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人打了你,要不要打回去?」這或許是一篇最完整的答案

2020-09-22     坤麗科技

原標題:孩子,有人打了你,要不要打回去?」這或許是一篇最完整的答案

經常會被身邊做家長的朋友問:「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告訴孩子怎麼處理呢?」

辯論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四個觀點:

一、用最恰當的方式告訴長輩。

二、一定要儘量避免發生正面衝突。

三、假如不是很大的事,就不要跟別人一般見識。

四、還手打回去。

自從為人父母后,我才真正的一時的哦啊這個問題真的非常重要。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不作惡容易,不被惡,卻非常難。漫漫人生路,誰都會遇到點事兒的。怎麼教會孩子去保護自己,不被傷害;怎麼讓孩子有教養,不去傷害人。面對這個問題,爸爸媽媽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決定孩子的行為。

我身邊就有一個同事,他的兒子回家告訴爸爸,在幼兒園有其他小孩子搶他的玩具,還揍了他。老師雖然批評了那個孩子,但那個孩子還時不時的打他,他為此感覺非常委屈。他的爸爸因此引導孩子:她如果打你,你就揍她,和老師說也沒用,你還手了,她就不敢打你了。並在家中訓練兒子如何打人。

在網上和大家交流的時候,大家都表示感同身受。事實上,大多數父母私下裡也是在這樣教孩子:假如有人打你,你就還手打回去。但在幼兒園包括小學的老師,都非常明確地告訴孩子,不許打架,有問題告訴老師。那麼到底該聽誰的呢?

老師說的「不許打架」,其實就是一種規則。假如大家都遵守了,當然就沒事了,但是假如有孩子破壞規則了,而被欺負的一方遵守規則不還手,那麼在孩子的世界裡,這就是受欺負了。所以,遵守規則的一方就需要被保護。這樣,打人的孩子就會意識到打架就會被懲罰,而被欺負的孩子知道了遵守規則不會吃虧,對雙方都起到了作用。

當然,這樣的處理更適合注重規則的學校,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來說,還是需要教育和引導。父母的責任至關重要。攻擊是一種本能,因此需要教化管理。但很多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打人,則會有意無意地置之不理,覺得就是孩子,又打不壞,能怎麼樣?但對方的家長不一定也會這麼想。幼兒的攻擊大多都是在產生憤怒情緒或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出現,因此,很多家長有責任慢慢培養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假如不高興就說出來;或採用相對不傷害別人的方式進行宣洩。

我們不鼓勵孩子在與和同齡的孩子交往時,用武力解決問題,不主動傷害別人,不讓他人受傷害。但是假如我們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她自己還手的時候,做家長的就儘量讓他們自己去處理。特別是這幾種情況:

1.同齡的孩子在幼兒園發生衝突。

2.對方孩子故意找麻煩。

3.要平等的進行還手。

當然,以上方式只有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用。因此,在平時的生活里,父母還要和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方法。例如,如果遇到比自己大而強壯的孩子時,首先要學會自我保護。

首先,告訴自己的孩子,假如有人打你,要大聲的叫出來,表明自己的想法:你千萬別打我,打架的行為是錯誤的。

其次,就是如果對方一直打,就抓住對方的手,就把那個孩子的手拿開,迅速逃離,保證自己不受傷害。

最後告訴孩子,任何情況都要有朋友,只有完全融入集體,才有震懾危險的力量。

最後,關於「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遇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適當反擊打回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RBgtnQBd8y1i3sJf6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