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型」親子關係並不健康?父母不必放下身段,適當管束很重要

2019-09-20     話梅的媽媽

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哎呀,小麗,你和孩子相處得怎麼這麼好呀,像朋友一樣!」每當小麗帶著孩子和朋友聚會時,朋友們都要說上這麼一句。確實,小麗和孩子的關係真的很讓人羨慕,母子的關係處得像朋友一樣。小麗一有時間就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平時從來不用批評的口吻教育孩子,而孩子也把小麗當成了好朋友,心裡有什麼話都和媽媽說。

可是隨著孩子上了中學,小麗發現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了。自從上中學以後,孩子就再也不和小麗談心了,母子倆相處的時間也少了。小麗有時也會安慰自己「孩子上學忙呢」,可即便如此,小麗還是覺得孩子和自己之間產生了隔閡。

有一次小麗去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以往孩子都會跑到小麗身邊,而小麗則會輕輕摸一下孩子的頭。這次孩子並沒有跑到媽媽身邊,而是一臉嚴肅地走過來,小麗沒有察覺到孩子的異樣,仍然習慣性地想摸摸孩子的頭。沒想到孩子突然一抬胳膊打開了小麗的手,一臉厭惡地對小麗說:「別總碰我!」小麗被孩子嚇住了,她想來孩子可能心情不太好。

到了家裡,小麗看孩子的情緒已經平復下來,就慢慢坐到孩子身邊,輕輕地問孩子:「寶寶,今天在學校過得不開心呀?」孩子卻沒有表現出在學校門口時的異常,笑著對小麗說:「沒有啊,今天過得特別開心!」不僅如此,孩子還和小麗講了今天在學校的各種見聞,孩子高興的樣子一點也不像剛放學時的他。

一些家長都會刻意地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孩子成為類似朋友的關係,這樣的親子關係就被稱為「密友型」親子關係,那麼密友型親子關係具體是什麼樣的呢?

一、「密友型」親子關係的特點

1.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年齡接近

我們會發現,和孩子形成「密友型」親子關係的家長,在生活中往往也具有童心,對誰都是樂呵呵的,我們說這樣的人心理年齡比較小。而相對的,孩子看上去卻要比同齡的其他孩子成熟一些,孩子的心理年齡相對大一些。

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年齡就會更加接近,即便相差三十歲,家長和孩子的許多想法仍然有共同點。這是「密友型」親子關係形成的條件之一。

2. 家長很少批評孩子

在普通的家庭中,孩子犯了錯之後會受到家長的批評,一些脾氣不好的家長甚至會打孩子。但是在密友型的家庭中,家長很少批評孩子,甚至連一句重話都沒有,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更多是以勸說和建議為主。

這是因為家長和孩子都把彼此當做了朋友,而朋友之間就談不上批評一說。

3. 家長和孩子無話不說

孩子的心理變化總是很難捉摸,我們許多家長都為抓不住孩子的心而苦惱,而密友型的親子關係就很令人羨慕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真的就像親密無間的朋友一樣,沒有什麼秘密,孩子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對家長說,而家長也會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並為孩子保守秘密。

許多家長都非常羨慕密友型親子關係,事實上,這樣的家庭關係雖然看上去非常和睦,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會顯示出其弊端。

二、「密友型」親子關係的利弊

1.親子關係非常牢固

密友型親子關係的最大好處,就是有利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發展。要想成為孩子的朋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看起來懵懵懂懂的,其實心裡藏著不少事。可一旦孩子把家長當成了朋友,就會對父母敞開心扉、無話不說。

「密友型」親子關係並不健康?父母不必放下身段,適當管束很重要

2. 孩子不好管教

在一般的家庭關係中,父母管教孩子靠的是成年人的經驗和監護人的身份,但是在密友型家庭中,父母既是孩子的監護人又是孩子的朋友。如果父母尺度把握得好,就能既增進親子關係,又能維持對孩子的管束力。然而大部分父母更願意為了成為孩子的朋友,捨棄自己監護人的身份,這樣一來父母就很難在管住孩子,一旦孩子出了大問題,父母又疏於管教,孩子就很可能會誤入歧途。

3. 父母和孩子過於親密

許多密友型家庭都會出現一個問題:父母和孩子的心理非常矛盾,既想和對方親近又希望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就是密友型親子關係的最大弊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多親近一些,但是等孩子長大之後,父母和孩子的心態都沒有改正過來,親子關係可能會變得非常矛盾。

密友型親子關係雖然能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但是從長遠來看,它仍然不利於親子關係的正常發展,所以密友型親子關係其實是不健康的。

三、「密友型」親子關係並不健康?

1. 家長和孩子應該保持一定距離

我們都說「距離產生美」,不光陌生人、朋友之間要保持距離,即便是看似親密無間的親子之間也應該保有一定的距離。因為距離不光能維繫住親子關係,更能讓雙方都留有自己的隱私。尤其是孩子,孩子在青春期這段時間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時的孩子是最需要隱私的。

2. 家長的管束力非常重要

家長的責任不光是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而密友型家庭雖然關係和睦,但家長不好對孩子說太重的話。孩子在犯了錯之後,家長就要及時批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只有家長具有對孩子的威懾力,孩子才能服從家長的管教。

3. 在適當的時候成為孩子的朋友

密友型親子關係雖然不健康,但也並不代表家長要始終對孩子板著臉。平時家長是孩子的教育者,到了該放鬆的時候,家長可以變成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玩耍。

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融入的時候融入,這樣才是有經驗的家長的做法。一味地用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是不行的,而過於縱容孩子也絕不是件好事,只有把握好和孩子相處的尺度,才能從根本上做好家長。

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對於密友型親子關係是怎麼看待的呢?你們又是如何處理和孩子的關係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duiTW0BJleJMoPMHx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