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大盤先揚後抑,2點前是一個震盪走高的走勢,2點後則是一個明顯的遇阻回落,最後收於2823點,留下的這根上影線,有點多方陷阱的味道。看看量吧,周四那麼強的低開反擊,也才成交了1737億元,而周五卻成交了1861億元,放大了100多億元,說明做多情緒較周四有回升,也正是這種回升,才讓這根上影線、更像是多頭陷阱。此外, 看下最近表現最強的華為概念(或叫科技消費),卻出現了明顯的高位滯漲、補漲或反彈為主接力的局面,尤其一些低位的科技大票、有出現補漲,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意味著這個方向的活躍已臨近後期,即便還有反覆,也大機率是秋後的螞蚱了,尤其是高位的華為概念股。
從資金行為角度,市場的主力可主要分為兩類:機構類、遊資類。機構類,一般持股周期稍長,至少1-3個月,對基本面更為看重;而遊資類,則喜好炒作題材,通過樹龍頭標杆、引來跟風流動性,龍頭強、遊資熱點才容易持續,龍頭不強、則持續會差。不同的主力屬性,帶來的機會也截然不同,尤其是在存量為主的市場裡。今年上半年,機構類與遊資類算是各有活躍,如機構抱團的消費白馬,就持續漲了將近半年,直到7月初茅台過千元,才轉入分化整理,因為機構抱團最怕的就是一致性;而遊資類炒的工業大麻、氫能源等,更是羨慕死人。但是,進入下半年,7月份至今,卻呈現出了機構強、遊資弱的主力特徵。
何為機構強?就是資金抱團的板塊行為仍然繼續,只是從上半年的消費白馬,切換到了華為主線的績優科技里了,也有部分抱團豬肉股,儘管方向有不同,但對基本面確定性的追逐不變,如滬電股份、益生股份、匯頂科技等績優科技股,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等豬肉股,都走出了持續的上漲,這就是機構抱團的結果。何為遊資弱?就是標杆龍頭票、有些打不出來,尤其近段時間,更是出現了三板不過崗的現象,且短期仍未見有復甦跡象,龍頭出不來,對應的題材熱點也就難持續了。但是,比較尷尬的是,現在機構抱團的華為方向,開始進入這波活躍的後期,一旦轉入調整,這意味著,必須要有新方向來承接這塊出來的抱團資金,否則,市場大機率還會調一下,這也是接下來需要特別注意的。
技術上,大盤仍處於弱勢,短期反彈難有空間,並且,考慮到細分周期的擴張形態,隨時隨地都可能再遇阻回落。不過,就中期,則還是階段築底或磨底的觀點,只是,若要形成趨勢的轉折,還需多些耐心,8月下旬-9月初的窗口仍是我們等待的。
操作上,本人認為中期不需要悲觀,只是,現在還需要些耐心,別著急抄底,當然,套牢較深的朋友,只要個股沒什麼問題,也不建議再割肉。另外短做的朋友,下周建議先謹慎些,即便要做,也儘量做一些補漲類,且倉位要控制,而感覺短做不好做的,休息下也不算錯,畢竟抄底機會還在後面。
中短結合策略與大盤走勢對比圖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