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輛拉載著20噸白俄羅斯生產的冷凍帶骨生牛肉,標有「TIR」標識的貨櫃貨車,緩緩駛入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海關查驗區,二連海關僅用時3分鐘為其辦理入境相關通關手續。
圖為首輛TIR國際運輸車入境。 梁曉虹 攝
TIR運輸車輛的入境,標誌著二連浩特成功打通中歐國際運輸公路大通道,將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此次TIR運輸由二連浩特市額日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承運。該公司負責人王和平告訴記者,這批貨物於6月29日在白俄羅斯裝車運輸,途經白俄羅斯、俄羅斯、蒙古國,最終抵達二連浩特口岸,全程8100公里,歷時20天。
為全力保障TIR車輛順利通關,二連海關採取提前核對電子預申報信息、驗核封志,優先辦理TIR車輛通關手續等措施,3分鐘即可辦結通關手續並放行。二連海關副關長常世英說:「公路運輸具有機動靈活、組貨方面、對基礎設施依賴小的特點,可以實現精準的門到門運輸。TIR運輸的實施,可以有效發揮國際道路運輸的靈活優勢,簡化沿途各國通關手續,填補鐵路運輸不到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城市區域。可以預見,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TIR車輛通過二連口岸進出境。」
相關連結
TIR即國際公路運輸公約,是一套適用於全球範圍的國際海關過境與擔保系統。它利用海關通過一個互相認可的多國系統控制的封閉式貨物室,將貨物從原產國,經由過境國,運抵目的地國。它是跨多個邊境運輸貨物最簡單、最安全也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為運輸公司和海關機構節約時間和金錢。
目前全球共有73個締約國加入了TIR公約,大多數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重要地區。中國於2016年7月5日正式加入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2018年5月,全國6個TIR運輸試點口岸啟動實施,其中,內蒙古就有兩個試點口岸,分別是滿州里口岸、二連浩特口岸。
新聞連結:《新型中俄陸路物流大通道開闢!全國首批TIR運輸貨物從這裡出境啦!》
2018年5月20日,4輛懸掛「TIR」標識的貨櫃車在辦結海關手續後,經滿洲里公路口岸出境。這標誌著我國TIR運輸正式啟動,中國成為TIR在全球第61個正式運營國。此次TIR運輸於5月18日由大連啟運,貨物為蘋果,重量28噸,目的地為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
自加入《TIR公約》後,海關總署與國際道路運輸聯盟(IRU)多次協調對接,確定了霍爾果斯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滿洲里公路口岸、綏芬河口岸、大連港灣海關為TIR運輸試點口岸,授權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汽車運輸研究中心為我國TIR運輸車輛批准證明書發證機構,並於2018年5月正式公告啟動實施。
據預測,中國加入TIR公約之後,由滿洲里口岸出境,經俄羅斯至歐洲國家的公路通關時間可節省3至4天。基於TIR公約,國際道路運輸貨物自起運國海關到目的地國海關的過程中,所有過境國的海關都不對貨物進行任何檢查,不需要繳納巨額的過境擔保金,不延誤時間,對於跨境電商和「鮮、活」農產品的物流環節來說,無疑是一種理想狀態,將為相關進出口行業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發展機遇。
中國加入TIR公約是加快發展亞歐大陸道路運輸和多式聯運的重要一步,也是逐步融入全球運輸和貿易規範體系的一個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啟動TIR運輸在促進雙邊、多邊合作,重振古老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貿易繁榮方面將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呼倫貝爾發布
監製/李月
責任編輯/喬喬
編輯/喬喬
@騰格里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