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至今的京劇是誰寫的劇本?

2019-12-02     戲曲寶


京劇自形成而至雄踞劇壇,一方面是由於優秀的演員層出不窮,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劇目的日新月異。從四大徽班起,經歷過的幾個繁榮階段,都涵有新劇迭出的因素。

再現一個新的劇目,必然有完成這個劇目的作者。

這些作者,一部分是演員自己編寫,如盧勝奎之編寫連台《三國志》、《鼎盛春秋》,沈小慶之編寫《惡虎村》、《青草窪》;

一部分是演員與文人合寫,如四喜班的《雁門關》、《梅玉配》,都是梅巧玲與一位候補知縣楊鏡秋共同編寫,春台班的《混元盒》、《綠牡丹》、《窘得福》,也是俞菊笙請文人襄助而成。

一九二0年左右,形成了"四大名旦"以競排新劇逐鹿劇壇的局面。波及其他名旦徐碧雲、朱琴心、黃桂秋、言菊朋、王又宸,花臉郝壽臣等,都聘請文人編劇,湧現了大批文人作者如樊山、蔡天囚、朱石麟、張冥飛、吳幻蓀等,他們的劇本,成為了保留節目,直到今天仍流行於舞台之上,有的則人逝劇佚,有的則曇花一現,也有的未曾演出,束之高閣,個中的成敗利鈍,原因很多。


-齊如山-

-梅蘭芳御用編劇-


「梅郎妙舞人爭羨,苦心指授無人見。」這是康有為大弟子、著名京劇劇作家羅癭公寫給齊如山的一首「俳歌」,以此來讚美梅蘭芳背後的這位無名英雄。齊如山是中國京劇史上一位奇人。他發現並幫助梅蘭芳,從最初幫他理解人物與劇情,為之設計正確的身段與表情;到幫他進行舞台改革、為之編寫26部古裝新戲;再到幫他出國發展、將中國京劇推向世界劇壇,使他獲取了全國和世界性榮譽。可以說,齊如山每一個動作,都在推動梅蘭芳成為一代京劇大師。

其著作主要有《說戲》、《觀劇建言》、《中國劇之組織》、《京劇之變遷》、《臉譜圖解》、《梅蘭芳藝術之一斑》、《梅蘭芳游美記》等三十餘種。

齊如山與梅蘭芳誼兼師友,早在民國初年,他就為剛剛嶄露頭角的梅蘭芳編寫了大量新戲,如《天女散花》、《廉錦楓》、《洛神》、《霸王別姬》、《西施》、《太真外傳》、《鳳還巢》等等。


-翁偶虹-

-李少春的御用編劇-


翁偶虹(1908---1994),著名戲曲作家、理論家、教育家。

翁偶虹先後為程硯秋、金少山、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童芷苓、黃玉華、吳素秋等演員以及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富連成科班編寫劇本。一生共編寫劇本(包括移植、整理、改編)100餘出,其代表劇作有《宏碧緣》、《火燒紅蓮寺》、《三婦艷》、《瓮頭春》、《鎖麟囊》、《女兒心》、《鴛鴦淚》、《美人魚》、《鳳雙飛》、《小行者力跳十二塹》、《同命鳥》、《薔薇刺》、《蝶戀花》、《碧血桃花》、《英雄春秋》、《花貓戲翠屏》,《百鳥朝鳳》、《比翼舌》、《玉壺冰》、《白虹貫日》、《罵綿袍》等。


-馬彥祥-

-根據川劇改編《柳蔭記》-


中國戲劇導演、戲劇活動家、理論家。浙江鄞縣人。1907年7月5日生於上海。1988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馬彥祥1928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在校期間從洪深學習戲劇理論、歐洲古典戲劇名著等。

先後主編《新戲曲》月刊、《中國戲曲理論叢書》、《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等,主持梅蘭芳故居紀念館籌建,先後導演《武則天》、《逼上梁山》《女店主》、《 漢宮秋 》、《雷雨》、《李秀成之死》、《北京人》等。著有劇本《母親的遺像》、《討漁稅》、《生路》等,著有《戲劇概論》、《秦腔考》、《論地方劇》、《二黃考原》、《文明戲之史的考察》、《地方劇演技溯源》等專著及論文。

1953年,根據川劇改編《柳蔭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EHLzW4BMH2_cNUgKL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