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沖榜,一代人的吶喊

2019-07-22     思維武器庫

1.

前幾天,有網友在豆瓣上質疑:我一直看到有人說周杰倫的票難買,但是我查了查,他的微博超話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什麼,轉發評論都沒破萬。演唱會一般都是粉絲去看,他粉絲真這麼多嗎?

被質疑微博「沒數據」的周杰倫,在周末直接撼動了頂級流量蔡徐坤在微博的地位,據鳳凰網報道,被迫營業的周杰倫中老年粉絲,終於在7月20日晚,將周杰倫超話送至排行榜第一名。

在這個過程中,有了喜聞樂見的「坤倫對決」和「亂世愛倫」。

坤倫對決:指蔡徐坤與周杰倫的支持者為圓滿各自時代的青春,爭奪微博超話榜單之巔的活動。實際體現的是兩代「年輕人」追尋心中熱愛時無差別的執著與純粹。

亂世愛倫:打榜輸給周杰倫的粉絲們不需要太難過,畢竟ilun們從小是在半夜三點定鬧鐘偷菜、搶車位、每天去空間踩數據、澆花藤這樣的亂世中摸爬滾打長大的。

周杰倫的網友發出了打榜口號,號召大家重出江湖,為偶像正名。

你不急,我不急,杰倫何時發專輯

你逃跑,我逃跑,杰倫奶茶喝不飽

你不理,我不理,古董跑車買不起

你挨家,我挨戶,杰倫哥哥走花路

你不投,我不投,杰倫何時能出頭

你一榜,我一榜,杰倫明天就登場

從周杰倫的粉絲畫像可以看到,周杰倫的粉絲63.85%年齡段位於25-34歲。

在打榜的過程中,為了守住自己偶像蔡徐坤的流量霸主地位,蔡徐坤的粉絲們也傾巢而出,宣誓要守住第一,給過氣歌手一點顏色看看,於是,反擊戰全面打響。

然而截止時間7月22日,周杰倫超話突破了一億,第二名蔡徐坤超話數據則在5700萬。

這件事情,就連人民日報也發聲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偶像,一個群體有一個群體的嚮往。」為愛逆戰輸贏不重要,折射的熱血情懷最為動人。

有周杰倫的粉絲評論:

等我把老大,老二的作業輔導完,晚上繼續。

為了周董,為了偶像,為了青春,我重新下載了微博,上去打榜。

我今天早上剛剛學習了打榜功能,重新下載了已經卸載很久的微博,替杰倫投積分。

2.

為什麼給周杰倫打榜能引起了中老年粉絲的狂歡?

本質上來講,一方面,周杰倫已經成了自己青春的記憶。質疑周杰倫沒有實力?那可是質疑我們的青春啊。《七里香》、《聽媽媽的話》、《龍拳》、《雙截棍》、《稻香》、《青花瓷》太多太多的作品給了我們美好的回憶,周杰倫變成落寞的偶像了?這種事情怎麼可以?

另一方面,是大家不願意被所謂的流量粉圈擊敗,看著有實力的人被冷落。就拿年初《流浪地球》來說,很多資本方都瞧不上的電影,卻被大眾真正認可接受,很多人用腳投票,用實際行動支持這個國產的科幻大片。

同樣,對於蔡徐坤的榜,很多人看不上數據這樣的形式主義,無奈自己的微博到處都是各種榜的明星。不得不看。

對於追星來說,以前的粉絲聽他的歌,抄他的歌詞,用偶像的精神激勵自己。

現在很多人追星,就是一定要給他刷數據,強迫你買偶像專輯,好像這樣才是忠誠粉,把每個粉絲變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

3.

很多時候,粉絲是沒有太多判斷力的,尤其是很多十一二歲的小粉絲們,他們一開始只是因為明星的一場演出,一首歌,一個MV而喜歡上了這個明星,把他看做了自己的偶像。

在追星的過程中,受到了各種外界的影響。當有其他明星的粉絲攻擊自己喜歡的明星時,一定要懟回去,當明星需要支持時,一定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或財力來支持自己的偶像。

追星本身是沒有錯的。

一代人也有一代人喜歡的明星。只不過十幾年前,明星的走紅從主要是靠作品,而現在,走紅是靠流量。

為了流量,明星在努力,平台在努力,粉絲也在努力。

明星呼籲粉絲打榜,

平台推出粉絲競爭機制促進粉絲打榜,

粉絲註冊上百帳號日夜不停操作只為自己的明星再上一層。

粉絲這麼努力?到底誰最開心。明星很開心,自己的流量越來越大了,流量大就是名氣大,可以拉更多代言和贊助,平台很開心,因為自己的平台有更多人用了,更熱鬧了,商業價值更大化。粉絲在奮鬥了一整天,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更上一層樓,擦了擦辛勤的汗水,也很開心。

這有錯嗎?好像也沒錯。至少大家都在一起開心的玩耍。

4.

但是,我們好像開始失去了一些東西。

在十幾年前,華語樂壇有周杰倫、林俊傑、孫燕姿、李健、陶喆、王力宏、蔡依林、羅志祥、潘瑋柏一大堆的歌手,每年甚至每個月都有人推有新專輯。裡面歌曲的質量普遍都很高。

而現在,好歌手好音樂少了。甚至十多年後沒有幾個出名的創作型歌手了。

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發現了一條更好走得路。

你在做音樂,我去做流量。

你出一首歌,我來一場秀。

你辦演唱會,我粉絲刷榜。

你有一專輯,我有千萬粉。

你生存困難,我年薪上億。

當大家發現靠走捷徑可以快速成功時,這個模式就被很多人迅速複製了。還大大侵占了想好好做事的人的生存空間,大家的注意力、資源反而更加集中於走捷徑的人。用一句話說:劣幣驅逐了良幣。

而今天,周杰倫被質疑的事情,徹底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和怒火,藉由向自己的青春致敬,同時向新生代粉圈了開炮。

憑實力的,怎麼能打不過靠刷榜上位的?

5.

然而,在大家看到周杰倫超話突破1.1億覺得自己獲勝開心滿意的同時,

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樣的情況從本質上講改變了嗎?粉圈的文化結束了嗎?

並沒有。

這次活動,最大的獲益者是新浪微博。

只要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不改變,靠流量的還是大機率可以打敗憑實力的。

有沒有辦法改變呢?

我們可以從本源上了解一下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

在英國16世紀的時候,由於黃金儲量緊張,只能在新制金幣中摻入一定量的其它金屬。於是,市場上就有兩種金幣;一種是不摻雜質的金幣,另一種是摻入了雜質的金幣。

但因為兩種貨幣的法定價值一樣。這樣,人們都傾向於收藏不摻雜質的良幣,使用摻入雜質的劣幣;時間一長,市場上流通的就只有劣幣了,全部良幣都退出了流通。這個現象也叫格雷欣法則。

從這個法則我們可以看到,不良行為如果沒有有效懲罰機制,就會對好的行為產生侵蝕。不良行為會取得巨大的不正當獲利空間,如果長時間環境沒有變化,良幣就會被劣幣驅逐甚至淘汰。

更可怕的是,部分良幣為了生存還會還會轉變為劣幣,讓整個社會環境更加惡化。隨著良幣越來越少,劣幣之間的額競爭也會更更加激烈,不良的行為會進一步升級使得環境更加惡化。

6.

那麼,對我們來說,什麼是良幣,什麼劣幣呢?

首先,對明星來說,創造長期有價值的內容是良幣,創造只吸引眼球沒有什麼意義的信息是劣幣。

就比如:演員最大的成就是挑選好的劇本,演出好的角色。像很多老戲骨都讓我們津津樂道,比如前陣子大火的電視劇《破冰行動》,裡面的王勁松老師,飾演的毒梟陰狠、儒雅,王勁松老師的演技精湛,讓人印象深刻。

在接受《新周刊》的採訪時他被問到:這些年為完成不同的角色,您會做哪些準備?

王勁松說:要了解背景,了解每一組人物關係,還要借鑑很多東西,但借鑑屬於長期的積累。你把所有積累放在心裡,它們就像你的倉庫,需要時你可以把這些積累按類別拿出來使用。

前一段還怒斥小鮮肉們演戲不去背台詞。可以理解王老師的怒火,演戲是他的命啊,怎麼捨得別人如此的不珍惜。

其次,對平台來說,讓有價值的內容脫穎而出的運營機制是良幣,讓無意義無價值內容占據平台的運營機制就是劣幣。

在當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每個平台的權利都很大,人們能看到什麼,很大程度上是平台決定的。而平台的決策是背後的價值觀在驅動。當面對利益和社會責任衝突時,如果一個平台機構缺少價值觀,對於整個社會都是極其惡劣的影響。同時,這樣的平台,也會離人們內心的需要越來越背離,這一定是走不遠的。

此外,對粉絲來說,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追逐自己喜歡明星的權利。但我們也要懂得理性追星,不被別有心計的人所控制和利用,讓自己的大把大把時間金錢都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理性追星,就是良幣。而煽動情緒,攻擊他人明星,一定是劣幣。

最後,期望能有更多更好的內容產品出現,讓這一代年輕人,有真正值得追的偶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O_LGGwBmyVoG_1Z5j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