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陶然,成功的跨界連續創業者,20年間6次創辦和聯合創辦不同領域的企業,每一次創業都獨闢蹊徑守正出奇,每一家企業都在細分行業名列前茅。這位六披戰袍,「渴望激情的創業老兵」目標明確,要做就做行業老大。如今,正在金融服務業跑馬圈地的他不疾不徐,在他看來,賺錢不過是件簡單的小事。
如果明天世界就要毀滅,你還會創業嗎?若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就是天生的創業者。這類人所占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十,而孫陶然自認為是其中一分子。
【初試牛刀】
孫陶然打小就是個「孩子王」,不僅學習成績好,班裡的「壞」孩子對他也是一呼百應。而這種「孩子王」的號召力,日後也演變成了不凡的領導力。
1987年,孫陶然以吉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管理系,師從厲以寧教授。北大的四年時光讓他打開了眼界,渴望更廣闊的天地馳騁。
然而畢業時,他卻被分配回了吉林的一家建築公司。他認為這種分配更像是「發配」,在去公司報到的當天,他辦理了停薪留職。
重回京城後,他進入民政部下屬的四達集團做普通職員。1992年底,四達廣告公司成立,為孫陶然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兩年後他被提升為總經理。
1995年,《北京青年報》要創辦電腦專刊的消息傳來,孫陶然的第一反應是要拿下來。很多朋友都認為他瘋了,因為那時電腦還是個新鮮事物,而電腦公司大都選擇在專業媒體上投放廣告。但孫陶然認定電腦會走入尋常百姓家,廠商在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也會成為必然。
1995年2月,《北京青年報•電腦時代周刊》創刊,孫陶然開始了第一次創業,他希望用老百姓讀得懂的語言和方式,為他們講述電腦的一切。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從2月創刊到7月份,孫陶然幾乎跑遍了所有的IT公司,但報紙的廣告量幾乎為零。
生死關頭,他拿出公司僅存的十幾萬資金,精心策劃召開了一次當時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客戶媒體見面會」,藉此推動IT廠商對於大眾媒體的認可。
這招果然奏效,一個多月後,大批IT公司陸續找上門來。後來甚至出現全年的廣告版位在年初便銷售一空的盛況。
孫陶然出任四達廣告公司總經理時,公司帳面上只有3萬元,1995年公司盈利100萬元,1996年達800多萬元,1997年便突破了千萬元大關。
【未雨綢繆】
「把握再大也要留有餘力」,這是孫陶然創業方法論中重要的一條。當《電腦時代周刊》如日中天,公司上下一片樂觀之時,他開始未雨綢繆,尋找新項目。
彼時IT行業發展迅猛,一大批公關公司應聲而起。1996年,孫陶然也創辦了一家公關公司——藍色光標,嘗試第二次創業。
與同行業很多「夫妻店」不同,孫陶然一開始就與其他四位創始人均分股權。這種股權結構產生的制衡效應,支撐了藍色光標十多年的持續發展。
孫陶然還對收費模式進行了創新,不同於歐美公關公司按時間收費的模式,藍色光標採用「結果導向」的收費模式,打不贏不收錢。
起初藍色光標的客戶主要是國際公司,在與它們的業務往來中,藍色光標逐漸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知識管理體系,也粘合了一大批穩定的國內客戶。
2008年,藍色光標銷售額超過3億人民幣,並獲得達晨創投4000萬元投資。2010年,藍色光標登陸創業板,成為國內公共關係行業的第一股。
在經營藍色光標期間,孫陶然又投資創辦了中國最早的DM雜誌《生活速遞》。如今,《生活速遞》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直投雜誌出版者,並在北京、上海、廣州設有分公司。
【營銷謀略】
1998年,孫陶然受四達集團總裁張征宇之邀出任恆基偉業的副總裁。恆基偉業的核心產品就是日後紅極一時的商務通。
精於營銷的孫陶然接手後,將營銷中的「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理論」發揮到極致。
產品方面,商務通使用了競品兩倍大的螢幕,並首創「百家姓」查詢法,做到了「查電話只需點一下」,其使用的手寫識別技術識別率也明顯高於競品。
價格上,商務通打破競品的暴利定價法,雖然產品配置、性能均有大幅提升,但它的價格卻與競品持平。
渠道上,孫陶然的做法是一個城市只給一家代理商,不允許跨出代理區域銷售。另外,他一改廠商先發貨再結帳的行業慣例,要求款到發貨。
在廣告時段的選擇上,他避開商務人士仍在忙碌的黃金時段,選擇子夜、清晨和下午等鮮有人投放的「垃圾時段」,用超低價格獲得了「只要你在子夜打開電視,你所掃過的台幾乎都在播放商務通廣告」的效果。
為了將商務通這個新鮮事物表述清楚,他拍了一條長達10分鐘的廣告,把每個功能、每種用法一一演示,甚至還在廣告之中插入了兩分鐘的情景劇……
系列營銷組合拳打出後,上市僅半年的商務通便享譽大江南北,勢如破竹拿下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創造了一個營銷奇蹟。孫陶然的名字也和商務通一起,成為諸多著名商學院的研究案例。
【再踏征程】
2001年,孫陶然離開恆基偉業。兩年後,他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了永業集團的生物科技的項目。2009年,永業國際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此間,孫陶然發現日常生活中帳單繳納以及電子商務中的支付瓶頸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他意識到,若能讓各類繳費還款業務變得更輕鬆,那必然會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孫陶然蟄伏已久的創業激情再次被點燃。
2005年,他第六次出征,與雷軍及聯想投資共出資200萬美元,創建了拉卡拉,成為第三方支付領域最早的試水者。他希望依託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的支付網點,為老百姓提供家門口的便利支付。
創業初期,拉卡拉在北京和上海挨家跑便利店和超市,很快打開突破口。2008年,拉卡拉拉開進軍全國的大幕,以平均每月增加一兩千個新網點的速度擴張。
考拉刷卡器
「得終端者得天下」。2011年5月,拿到了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經營牌照後,拉卡拉火速跑馬圈地,通過三條產品線布局終端:為便利店、超市提供公共繳費還款服務,為企業提供POS機收款服務以及推出手機刷卡器「考拉」。
目前,拉卡拉擁有近1億個人用戶和超過300萬企業用戶,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下電子支付公司。2013-2014年,拉卡拉連續兩年蟬聯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第二位,鋪設了一張強大的電子商務地網。
儘管拉卡拉目前尚未盈利,但孫陶然並不著急。他說,「現在如果我們不擴張,馬上就可以賺錢,但那不是拉卡拉的理想。一旦你有了龐大的用戶,有了用戶需要的基礎服務,賺錢是隨時隨地的事。」
【創業是最絢麗的生活方式】
曾有媒體評論孫陶然——相當於登到山頂好幾次,而且每次路線還不一樣。之所以會橫跨多個領域,除了朋友相邀以外,關鍵在於他喜歡不斷挑戰新難度和新高度。
他說他願意用20多年的時間,參與創辦6個企業,然後把它變成別人的平台,變成一個小而美的成功。但他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庸俗,不成功,做任何事情要麼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到最好。
「我看到一個好的商業機會,或者看到一個很好的創業者,我總是希望參與其中。創業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情,我也認為創業是和平時期最絢麗的一種生活方式。」孫陶然說。
他還把自己的創業感悟彙集成了一本書,叫《創業36條軍規》。與同類書籍不同的是,它並非指導一個創業者如何成功,而是如何少犯錯誤。
書中孫陶然並不鼓吹創業,而是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將創業的艱難和不易娓娓道來,甚至第一條軍規即開宗明義——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