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艾草 如何落地生金?

2019-11-19   明光發布

11月18日,《安徽日報》在9版經濟視點開設專欄「一線調研·從特色農業看鄉村振興」,用近一個整版篇幅,刊登3200多字的重磅稿件《明光艾草 如何落地生金》並配發新聞和數據圖,圖文並茂地報道我市把艾草作為推動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通過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貧困戶與當地龍頭企業合作訂單種植艾草,精準實施「四帶一自」民生工程,以特色產業帶動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做法成效。

艾草種植基地示範片達50多個,種植面積近3.5萬畝,帶動1500多個農戶種植加工銷售——

明光艾草 如何落地生金

在中艾實業的產品展廳,各種艾草製品琳琅滿目

「艾草一年能割三四茬,艾杆1塊錢一斤,艾葉兩塊五一斤,每畝毛收入有2000多元」

特色產業效益好,因地制宜興起「艾草熱」

秋末冬初,沿淮沃野色調轉暗,黃土、枯草、落葉漸成主色調。11月7日,記者來到明光市石壩鎮鐵山村外的田野,見到的卻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綠色。這裡是村裡的艾草種植基地。只見一簇簇艾蒿高約尺許,鬱鬱蔥蔥,長勢喜人。

這片草地的主人叫徐兵,是鐵山村村民。徐兵告訴記者,自己常年在廣東打工,2012年回到家鄉明光,開始流轉土地種植水稻小麥,由於本地多是旱地,種糧效益不高,徐兵一直盤算調整種植結構。去年村裡提倡種植艾草,並組織他們到艾草產業集中的河南南陽等地考察學習,讓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南陽幾乎家家戶戶種植艾草,田野里到處都是,像種小麥水稻一樣。旱地種糧食常虧錢,年成好的時候畝均凈利潤不過四五百元,不如種艾草效益好,畝均收益2000元沒問題。」受到頭腦風暴後,徐兵回來就將流轉的800畝土地全部改種了艾草。

今年氣候乾旱,徐兵的艾草只收割了3茬,每畝地年產2000多斤乾草。即便如此,毛收入也有2000多元,去掉成本凈賺1000多元沒問題。「明年根苗發起來,產量還能上來,成本也降下來了,畝產三四千斤乾草不成問題,一畝地可以穩賺2000元。」徐兵告訴記者,艾草屬於多年生宿根植物,一次種植,多年受益。根長密了,還可以賣根苗,一噸2000多元。看好了未來產業前景,他又整好了幾百畝地,明年打算擴大種植面積。

澗溪鎮祝崗村村民蘇萬河去年也試種了一畝地艾草。「村裡鼓勵種植艾草,我也種了一畝地試試,你還別說,效益還真不錯。」蘇萬河欣喜地告訴記者,艾草適應能力強,好管理,經濟效益好。由於本身防蟲,因此還不用打藥,苗子長起來,也不用除草。「艾草一年能割三四茬,艾杆1塊錢一斤,艾葉2.5元一斤,每畝毛收入有2000多元,比種糧食強多了。」

嘗到了甜頭,蘇萬河打算明年擴大種植規模,再種個三五畝。今年村裡引進了一家艾草加工廠,蘇萬河進到廠里打工,每個月在廠里打艾絨工資3000多元。「加工廠開到了家門口,不僅打工有了去處,而且俺種的艾草也不愁銷了。」

明光市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十年九旱,土壤瘠薄,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一直缺少產業特色強、經濟效益高、對縣域經濟拉動大的特色產業。為此,明光市農業農村局多次組織前往河南南陽、湖北蘄春等地考察調研,確定把艾草這一適應性產業作為推動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通過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貧困戶與當地龍頭企業合作訂單種植艾草,精準實施「四帶一自」民生工程,以特色產業帶動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

目前,明光市澗溪鎮、石壩鎮、古沛鎮等艾草種植基地示範片已達50多個,種植面積近3.5萬畝,艾草加工、銷售企業4家,發展艾草合作社8家,帶動1500多個農戶,其中800多戶貧困戶。

明光市艾草協會秘書長劉成江介紹,艾草屬於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一次種植,多年受益,一年可以割三四茬,且艾草耐瘠薄、耐乾旱,容易管理,非常適合丘陵崗地種植。

「艾草全身都是寶,艾葉可以做艾絨,艾杆可以做枕頭,艾渣也可以做飼料和薰香」

提高產品附加值,吃干榨盡延伸產業鏈

11月7日,記者走進安徽中艾實業有限公司的大門,一股艾草的清香味迎面撲來,一輛滿載艾草製品的大貨車整裝待發。該企業負責人司武軍告訴記者,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艾草製品越來越受到青睞,企業生產的艾製品銷售火爆,供不應求。「這幾天工人加班加點,剛剛趕完了這批400多萬元的訂單,正準備發貨。」

還沒安排完送貨,這邊手機又響個不停。諮詢的客戶絡繹不絕,馬上又有客戶過來洽談。司武軍告訴記者,作為明光市招商引資項目,企業今年5月份才剛剛投產,目前已實現銷售額3000多萬元。

小小艾草可以做什麼?走進中艾實業的產品展廳,再次刷新了記者的認知。艾絨枕、艾絨被、艾灸棒、艾草牙膏、洗髮水、洗衣液、沐浴露、精油……各種艾草製品琳琅滿目。

「艾草全身都是寶,艾葉可以做成艾絨,艾杆可以磨碎做成枕頭,連艾草渣也可以做成飼料和薰香……」司武軍介紹,企業生產的艾製品主要有三大類100多種,包括艾條等醫用產品,牙膏、沐浴露等日化用品,被子、枕頭、坐墊等床上用品。

「艾草附加值很高,打成艾絨,可以賣到100多元一斤,提煉出精油,可以賣到300多萬元一噸。艾絨可以製成被子、枕頭等,像這種艾絨石墨烯棉被只有4斤多重,市場價卻高達2000多元。」司武軍說。

艾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祝崗村招引的艾草加工企業。日前,記者走進企業廠房,負責人李強正帶著工人加工艾絨,幾台機器轟鳴作響,一團團艾絨從機器中吐出。

「生產線1天能打一噸艾絨,6萬元一噸,高品質的黃金絨可以賣到100多元一斤。」李強告訴記者,艾製品加工難度不高,市場前景好。今年農交會上帶了4萬多塊錢的貨,兩天就被搶購一空。

在劉成江看來,小艾草要做成大產業,使之真正成為惠民產業,還要在完善產業鏈上做文章。今年明光市先後引進安徽中艾實業有限公司、安徽艾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培養本土中小型加工企業4家,發展艾草專業合作社9家、種植大戶21個。通過吸引加工企業入駐,以二產帶動一產,提高艾草加工轉化率,不斷延伸艾草產業鏈。

「前幾年,村裡也有人種過艾草,但是由於沒有銷路,種的艾草賣不掉,最後不得不忍痛鏟掉。」祝崗村黨支部書記何綿武告訴記者,今年村裡引進了一家艾草加工企業——艾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廠一開機,就一下子吃掉了村裡兩年的陳貨,全鎮種的艾草都不夠用。」何綿武說,自從村裡有了艾草加工廠,村民再也不擔心銷路了,種植艾草更有底氣。今年他自己也帶頭種植了100多畝艾草。

在中艾實業的生產車間,十幾台艾絨加工設備一字排開。「這條生產線,一天能加工40噸艾草,一年可以加工上萬噸乾草。」司武軍表示,儘管艾製品銷售火爆,但由於本地種植面積仍然較小,原材料供應跟不上,加工企業還面臨原料吃不飽,有時還要到河南南陽等地去調貨。針對這一問題,明光市正謀劃制定產業規劃,引導農戶擴大種植規模。目前明光市艾草種植面積近3.5萬畝,預計2019年可達5萬畝,2020年達到10萬畝。

「現在大戶們種艾積極性很高,明年預計全村種植面積可達七八千畝」

龍頭企業帶動,三產融合致富有奔頭

小小艾草,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仙草」。在鐵山村黨支部書記孫大順看來,艾草產業發展起來,不僅種植大戶有收益,也增強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最終惠及更多農民。鐵山村共有耕地25000畝,95%都被大戶流轉,由於旱地多,種糧效益不高,村裡鼓勵大戶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艾草,目前已經有十幾戶種植大戶開始種植艾草,面積達2600多畝。

「現在大戶們種草積極性都很高,明年預計全村種植面積可達七八千畝。」孫大順介紹,企業的艾草無處堆放,村裡建起了艾草倉庫,每年租金收入8萬多元。

70多歲的陳士強是鐵山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由於兒子患有重病,家庭因病致貧,村裡發展艾草產業,老陳成了受益者。陳士強算了筆帳,他家的十幾畝地租給種植大戶,每年可以地租收入4000多元;他和老伴在村裡的艾草加工廠打工,一年可以收入一兩萬元;村裡建起了艾草倉庫,每年租金分紅能分到兩三千元,綜合下來一年收入兩三萬元。村裡艾草產業興旺,讓老陳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艾草產業發展起來,讓老百姓致富有了奔頭。何綿武告訴記者,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農民種植積極性開始被調動起來,目前全村艾草種植面積已達1000多畝。除了帶動農民種植艾草,每年還有20多個村民在企業就業;企業入駐村裡的廠房,每年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5萬元收入。

明光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明光市把艾草種植作為扶貧的特色產業,對於當年種植艾草的貧困戶給予1000元/畝的補助,支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自主脫貧。

劉成江認為,艾草是健康大產業,艾草製品市場前景廣闊。結合中醫藥文化和健康旅遊產業,明光市計劃建設一批中醫藥特色旅遊城鎮、度假區、文化街、主題酒店,形成一批與名貴中藥材種植、田園風情生態休閒旅遊結合的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打造艾草為主題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特色小鎮」,以第三產業帶動艾草產業做大做強。

信息來源:安徽日報 范克龍/通訊員 季曉佳

明龍綠豆酒1瓶(250ml)!

每隔一周,於周六上午8:00至10:00統一來明光市廣播電視台一樓106室領取,每次贈送80瓶,憑手機現場領取,領完為止。(下次領取時間:

11月30日)諮詢電話:0550-8131918。

特別推薦——重磅:超級福利大派送!明龍綠豆酒免費品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