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房地產「限價」會取消嗎?

2019-07-28   大偉看樓市

房地產市場沒什麼熱點,這幾天限價又成為了一個熱點話題:

1:只要有開發商的論壇,必然會有吐槽限價



很多房地產論壇甚至變成了限價批鬥會。

2:部分城市再次發布限價政策!

7月26日,洛陽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在回復百姓投訴時表示,各房地產開發企業目前在售項目以2019年4月簽約均價為基準價,再售房源價格原則上均不得高於該基準價。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關注限價?限價對市場影響多大?簡單的聊聊這個話題:

一:失真的房價統計系統,限價是為了對上負責,要求調控結果

真限價vs假限價,全國看,可以說基本所有城市或嚴或松的執行了一定力度的限價政策。當然最嚴格的主要是一些地王項目。

而限價也分成真限價與假限價,部分城市的雙合同存在事實上代表了限價並不真實。


從房價數據角度看,中國官方數據只有每個月的18日會發布前一個月的70大城市房價數據,從實用角度看:70大城市基本都是一二線和小部分的三線城市,並不能代表全國數據,比如在2016年基本都是全面上漲,而且漲幅不小,但事實是很多三四線城市並不在統計範圍內。

另外,從數據發布時間看,18號時間太晚,在訊息飛速發展的今天,採集數據完全可以網絡化,巨大的時間差,這導致了房價數據意義有限。

數據基礎的問題,即使是這70個城市的房價,其中公布的二手房與新建商品房住宅,也都來源網簽。

二:限價是最簡單的調控手段

只要網簽價格不領先全國,地方政府就可以繼續增量賣地。房地產稅收也可以高位運行。

比如洛陽:

首先:洛陽限價政策的原因是因為最近幾個月,洛陽房價特別是新建住宅房價上漲幅度在全國持續領先,特別是6月份處於全國第一!5月份全國第四。



蘇州VS洛陽,兩次極差的房地產調控加碼樣本

其次:但簡單的限價政策,只是為了避免房價上漲全國領先,並未配套其他限購、限售、限貸,增加供應等政策,單獨的限價只能導致統計局統計的網簽數據失真。只能影響部分開發商雙合同,掩耳盜鈴,表面房價是降低了,平穩 ,但事實上,房價依然在上漲。

第三:限價只是房地產調控作用最小的一個辦法,目的是為了應付上級調控的統計數據。對於洛陽這樣的城市來說,穩房價不應該只是穩房價數字,穩市場不應該只是穩網簽那個價格數字。

房價上漲的原因很多,不增加供應打擊投資需求,短期限制簽約導致的房價數字下調,對於市場來說,只能醞釀未來的暴漲。

從房地產調控看,住建部的原則是穩房價、穩預期、穩地價,從目前各地的調控政策看,更多還是穩地價。有力的措施不多。對於洛陽這種掩耳盜鈴的限價,對於市場來說,影響非常小。

三:限價與房屋質量的關係

各地樓市限價,是從2016年930開始普遍出現的,之前一二線城市房價在明顯上漲,而三四線城市房價本來也不高。

限價帶來什麼結果:開發商優化配置的越來越多

1、優化第一步:

容積率不均衡使用,做出別墅,高層。一個小區整體容積率2,而高層容積率高達3以上,這種情況下,先賣高層,等過2年限價風頭過了,再買剩下的精華別墅。

2、優化第二步:

能不送的就不送。精裝修標準越來越低,逐漸開始產業化裝修。不客氣的直接精裝變毛坯,想要精裝修麼?購房合同外再簽一個新的外包合同,當然錢也是要另附的。還有的就是車位不送,不租,只賣。車位價格越來越高。

3、優化第三步:

裝飾減配。初級手段外檐石材變塗料;

這錢省的讓行外人不經意間就可以忽略,綠化減配,江南園林變疏林草地;

設施減配,園林小品、桌椅板凳通通刪去,石材路面變柏油,參天大樹變樹苗,電梯內的裝飾不鏽鋼變成大鏡面等等等。

這些在交房時,估計很多人都只把眼睛放在自家屋子裡,忽略忘記了外部公共空間也是您花錢購買的產品。這裡面有些是您細心的話還能發現,有些真的不曾在任何合同、樣板房中體現,處於任人宰割的局面。

4、優化第四步:

工程減配。水泥標號,砂漿強度,電線品牌,大量的隱蔽工程里存在了太多貓膩,防不勝防說的就是這個。只能祈禱開發商的良心了。

這兩年,如果開發商拿地價格與銷售價格差價不大的,這些項目收房都要謹慎了。



5:優化第五步

滯後網簽,很多房子賣了價格網簽不了,排隊簽約好幾年。收房的時候,建築面積不變,增加套內面積,這樣可以多收費。還有部分城市出現了把限價房賣給基金,賣到二手房市場再交易。

5:優化第六步:限價帶來的問題是,一二線城市已經不可能再出貨值,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去三四線城市高周轉。而質量問題已經開始越來越多。

短期看,市場出現波動,需要限價,但如果只限價,而忽視供需結構的平衡。只能帶來市場的更大紊亂。

限價放大了部分房源與二手房的價格差,買到就賺錢,導致市場暗箱操作多,部分政策的搖號的確可以公平交易,但部分城市也出現了搖號政策本身執行方面的問題。

因為政府「限價」,限制備案價,不允許開發商自主定價,不管市場有多少需求,反正價格不能賣太高。但是周圍的二手房價格是無法監管的,都在小業主手裡。二手房價格隨著市場行情漲起來了,但是新房被緊緊的壓制住了,這樣價格倒掛產生了。

簡單的總結一下:為什麼說限價是無奈之舉,而且吐槽無用:

1:房地產市場缺乏長效機制,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不能共存,房地產是經濟穩定劑。限價是避免失控,但又不能讓房地產熄火。

2:市場漲跌應該是市場行為,限價是無奈下的政策,但如果只限價把數據弄平穩了,但結果很可能是企業控制成本。這兩年將是這些年質量最差的一批。

3:土地出讓的時候不限價,賣房的時候限價,的確帶來很多問題,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捨不得土地出讓金。房地產去庫存。掩耳盜鈴的平穩成交均價。限制高價盤網簽。

4:各路專家吐槽限價,背後其實是吐槽房地產調控對上負責,只負責數字不漲,而不是房價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