就是在經濟上提供好的教育條件,希望兒子能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好在唐寅聰慧異常,也很爭氣,但在家學薰陶上,還是遠不能和祖輩父輩都是名臣大儒的文徵明祝枝山之流相比。可想,在少年讀書時代,唐寅的讀書環境是往來無鴻儒,有的是酒肆大堂的喧鬧,三教九流的來去,他一定穿過肉山酒海,路過販夫走卒,還要在忙碌時進廚房幫忙打下手。關於這段記憶,唐寅自己是這樣記述的:「計僕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因此,在他的成長中,閉門讀書與鼓刀滌血一直是齊頭並進的事,左手風雅右手世俗,成年之後的唐寅放浪不羈,不拘禮法也就能窺探一二了。

波瀾不驚的成長生活在24歲時被打破了,連遭了父母妻子兒子妹妹相繼去世這一系列重大人生打擊,痛定思痛,他開始改變過去隨心所欲的生活,在好友祝枝山的勸說下,他潛心讀書,並在之後的鄉試高中解元,第二年,唐寅赴京準備參加會試,他躊躇滿志,志在必得,一切好像快要到達人生的巔峰。然而,命運的陰霾已經彌散開來,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正在等著不諳世事的唐伯虎。

會試途中,唐伯虎結識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同路赴京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這位徐經,就是後來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在京中待考的日子,徐經花重金結交唐伯虎,承擔了唐在京中的一切開銷,兩人經常切磋學問,談論試題,他們還遍訪京中名流,包括當時的主考官之一程敏政,事實上,程敏政對唐伯虎的才情早就有所耳聞,也十分賞識他,而徐經拜訪程敏政的目的絕不是唐伯虎仰慕前輩那樣簡單,他通過賄賂門僮買題,至於有沒有泄露給唐伯虎真相就不得而知。那一年的科考試題異常怪癖,許多人都交了白卷,考官們在眾多的試卷中看到了有且僅有的答對的兩張——唐伯虎和徐經,程敏政聽聞,喜出望外,一時激動而說了耐人尋味的話:「答對的一定是唐寅的!」而狂放的唐伯虎曾酒後狂言一定會高中狀元,人狂沒好事,狗狂挨磚頭,其他舉子垂頭喪氣,失魂落魄,唐寅卻喜形於色,口出狂言,舉子們怒了!加上考前他倆多次拜訪程敏政,一時間坊間爭相傳謠,流言四起,群情激憤,很快就傳到朝廷——主考官泄題。

此事的真相究竟如何,在當時和後來,都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試卷糊名主考官根本不可能點卷,有的說唐伯虎眼高於頂絕不會行賄買題,還有的說,其實就是明朝官場傾軋有政敵要打擊程敏政,等等。不管如何,這事鬧大了,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皇帝親判,結局是:三人都下大獄受審,程敏政就地免職雙開滾蛋,三年後鬱鬱而終,徐經削除仕籍,失意寡歡,客死京師,時年35歲。唐寅削除仕籍,出獄後被任命為到地方作小吏,但他以此為恥,堅決拒絕。這場「弘治春闈案」,徹底斷送了唐伯虎的仕途。按照現代學者的研究,事情應該就是一個學渣的舞弊,連累了一個學霸,還毀掉了一個政治新星的前途。

回到蘇州的唐寅,生活窘迫,他閉門謝客,以「六如居士」自稱。「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實的,先有親人離世,後有名利突降,最終仕途功名轉頭空,有與無之間,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也有人對六如做它解,但不管怎麼說,在這稍縱即逝瑣碎無常的塵世,是釋家的空幻為唐寅開闢了一條安寧的路徑,在沉痛悲涼的歲月中,帶給他一絲慰藉。

對於一個滿腹才華又狂放自大的人來說,仕途被判死刑,夠殘忍的。然而平靜的閒居生活真的這麼容易嗎?老天爺似乎不肯放過唐伯虎。生活沒有著落,還是要找點依靠,恰逢此時,江西的藩王寧王正在大舉招攬人才,聽說唐伯虎有才,欲招入麾下,行,作個幕僚也好,起碼生活有保障了,說不定還可以施展才華。正當唐伯虎對生活有了希望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寧王要舉兵造反!悉破秘密的唐伯虎一心想要逃走,可逃走談何容易!被逼無奈,只好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寧王覺得實在太丟人,這樣唐伯虎才得以脫身。

先遭家難,功名受挫,跟錯主子,九死一生,歷經坎坷,唐寅心灰意冷了,他花了三年時間,在蘇州城西北建成桃花塢,他拜師學畫,潛心創作,此時,唐寅年已不惑,他在庭院裡種了數十株桃花,養了一池金魚,對他來說,最好的人生不過是讀書作畫,賞花觀魚了。可以說,唐寅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懷才不遇際遇坎坷的知識分子,世人只把風流韻事附會在他身上,把這位才氣和傲氣逼人的藝術家弄得俗氣了,雖然他靠這點俗氣家喻戶曉,雖然他確實是放浪,雖然他確實混跡於花街,但他要是知道你只八卦,沒有好好地看他的畫,讀他的詩,肯定要生氣。

唐寅自稱「桃花仙人」,他在《桃花庵歌》這樣寫:「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整首詩幾乎不需要翻譯,採用大量口語,不拘禮法,尤其「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兩句廣為流傳,很多人讀這首詩都解讀成安貧樂道的曠達胸懷和詩酒逍遙的人生境界,其實我覺得這種淡然和看穿恰恰是對生活的無奈的抵抗,是用血和淚換來的生命之重,絕不是輕鬆的。時間是衡量人類一切希望和慾望的尺度,其結局也仍然不免要歸結到虛無,歸結到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作者簡介:顏昭,女,九零後,秭歸縣第二高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