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網紅帶貨被網友質疑:4億年輕人在商家營銷操控下被「掏空」

2019-11-02     壹心理

壹心理主筆團 | 凌扶搖

01 李佳琦直播翻車背後,是被榨乾的4億年輕人

「OMG,買它!」

這是一句自帶魔力的口頭禪。

前幾天,爆紅主播李佳琦的一場直播里,還還不到5分鐘,3000多萬觀眾就已經蜂擁而至,把他推薦的幾款產品全部掃空。

「太可怕了!再看我就瘋了!」

剛關掉李佳琦直播的朋友馬上跑來跟我吐槽。

明明抱著批判態度點進直播間,沒想到聽到李佳琦喊「所有女生,一定要給我搶」的時候,她就忍不住了。

買了口紅,十幾盒面膜,還有很多精緻但用不上的小物件......

瘋狂購物之後,第二天醒來看著刷爆的信用卡,只想剁手。

買很多以為自己能用上的東西,卻要花上一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去為此買單,值得嗎?

嚴格選品,通過率只有10%,全網最低價保價兩個月,頭部主播撕逼戰,這些都讓網紅主播們的帶貨信任度直線飆升,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種東西,叫市場營銷。

像前幾天李佳琦直播不粘鍋的時候,現場就粘鍋了。

他一邊介紹這個鍋它不粘,那頭助手就把雞蛋粘鍋上,鏟都鏟不下來......

大家都調侃說,這回是真的翻車了。

那些商家、廣告為你營造的,買一件東西就代表你擁有精緻生活的成功感,又有幾分是真的呢?

你所買的,到底是你真實需要的,還是商家營銷出來的概念?

02 渴望別人關注,成了商家乘虛而入的捷徑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虛榮?

實則上,這是一種心理飢餓感——因為窮過,所以渴望。

虛榮背後,是過低的自我價值感,是對得到他人讚美,嫉妒,關注的渴望。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評價。

如果我們能得到關注、讚揚,就會對自己充滿自信,如果我們說出自己的故事卻被別人不屑一顧,自我懷疑就隨之而來。

像我一個朋友,她用大寶、用二十幾塊的口紅,也不能說摳吧,就被她周圍的同學嘲笑說摳門、low。

其實消費觀本身就是根據每個人的水平、習慣來定的,沒有高下之分。

但各種網紅主播都在給你灌輸高品質生活的美好,而你不化妝,不搭配,不消費,沒 AJ ,漸漸會發現自己似乎「低人一等」,有種自卑。

更何況,營銷裡面非常常用的一個技巧,就是讓人產生幻想。

比如一些商品評論里,50歲的阿姨自拍返圖,皮膚光滑無皺紋,說用了某某洗面奶很多年,皮膚一直很好。

你自然就會聯想到,如果自己也買了這款洗面奶,50歲的時候皮膚就能這麼好——

而不會立馬思考到,皮膚好的原因可能是她生活作息好、平時有做美容保養、天生膚質好等等的原因,所以馬上就心動秒下單。

又比如,很多人都說,買平板電腦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比如用平板作學習筆記、用平板處理工作,大家返圖的筆記又工整又漂亮,讓你覺得你買了,就能跟他們一樣。

實際上花幾千塊買了電腦後發現,重點不是平板電腦,是使用電腦的人。

這就是促發購物慾的關鍵——只要你買了,你就是他們的一員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把出門坐飛機、咖啡星巴克,當成是高品質生活的象徵,只要你消費了,你就是高品質生活了,而沒有考慮到人家消費高的錢,是賺來的,不是借來的。

長期高質量享受的後果就是,鋪天蓋地的帳單寄到家,催債電話打上公司,生活很快就會滾雪球式崩盤。

買的東西越來越貴,但焦慮有增無減。為了減輕焦慮,我們又進入新一輪的掃貨當中。

這些東西,只是個東西,並不是我們的精神世界本身啊。

03 一個真理:你買的東西80%都無用

網絡時代,把不同經濟水平的人,強行放在了一個平台上,用一個尺度來衡量。

網上的炫富看多了,人就容易化身檸檬精,產生過大的虛榮心。

但是生活的樣子除了炫富,還應該有其他的模樣。

那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並不是要節儉到,一頓飯分開兩天吃,也不是衣冠不整,買洗面奶都不捨得。

而是,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不需要的東西咱就不買。

德國心理學教授邁爾思說,年輕人至少要擁有三種金錢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慾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局限的能力。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會處理自己的物質慾望。

當所有人都在給生活做加法時,也許我們可以做減法。

知乎上一位女生就有類似的經歷。

她因為沉迷購物,工作好幾年,一分積蓄都沒有,月薪 2000 ,每月卻要還 5000 。

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這樣不行。

她開始扔東西。

跑步機賣了,不用的樂器賣了。扔了幾十種鍋碗瓢盆,扔了兩張床,一個衣櫃,多餘家具......

為了不讓自己買著買著又回到原點,她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東西是必需品嗎?我確定要買嗎?

每次處理掉膨脹的購物慾望,就有多一份踏實的幸福感。

她不再對各種商品產生強烈的消費衝動,把更多的精力,放回自己的內心。

最直觀的改變是,因為斷舍離省下的錢,都夠在老家付首付。

原來,並不是只有高消費,才能體現自我價值。

真正的自我價值,只能來自於內在。

再怎麼追求外界的關注,你也無法從物質上獲得真正的價值。

更何況,買再多的「好東西」又怎樣,還不是會翻車——

正視自己目前的狀態,慢慢調低自己的慾望,慢慢還款,肩上的擔子總有放下的一天。

能否在消費主義的熱潮下,正確判斷自己的慾望,調整自己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和我愛著你。

-The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UPSLW4BMH2_cNUgtE5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