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記住這6個字,記住了病都怕你三分

2019-07-21     國之健健康大講堂

在中醫看來,養生比治病更為重要,在《黃帝內經》中提到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古人所講的養生,主要是指"內養",也就是說要從改善身體的內環境入手,從起居飲食、五臟六腑、精氣神調理入手,來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內在生命源。

可以把中醫養生歸結為順、靜、修、固、慢、暖這六個字。

中醫提倡順時養生,身體要跟著季節走。

人身體的變化與四季輪迴是一致的,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季節相適宜。《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裡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正值夏季,人們為了解暑難免忍不住吃一些寒性食物和冷凍飲品,此時應養成每天喝杯薑茶的習慣,能幫助化解寒涼食物中的寒氣。

此外,五腑六髒的調養也應轉移到以養護心臟為重心,夏季常艾灸內關和公孫,提高心臟功能。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現代人快節奏生活,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其實,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為不利。

人安靜下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別是「氣」的消耗,做到身體「節能」,這樣才能預防疾病、益壽延年。

在心煩意亂時,不妨試試靜思冥想:在安靜適宜的環境里,雙目微閉,深吸氣後再慢慢呼出,反覆幾次,讓放鬆的情感傳遍身體各部。想像自己處身於一個令人愉快的自然環境中,有海風輕拂、鳥語花香......讓自己逐漸放鬆,消除心理疲勞。

瑜伽、太極、艾灸、品茶、書法、音樂等都是中醫養生修心有效方法。

通過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讓自己融入天地之中,暫時忘卻心事與煩惱,能使形神舒暢,松靜自然,心神安和。修身養性,寬以待人,淡泊名利,收穫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固精、固氣、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護腎氣,命門就是腎陽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門之火。一旦火力不足,身體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腰膝酸軟,浮腫,男性陽痿,女性宮寒不孕等等,常艾灸命門,溫腎補陽。

固氣:多曬太陽,補充陽氣;多做有氧運動,增加氧氣;早睡不熬夜。

固神:就要調養七情,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情緒控制好了,身體才會少受傷害。

慢養生一直是中醫提倡的一種方法,尤其對於現代人而言更應當要慢一點。

首先,動作慢一點。不管是起床還是運動,都不要太過急躁,動作過急、過猛會導致身體供血不及時,持續頭暈、心悸等現象。

其次,吃飯速度慢一點。急急匆匆地吃飯不僅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還會引起胃腸道疾病,導致人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吸收不充分,危害身體健康。暖

暖是中醫里養生的重點,身體暖了,氣血才會運行暢通,人體才不容易生病。

現代女性「十女九寒」,而體寒血瘀可謂是萬病之源,會引起生理痛、關節痛、肥胖等諸多的情況。

學會讓身體暖起來,多泡腳,常艾灸大椎,此穴是全身的交通要塞,身體的十三條經氣、先後天經氣在此交匯,把這個穴位灸透,藉助艾火的溫熱,融化體內的堅冰,整個身體都會覺得暖和、輕鬆。

生活處處皆養生,保持良好的睡眠是養生,早上吃早餐是養生,工作時保持愉悅的心情是養生。

只有堅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養生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養生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BWYY2wBUcHTFCnfr9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