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中的漢字竟然和福建這個小村子有關?這裡還有中國最美灘涂

2020-05-15     琰棱

原標題:日文中的漢字竟然和福建這個小村子有關?這裡還有中國最美灘涂

人們總是說,海洋是生命之源。

在我們已探知的宇宙範圍內,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是地球這顆藍色星球,因為地球上71%的面積都被海水覆蓋。而海洋則是地球生命的起源,海洋孕育了地球上50%-80%的生命,人類呼吸所需的氧氣有一半來自於海洋。

除此之外,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種生物。

海洋離我們是如此之近,卻又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很少人知道,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我們只是對淺海地區熟悉。

隨著沿海地區人們對淺海的開發,我們發現了一種特別的存在——灘涂。

從地質學和生物學角度來說,灘涂兼有海洋和陸地兩個生態系統特徵,所以它猶如一片介于海洋與陸地之間的「隱形天堂」,無論是地表或地下徑流帶來的有機物,還是潮起潮落帶來的海洋中的營養物質,都會在灘涂中不斷彙集沉積下來,成為生物生存繁衍的重要資源。

向陸地方向發展,通過圍墾、引淡洗鹽,灘涂可較快形成農牧漁業畜產用地;往大海的方向發展,又可進一步成為開發海洋的前沿陣地。

除此之外,灘涂本身還是一道風景。

我國有個地方叫做霞浦,雄居台灣海峽西岸,福建省的東北部。這個風景和名字一樣優美的地方,依山面海,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淺海和沙質細膩的灘涂。

對於熱愛攝影的人來說,霞浦是他們的聖地。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給他們提供了眾多可以組合、碰撞出火花的元素:日出日落、朝霞晚霞、海上作業、豐收等等。一年四季,每時每刻,霞浦的灘涂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致。

也難怪海內外攝影界公認,霞浦灘涂是中國最美灘涂。

就在霞浦,有個小村叫做古嶺下,位於縣城東郊。

村子背山面海,地勢寬闊平坦,地理位置極好,並且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最能代表霞浦灘涂之美。

古嶺下有綿長的海岸與陸地相接,形成了一片灘涂。智慧的先人們,在此定居,擁有了自己的文化與傳統。

村中現在還有淳樸的漁民居住,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著大海生生不息。

據考察,古嶺下和現在的日本文化還有一定的聯繫。

這要從很久之前說起。在唐朝時,日本高僧空海大師來唐訪問。他本是去往長安,結果在海上不幸遭遇風暴。漂流十幾天後終於看到了陸地,空海大師於是從此登錄,開始留學唐朝。

現在在古嶺下的海邊還有一個祭海亭,就是為了紀念空海來唐的。

回國後,空海大師把大量的中國文化傳到日本,日本文字中的中文就是他發明的。對後世日本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果有人看過《妖貓傳》,應該記得其中染谷將太飾演的日本高僧吧,原型正是空海大師。

傳奇故事給古嶺下增添了一分神秘。

當然,最好看的還是古嶺下的海面,尤其是日落或者日出時分。

尋一高處,遠遠就可以看見,灰藍的天空之下,一根根竹竿整齊排列,線條優美,錯落有致,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灘涂風景。金色的光芒灑在水面上,將整片海都染上了一層淺金色。不過一點都不艷俗,反而有種別樣的清新。

遠處,群山淡得幾乎要沉沒在背景里了,靜默、凝重。綠樹給它加上了一層毛茸茸的邊緣線。

細細看來,那些竹竿應該是是養殖海帶、紫菜用的,一根根筆直地插在灘涂上,像一隊隊排列整齊的士兵。

乍看過去,你甚至不會相信這是海面,而是會以為這就是普通的田地。

一個大大的S灣占據視野的中心,說來也奇怪,眼前的畫面明明簡單到了極致,卻又在簡單中蘊含著別樣的美,慢慢品來,竟是韻味無窮。

看久了,一根根竹竿仿佛織成了一張鋪天蓋地的大網,將點線面的美麗激發到了極致,讓人再難忘記。

你幾乎要懷疑,這些漁民是否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否則怎麼能把海面規劃成一幅畫?

在漁民自己看來,這片灘涂不僅是畫,更是他們播種、豐收的田野,是他們生活的盼頭和希望。在這一方小天地里,他們怡然自得,過著淳樸的生活。

春去秋來、四季變遷,大自然賦予海面不停變化的風景。潮漲潮落、風吹浪打,灘涂刻畫著歲月的漣漪。

這是對生態的敬畏,也是對勤勞的讚歌。

看著古嶺下,我真的會覺得,有時候最美的景色往往是來源於生活,或者就是生活本身。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kAMF3IBiuFnsJQVBE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