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科技融合,二者相輔相成,體現出勃勃生機。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文化中廣泛應用,覆蓋了出版發行、直播電競、廣播影視、演藝娛樂、遊戲音樂等文化產業的不同方面,在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同時,也極大豐富和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專家們表示,科技的融入,給文化的內容生產和傳播、體驗等帶來前所有未有的新氣象和新面貌;在科技日益發達的新時代,文化與科技融合,勢必將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的升級換代,使文化產業向新的業態和更高層次發展。
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文化與科技融合,無疑是給文化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給文化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可能性。而文化與科技融合,讓當下的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姿態。周榮、鞏傑、孫昭等專家認為,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正在成為催生新型文化業態的重要推動力。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高度融合,形成了數字產業,如數字遊戲、互動娛樂、影視動漫、立體影像、數字學習、數字典藏、數字表演、內容軟體等等。作為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科技實力強勁的西安,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搭建融合發展平台,推動全市文化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發展上做出更加燦爛的成績。
文化科技融合讓生活更精彩
在當下,人們接觸的許多文化產品,都是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結果。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在文化產品中的應用,已經廣泛覆蓋到了出版發行、直播電競、印刷複製、廣播影視、廣告服務、演藝娛樂、遊戲音樂、會展服務等文化產業的各個方面。比如我們大家經常所用的網絡搜尋引擎,就與網絡技術與大數據等科技緊密相關。再比如青少年和兒童喜歡的動漫和遊戲,電子書、數字影音作品等等,也都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產物。可以說,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日益深入,給廣大群眾帶來了全新的文化體驗,同時也使得文化在內容生產、傳播等方面,有了全新的呈現和展示。比如國慶期間,吸引了數以萬計遊客和市民觀看的大雁塔北廣場和西安城牆光影秀,就綜合運用了聲、光、水、電等科技元素,將西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貌,展示在世介面前,成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典範。
青年評論家孫昭認為,科學與文化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科學的發展為文化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可能性,文化的介入也大幅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當今時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高新科技對於電影、戲劇等文化產品的創作和演出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科技讓文化展新姿
西安是歷史文化古都,也是一座充滿勃勃生機的創新型城市。在文化與科技融合上,西安可謂亮點紛呈。比如曲江新區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科技,為《夢長安》《大唐追夢》等燈光秀、實景演出植入科技元素,大幅提升觀眾體驗感、參與度;無人書店、有聲書店等,讓人感受到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魅力。在華清池常年演出的《長恨歌》實景演出,充分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讓文藝演出以更加精彩的姿態呈現在廣大遊客面前;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創排的兒童舞台秀《哪吒》,打破了兒童劇演出的舊有模式,舞台設計、道具製作和特效等,充分運用冰屏以及聲光電等科技元素,讓演出更加精彩,更加吸引觀眾,不僅成為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典範,並且在文化與科技融合上,開兒童劇演出創新之先河。
西北大學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博士生導師鞏傑認為,科技創新催生了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正是科技創新的巨大推動力,使文化產業向高技術、高集約化演化,促進文化產業的升級換代,延伸了文化產業鏈,使文化產業向新業態、高層次發展。
西安社科院文化與旅遊研究所所長周榮認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培育出了諸如網絡遊戲、手機遊戲、網絡直播平台等一系列新的依託科技為基礎的新文化產業業態,同時,傳統的文化產業業態藉助科技力量實現了更新換代和升級疊代,比如傳統的書籍出版,印刷,演藝等行業,都與科技結合以後呈現出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可以毫不諱言地說,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的文化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和新的發展趨勢,科技使得文化產業不再是我們以往認為的文化產業。」
西安具有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獨特優勢
鞏傑表示,文化產業能否做大做強,關鍵是文化產品及其服務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和喜愛。「通過科技創新可以讓文化產品的內容更加豐富、表現形式更加絢麗、藝術感染力更強。當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通過提升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科技含量來增強其魅力。如美國好萊塢大片就是通過高科技手段和精美的製作吸引觀眾的眼球,科幻大片《阿凡達》電影通過VR等現代電影技術把真人演繹與特效製作完美結合,讓人震撼的3D視覺盛宴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創造了巨大的票房價值,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周榮說:「對於西安這樣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科技研發實力強的城市而言,文化與科技融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下一步我覺得可以進一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比如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藉助科技的力量實現轉型升級;搭建好溝通交流平台,打通科研與市場之間的屏障,讓西安的科技優勢能夠注入到西安的文化優勢中去。再有就是推出相關的人才政策,支持文化人才和科技人才在西安的聚集,打造西安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鏈條,同時進一步做好文化科技融合企業發展環境的構築,推動全市文化與科技融合大發展。」
來源: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雷縣鴻
編輯: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