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廬山市:托起百姓增收夢,產業扶貧再發力

2020-04-14   九江視聽網

實現精準的產業扶貧,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廬山市蓼南鄉在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下足「繡花」功夫,利用閒置資源,積極發展產業,為貧困戶量身打造產業扶貧項目,變「輸血」為「造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春回大地,萬物勃發。在蓼南鄉橋南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天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們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忙著翻耕土地、施肥、除草,幹勁十足。該扶貧項目於2019年底成立,占地面積50畝,水利設施、農用設備、蔬菜大棚已趨完善,預計年產量將達20萬斤以上,蔬菜直接銷往中快餐飲集團,形成蓼南鄉獨有的產供銷一體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天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張偉金說:我原來是在南昌,聽到家鄉有這個扶貧政策,我就回來創業,帶領我們五個農戶成立了一個合作社。我們這個基地有五十來畝地,種了好幾個品種(的農作物),有辣椒、茄子、絲瓜、玉米、南瓜、豆角、瓠子等十來個品種,目前帶動家鄉的扶貧勞動力,一年可以帶動200多人吧,我也有信心通過這片農田給家鄉的農民帶來一點收益。

新華村地處蓼南鄉東南部,鄱陽湖邊,閒置旱地較多,農民生活主要來源為外出務工、漁業捕撈,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為了解決當前局面,該村立足發展實際,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土地流轉,以「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成立了松樹灣砂塘種養殖合作社,請有技術的農戶帶頭髮展大棚蔬菜項目。目前,土地已全部平整,正在搭建大棚框架。下一步,該合作社將通過出租土地、土地平整、種植蔬菜、後期管護,優先請貧困戶務工等形式給貧困戶帶來經濟效益,達到帶貧益貧效果。

新華村村委會主任張理彬說:松樹灣砂塘種養殖合作社目前正在搭建10個大棚,預計在一周內完成。搭建完之後,我村36戶154名貧困戶將在合作社種植辣椒、茄子、西紅柿等蔬菜,預計畝產量8000斤,實現全年總收入30餘萬元。

在蓼南鄉新池村的「一村一園」百畝艾草種植基地上,30餘名貧困戶正在辛勤地種植艾草,耕地、栽種、施肥,一片繁忙景象。該村發展艾草種植,採取「公司+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由公司提供艾苗,目前合作社流轉土地120畝,進行統一種植管護,並與公司簽訂回收協議,暢通產銷渠道。

新池村村支部書記朱貞紅說:新池村兩委積極發展土地流轉,帶動周邊群眾創收,與九艾合作,前期120畝,預計六月份見成效,一年兩期,將給村民帶來可觀的收益。

一個個脫貧舉措的有力落實,猶如播種下一粒粒致富的種子,依託產業發展,在蓼南鄉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實現貧困戶穩定持續增收,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