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崑山:600噸優質羊毛因何成污染源?

2019-11-12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近幾個月,生活在江蘇崑山巴城鎮新澄路附近的居民,不時會聞到刺鼻的惡臭。

「氣味大約從7月份開始傳出,午時或雨後,一颳風,臭味更重。」「像是因腐爛而產生的臭味,和生豬屠宰場裡的味道一樣。」

於是,很多人開始尋找惡臭的來源。

毛紡產業一直是崑山的特色產業之一,僅巴城鎮目前就集聚了800多家羊絨大衣企業。因此,人們自然將目標鎖定為周邊的毛紡企業。

最終,有人發現了坐落在新澄路68號的崑山恆源毛紡有限公司(下稱恆源毛紡),「很可能是污染源,但這家企業被警戒線圍住,辦公樓貼著封條,廠區被拆得亂七八糟,我們不敢貿然進去。」一位居民說。

恆源毛紡是一家羊毛原料加工企業,主要業務是把羊毛加工成碳化毛,已在當地生產經營多年。一位毛紡產業的業內人士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通常來說,這類毛紡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粉塵和污水,但很少會造成大氣污染。

那麼,居民聞到的陣陣惡臭由何而來?

尋找源頭

記者到達當日看到,恆源毛紡占地數十畝地的車間、倉庫已經被拆去了大半,七八名自稱受僱於當地城管部門的工人正進行著拆除作業。

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恆源毛紡已停產多日。

按照指引,記者進入恆源毛紡的生產車間。車間已經沒了頂棚,30多米長的生產線在雨淋、日曬後已生鏽、損壞,設備四周堆著一團團發黑、變質的羊毛。進入廠區,空氣中能聞到明顯的惡臭。

恆源毛紡負責人傅建明直言,目前,車間裡堆放著的600噸腐爛的羊毛,「就是居民反映的惡臭的源頭。」

傅建明說,他計算過,把600噸腐爛的羊毛運走,進行垃圾焚燒處理,費用得100多萬元。

「但是,目前這些充滿細菌、已經受到污染的羊毛,可否運走處置,恆源毛紡尚未得到相關部門的指示。」傅建明說,巴城鎮派出所的輔警9月底無聲無息地從廠區全部撤離,讓他至今一頭霧水。

原來,4月,恆源毛紡廠區突發火災。「火災當晚,恆源毛紡就被巴城鎮派出所戒嚴,廠區也被圍上警戒線,辦公樓被貼了沒加蓋公章的封條,企業人員也被禁止進入。600噸羊毛原料和上千噸羊毛產品庫存,一直堆放在原處。」傅建明說。

恆源毛紡車間負責人陸弟弟說,直到9月30日晚上,他發現一直守在門衛處的輔警不見了,「廠里的封條撕了,倉庫的警戒線也扯掉了,門衛監控室的主機被拆走,輔警排好的國慶節值班人員表不見蹤影。」

傅建明說,他隨後撥打了報警電話。「20分鐘後來了兩名輔警,說恆源毛紡現在解封,接下來的事情與派出所無關。」

但傅建明表示,企業至今未收到公安部門下達的解封函或相關文件。

直至今日,這些腐爛發臭的羊毛,已經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由誰負責清運?何時能清運?」居民們十分擔憂。

火災停產

事實上,600噸腐爛的羊毛,幾個月前還是優質的羊毛原料。

近年來,崑山巴城鎮的羊毛加工企業立足自身發展,在狠抓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羊毛市場。

傅建明說,如果不出意外,這600噸羊毛原料生產出的碳化毛,一部分將會銷往日本。

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恆源毛紡和當地多家羊毛加工企業在優化產能、安全、綠色生產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16年,公司還花費600萬元,改造升級了污水處理設備。」他說。

傅建明說:「按照上半年的市場行情,當初花費2300萬元採購的這600噸優質羊毛原料,原本可以給恆源毛紡帶來近600萬元的利潤。」

那麼,600噸羊毛因何從優質原料變成腐臭垃圾,並散播味道威脅居民健康?

「這都和那起被鑑定為自燃的火災有關。」傅建明說。

巴城鎮多家羊毛加工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恆源毛紡的那起火災,導致巴城鎮所有羊毛加工企業停產半年,這幾乎摧垮了全鎮的羊毛加工產業。

今年4月4日晚,恆源毛紡廠區突發火災,工人們立刻撥打火警電話。隨後,巴城鎮消防中隊的兩輛消防車到達現場。

但是,恆源毛紡廠區負責人小林說,消防車到達後,發現車上沒水,消防隊員們只好去附近取水,耽誤了近30分鐘。「公司的監控設備被公安機關拿走取證了,裡面有清晰的記錄。萬幸的是,並無人員傷亡。」

關於火災大小及損失情況,記者多方搜索,但未找到任何相關公開報道。

4月5日,即火災發生第二天,企業負責人傅建明因涉嫌失火罪,被刑事拘留,一周後取保候審。

「他們問我是不是想騙保。可是,我的廠房和物資根本就沒有上保險,何來騙保一說?」傅建明說,他和家人一直都在等待火災認定結果。

4月25日,崑山公安消防大隊出具火災事故認定書,顯示這場火災原因「可排除外來火源或遺留火種或電氣系統故障引燃周邊可燃物引發火災的可能性,不排除毛灰自燃引發火災的可能性。」

恆源毛紡廠區已被拆去大半。圖/郭鵬

搶救羊毛

火災事故認定書明確載明,「此次火災造成該公司建築、原材料、設備等受損,無人員傷亡。」

傅建明告訴記者,火災本身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只有幾十萬元,非常有限,而且沒有造成企業以外的社會損失。

他回憶,由於救火過程中生產車間頂棚被拆除,這意味著生產設備和600噸羊毛原料處於露天狀態。而據天氣預報預測,4月8日,當地有大暴雨。

由於當時傅建明處於刑拘狀態,恆源毛紡暫由其大哥傅靈民負責管理。

4月8日上午,傅靈民看著天空愈發陰沉,天氣預報提示的大雨或將如期而至。

於是,恆源毛紡與其合作企業、客戶協商決定,分別向巴城鎮派出所申請對現場原料羊毛進行覆蓋,減少災後的二次損失。

傅靈民說,當時他得到了巴城鎮派出所一位副所長的口頭通知,同意其對羊毛進行覆蓋。

但是,陸弟弟告訴記者,當天,公司買回雨布後,他和工人準備進廠區遮蓋羊毛,「現場的派出所人員卻表示,所里領導不讓進。」

陸弟弟央求再三,仍無法進入廠區。「當天中午11點半,開始下大雨。雙方人員都站在公司門衛室躲雨,雨下了一個多小時,10多個人眼睜睜地看著價值幾千萬元的羊毛被大雨澆透。」

傅建明取保候審後,不停地在巴城鎮政府、巴城鎮派出所等部門間奔走,目的就是繼續「搶救」羊毛。

「羊毛遭水浸泡後,會發生霉變和腐爛,由此產生病菌,會殃及周邊居民。為了減少損失及風險,我們不停地申請將受損羊毛進行烘乾晾曬處理。」傅建明告訴記者。

從4月8日到7月中旬,恆源毛紡每周都會去鎮政府和派出所遞交「搶救羊毛申請」,但始終未得到答覆。

傅建明說:「7月16日以後,羊毛已經徹底爛掉,沒有了搶救價值。」

此後至今,腐爛變質後的600噸羊毛原料,開始向四周散發陣陣惡臭。

堆放在車間裡的羊毛已腐爛。圖/郭鵬

產業重創

「火災發生第二天,巴城鎮政府就發下通知,以整改為由,將鎮上14家羊毛加工企業,一刀切式地全部關停,供電部門拉閘停電。這導致企業失譽、賠款、資金鍊斷裂,工人們情緒也很不穩定。」傅建明告訴記者。

在巴城鎮,10餘家羊毛加工企業及當地行業協會同時發出疑問:巴城鎮政府這樣做合適嗎?

記者了解到,巴城鎮現有的10餘家毛紡企業,多數起步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實存在廠房老舊、部分廠區沒有完善產權手續等問題。

「但這是歷史問題,政府早就知道。」一家羊毛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支持政府對於行業的監管和整改,但應該有序進行,不能因一場火災,就一刀切式地關停所有企業。「在各地都重視營商環境的當下,崑山應該珍惜孕育多年的產業才對。」

如今,一些企業已搬遷到外地,很多人感嘆,巴城鎮的羊毛加工產業或將不復存在。而不久前,恆源毛紡已委託律師向崑山市政府提起了行政訴訟。

北京正寰律師事務所律師金小鵬表示,巴城鎮政府和公安機關在沒有查明火情原因的情況下,先入為主地認定為責任事故,這是錯案的開始。由於巴城鎮公安機關無視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多家企業的合理申請,不允許對羊毛進行苫蓋,也不允許進行轉移保管,造成企業數千萬元的二次損失,這應屬於公安機關不作為。

「因為一起並不嚴重的非事故火情,竟然責令14家企業停產整頓,搞一刀切,半年多來不允許恢復生產,造成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上千人失業,這是極不負責任的懶政行為。」金小鵬說。

傅建明告訴記者,火災發生後,巴城鎮派出所曾要求恆源毛紡支付看管現場的保安公司數十萬元保管費,巴城市城管局還非法強拆了恆源毛紡的廠房。

一時間,「火災影響當地領導的升遷,行業遭到報復性執法」「地方政府想騰籠換鳥,借火災拆企業、拿土地」等說法在崑山坊間不脛而走。有人猜測:「火災引發的問題,遠不止600噸羊毛腐爛這樣簡單。」

如今,600噸腐爛的羊毛仍堆在恆源毛紡,何時能被清運?企業和周邊居民依然找不到答案。

記者就上述情況,致電剛剛調離巴城鎮黨委書記崗位的谷文華,谷文華表示此事應由公安機關負責解釋說明。

而記者致電巴城鎮派出所所長裘宇峰表明採訪來意後,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

(《民生周刊》記者 郭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JPzYG4BMH2_cNUgvm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