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2》里的愛情和權力關係

2020-12-28     電影通緝令

原標題:《拆彈2》里的愛情和權力關係

《拆彈專家2》整體上非常流暢,這個檔期最值得看的一部大片。

但這個電影,表面上,拆彈。

實際上,這個地方要管一管了,你也可以這樣理解。

正如復興會說的,這個爛制度,周圍全是腫瘤,需要用輻射來來殺死這些癌細胞。

憤怒還不夠,我們要把這個爛的制度燒為灰燼。

這是邱禮濤的憤怒。

而在潘乘風(劉德華 飾)的身上,導演除了放置了憤怒,還有更多的是被利用。

不但被組織利用,而且還被愛情利用。

今天就想聊一下潘乘風和龐玲(倪妮 飾)的愛情。

首先我的結論是,龐玲在片中並不愛潘乘風,而是在利用他。

他們第一次相遇,在警局一次聚會上認識。

這次聚會,潘乘風是作為一個外調警察代表入住警隊。

龐玲是一個高層,劉建明,哦不,潘乘風去認識的時候是把酒撒人家身上,這裡是「故意」地「碰瓷」。

如果不是因為華哥太帥,這個動作絕對是油膩了。

但是龐玲沒有生氣,華哥說,我是故意的,想讓你記得我。

你這裡讓黃渤來說這句台詞就非常不妥。這裡不是歧視,是動作和台詞視覺化的合理性。

換成黃渤的話,需要倪妮來「碰瓷」就更合理。

這是一個劇作上的設計,因為現實幹擾了影像表達。

注意,這裡的身份,倪妮是潘乘風的上級。

下級對上級的故意挑逗,上級並沒有生氣。

倪妮只是禮貌性的笑了一下(原來是你)。

不得不說,那個笑,非常迷人。換我,我也動心。

兩個解讀:一,潘乘風對所有女孩子慣用套路;二,潘乘風對龐玲一見鍾情。

倪妮作為入港新人,看到帥氣潘乘風,也是拆彈專家,豈不美哉。

這裡的腦補細節,龐玲來之前就知道了潘是非常厲害的拆彈專家,只是沒想到怎麼認識,沒想到送上門來了。

所以,相對於潘乘風的一見鍾情,龐玲的笑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笑。

需要在港打開局面,龐玲需要潘乘風,這種需求和潘乘風的需要是兩個方面。

一個是權力上的需要,一個是愛情上的需要。

所以,當潘乘風送上鮮花,龐玲欣然接受。

這裡,兩個人男女朋友關係建立。

直到後來,潘乘風被炸斷了腿,然後在這個授勳儀式上,潘乘風亮出橫幅:

橫幅內容大家去看。

這裡注意到龐玲的表情,一副不可理喻,孺子不可教的嫌棄。

沒想到你一個堂堂拆彈專家,毫無大局觀。

這也直接導致了兩人關係決裂。

在車上,兩個人爭吵。龐玲說,你要服務市民,而不是自己的情緒。

龐玲一通屁話,被潘乘風直接哄下車。換任何人一樣,這話不但不能安慰人,只會噁心人。

我為組織賣命,為了拆彈命都不要,現在卻因為腿斷了不給我復職,搞一個文職讓我養老等死。

搞什麼。關鍵是經過恢復訓練後的潘乘風各項體能都比正常人要強。

所以,當龐玲不但不為自己說話,反而說你沒大局觀的時候,潘乘風感到徹底失望。

這邊看看董卓文(劉青雲 飾)的態度。

董卓文態度可以說非常曖昧不明。

組織上不要他後,董卓文不幫他說話,兩個人激烈爭吵。

董卓文說我說了有毛用,制度不會變的。認命吧。

站在潘的立場,他知道不會變,但你不說。就會一起爛掉啊。

所以,曾經的兄弟,反目。

這也是潘憤怒的一個點。

愛情,朋友都失去後,潘開始變得極端。

不是說我不行了嗎,我自己搞一個炸彈拆給你們看。

男人,真的至死是少年,為了證明自己的委屈,命都可以不要了。

聊跑偏了。

拉回愛情線。

5年後,當潘再次出現在龐的身邊,龐玲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他。

植入記憶,熟悉的朋友管這個叫《盜夢空間》。

專家組一致同意這個方案,然後讓龐配合演戲。

於是造了一個溫馨房間,擺了幾個合影,一切看上去合情合理。

當潘想起這些的時候,腦海里閃回的畫面都非常單調,兩人在車裡說笑,聊天等,沒有任何一個親密的接吻啊,在床頭啊。

這其實非常不正常,按理說,兩個人應該有很多可以回憶的畫面,一想到就能潰堤的那種。

都沒有。所以這段關係的另一個解讀。

龐玲其實早就有人了。

所以,她和潘乘風只能逢場作戲,不能有實際關係。

這裡必須說一下倪妮的演技。

厲害的。

在董卓文知道方案後,在和龐玲當面對峙,給龐玲和阿sir一頓臭罵,

你們為了破案,生死都不顧了。

騙他說是警察臥底,植入虛假的愛情記憶。

但是站在龐玲的角度,破案比一切都重要。

對於這個行為我不評價,只是覺得潘乘風被喜歡的人一次次利用,淪為別人的一顆棋子而感慨。

龐玲要利用潘乘風,她要利用兩個人之前是男女朋友的關係來榨乾潘最後一絲價值。

對於組織,你只要有價值,我到時候可以給法官求情。

說到這,倪妮動情落淚,我差點被她的演技騙了。

但潘已經黑化,他沒有回頭路,也沒有身後生。

救贖。也許是唯一出路。

犧牲一個人,拯救眾生,是龐玲的價值觀。

潘乘風最後知道自己被騙了,他先是扔掉了追蹤設備,而後在看到視頻直播狙殺警員後戴上。

這兩個動作,善惡抉擇。

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他接受了龐玲的欺騙。

這種接受,也是一種告別,有時候我們也對自己說,都過去了。

他回憶起一些往事,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來回來去就幾個簡單的約會。

最後那一通電話,龐玲打電話說下輩子吧。

為什麼說下輩子呢,更加證實了這輩子她其實已經有人了,和前面推測吻合。

潘乘風都沒等她把話說完,就掛了電話。

犧牲我,去拯救世人吧。在最後一刻,他用命實現了龐玲的價值。

悲愴到極點。

所以,我的觀點是,不要輕易給人潑紅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skcw3YBetPpsA5ISRI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