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出「紅海」又下「火海」,杜江的演技這次藏不住了

2019-07-30     若娛君

作為一名中國電影觀眾,這一兩年最值得瘋狂打call的事莫過於——「中國英雄」的時代來了

《戰狼》開啟的銀幕英雄模式,被去年燃爆的《紅海行動》接棒,而就在8月1日,將以「最美逆行」姿態引爆影院的,是它——

在和平年代,我們能見證怎樣的戰鬥?

如果說紅海撤僑是領命出海執行任務,那麼《烈火英雄》說的就是這個時代在我們身邊,犧牲人數最多,最接近死神的一支部隊,講述的就是他們最真實,最壯美的故事。

巧合的是,《紅海行動》里冷靜、睿智的徐隊長這次重裝上陣,變身消防特勤中隊隊長馬衛國,與火魔上演生死一戰。兩部主旋律商業巨製,你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鋼鐵硬漢,一樣的「大眼隊長」——杜江。

儘管已經過去將近一年半,我們依然難忘《紅海行動》中那些飆高腎上腺素,燃情催淚的鏡頭。在一眾硬漢中,將體脂練到6%的杜江,更多展現的是一種悲憫。

拆彈專家徐宏,他自律、專注、果敢,對隊友善於鼓勵,散發著令人踏實的氣場,他用自身溫度調和著冷酷的戰場。

這位定力十足的大眼隊長,可破解毫釐之差的炸彈線路,也能制霸戰場硬核上陣。杜江的表演,為角色賦予了柔中帶剛的特質,有了他,整個蛟龍突擊隊的人物設置更加多元,更加迷人。

《烈火英雄》中的杜江,是特勤中隊隊長馬衛國,他一心想要獲得家人特別是父親的認可,頂著所有壓力恪盡職守,工作上凡事都想沖在最前面。

如果說《紅海行動》中的徐隊長能正視自己的可為和不可為,那麼《烈火英雄》中的馬隊長,則是不認慫的硬剛代表。這也是杜江演過的「最硬」的角色。

馬衛國有多硬?動不動就罵手下,每次火情都沖在最前面。鐵面隊長一直憋著一股勁兒,等待在任務中爆發。



外表又帥又man,骨子裡卻又臭又硬,在家是個剛剛有了寶寶的慈父,同時也是急於在父親面前為自己正名的兒子。這樣的多面性讓馬隊長這個角色足夠真實,同時也為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過「紅海一役」,魔鬼訓練、健身塑形已是基本操作。《烈火英雄》中的火場懾人,災難電影的大片質感呼之欲出,而商業製作之下,電影對人物內心細緻入微的關照,是杜江更為看重的。

平凡人和英雄的區別在於,在大家都退後的關鍵時刻,英雄可以向前一步,做出不平凡的選擇。

杜江和消防員相處、深談,一直在揣摩英雄們能夠冒死逆行的原動力:

他們如何做到臨危不懼,還能逆行向前這樣的一種魄力,我想了很久,可能真的就是一種使命感。在那一刻他們直面烈火,絕不後退,神聖的使命感,讓他們忘了自己生命的寶貴,忘了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

《烈火英雄》中,馬衛國小分隊死守化學罐區

了解了消防員的心理,就是為表演找到了最強大的合理性。鏡頭前的杜江就是馬衛國,他凶,雷厲風行,軍人般的嚴苛——

他勇往直前,手中的武器是水,最柔軟也最鋒利——

同時,他也有最柔軟的內心。杜江此次演繹硬漢在火場的幾場哭戲,拒絕「難過就皺眉,痛苦就大哭」,而是用心感受,尋找和英雄的心靈契合。

A01油罐突然起火,臨危受命的江立偉和馬衛國,一個去往最危險的起火油罐關閉閥門,一個帶隊死守裝有危險化學品的罐區,確保危險化學品和毒氣不被破壞外泄,也就是保全了濱港市千萬百姓的生命安全,責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與大火死磕的過程,也是隊長和「後進分子」鄭志關係變化的過程。杜江全然入戲,展現了對戰友情感的巨大轉變。

這位平時被馬隊長一直吐槽的年輕消防員,隻身入火海,釋放出生命最燦爛的光芒。目睹這一切的馬隊長瞬間爆哭,這其中有悲痛、憐惜,也有自責——



他責問自己為何跟其他人一樣,以為鄭志會逃離現場;責問自己為何不相信這位年輕的戰友,也有和大家一樣堅定的信仰。

大火撲滅,馬隊長在一片狼狽的火場吞著盒飯,他將一隻雞腿放在鄭志殘破的頭盔旁邊,火魔退散,戰友卻已經永別。這場哭戲,內心是情感的決堤,外表要情緒的克制,杜江調度了複雜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他嚼著雞腿,也吞咽著大顆大顆的淚水。此時的馬隊長已經卸下堅硬的外殼,靠自己去化解巨大的悲愴。

馬衛國曾在火場和父親「告別」

相對於火場的生死決戰,回到家的馬衛國儘是溫存。「大眼隊長」變回「大眼萌爸」,這樣身份的轉換,也是一位普通消防員的真實寫照。

馬隊長回到家中和父親互致軍禮,兩人都百感交集,敬禮中包含了關愛、認可和致敬,也是父子間最默契的交流。杜江的這場哭戲點到為止,更多展現的是眼神中的期許和回應。



父親的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吃飯吧!其實這也是馬衛國最需要的一句話——回歸家庭、回歸生活,享受普通人的幸福。

從杜江的臉上,我們讀到了那种放松感和滿足感,這種表演上碰撞出的火花,真的要賣個關子,等你親自到影院細心體會。

影片中,無論是留給鄭志的雞腿,還是和老父親的互相致敬,其實都源自生活中消防員的真實經歷。也只有真實的生活才能令電影的角色鮮活、豐滿,讓觀眾共情,讓作品偉大。


演員不是天生就有演技,但演技卻是演員的剛需。因為一檔綜藝節目而變身嗯哼爸的杜江,其實一直在演員這個職業里分秒必爭,力求完美。

但電影男演員,如果只靠臉吃飯就會成為一個笑話。顏值過人的杜江,他的演員之路比別人多了不少曲折。

《紅海行動》選角,杜江帥氣的照片擺在導演林超賢面前,卻成了第一批被PASS的演員。杜江毛遂自薦,說服導演,通過魔鬼訓練,拿下徐宏的角色,也以令人信服的表演拿下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

拍《地久天長》,導演王小帥對杜江直言不諱,「你太漂亮了」。杜江聽了之後很沮喪,這觸動了王小帥,同意讓杜江試戲,結果一試便成功了。

他飾演的沈浩出場時,背負了多年前的巨大秘密,整個故事的細枝末節都和這個人物息息相關。觀眾的悲傷情緒因為前段故事的隱忍而觸發。

而杜江的表演,也在仔細揣摩之後找到了支點,他必須先變成孩子沈浩,讓自己經歷童年的一幕幕剪影,再讓自己體會成長的過程,從童年到青年,從鄉村到城市,最終和當下的醫生沈浩無縫對接,和觀眾的情緒無縫對接。

當他堅定地將塵封30年的秘密說出時,人生的無常和時代的戲謔一股腦上頭。杜江不安的雙手,鼻尖上的淚珠,時不時停頓卻字字誅心的台詞,都令人心痛。

又比如在《羅曼蒂克消亡史》中,杜江出演的「童子雞」出身底層,唯唯諾諾,受盡嘲笑。但他對別人痛下殺手時的冷漠,又極度兇狠陰森、驚世駭俗。如此強烈的反差呈現出人性之惡,讓人一聲嘆息。

發現了嗎?在這些電影中,杜江集郵般地出演各種角色,沒有參照物,沒有可比性,每一個人物都是不同的演員杜江。

關於演員的可塑性,杜江一直在認真實驗:

每個演員並不是所有角色都能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類型以及方向。每完成一個角色,其實都是在自己可能的範圍內,探尋屬於自己的職業邊界。

他說自己崇敬的演員都有一個共同點: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業從沒有鬆懈過,不放棄對自我的追求,也懂得愛惜自己的羽毛。而這些,也已經成為杜江的自我要求。

顏值不是負累,克己方得始終。

杜江不急於擺脫自己之前被賦予的一些標籤,因為不管是大眾印象還是自我認知,始終是更好的替代之前的,只要你足夠努力。在《烈火英雄》中,我們將看到杜江對於角色更深層的思考。

他說在觀摩消防員工作視頻時看到了一位真實的隊長,他對自己的隊員說:消防戰鬥早晚都會有犧牲!

看到這段視頻之後我很感動,我就找到導演,建議我們要向這位隊長和隊員們致敬,把他拍到電影里來。這不是杜江在演什麼英雄人物,這個角色就是無數個消防隊員的縮影,我們是在向他們致敬。



杜江說在《烈火英雄》點映時,自己和導演陳國輝摸黑躲進影院,和觀眾一起看電影。電影結束,字幕滾動,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他把手伸向陳國輝,導演的眼淚突然落下來。

他們用力握手,回味著這部電影的甘苦,覺得一切都十分值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fAHR2wB8g2yegNDRl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