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三宋,一門三傑

2022-07-31     言語者

原標題:於都三宋,一門三傑

「於都三宋」指的是清代雩都賴村三兄弟——即長兄宋昌圖、二弟宋華國、三弟宋光國。

宋昌國

宋昌國 (1729—1795) ,字道原,號畏軒,雩都縣 (今于都縣)人,與其弟華國、光國合稱「雩都三宋」。少年從父讀書,頑劣不羈,16歲肄業於豫章書院。18歲父親命其拜贛縣鄧自軒為師,鄧以《近思錄》授之,呂圖有所悟,幡然大變,日誦「性理」一篇,學問大進。20歲,父設館招收學生,昌國隨從侍讀,閉門靜思。21歲,家境較窘迫,復攻科舉未中。27歲補弟子員。此後授徒於寧都、興國。他言行規矩,道貌偉然,篤守程朱理學,主「主敬」之說,期於躬行實踐。作文不求文采飛揚,以闡明道學為主旨,著有《畏軒集訓》、《蒙訓要編》、《畏軒先生文集》、《畏軒先生詩集》2卷,編入《於都三宋先生詩文集》。

宋華國

宋華國 (1735一1803) 字雨宜,號立崖,晚號退庵,江西省寧都縣賴村鎮人。乾隆年間拔貢,自幼聰明,博學能文,尤其喜歡作詩,精歧黃術,善製藥丸,並刊藥方以行,活人無數;還擅長書法,神似米芾。他的古文風格與歐陽修、曾鞏相似,詩與王維、孟浩然很相近。著有《立崖文集》、《制藝稿》、《詩稿》,收入《於都三宋先生詩文集》。

宋光國

宋光國 (1738—1766) 字尚賓,號二崖,江西省寧都縣賴村鎮人,乾隆年間貢生。幼年入家塾,依靠對四書五經的理解,能通解儒學大義。14歲家貧輟學,躬耕隴畝,走村販賣。每逢閒暇,手握一編,未嘗一日廢學。昌國、華國坐論古人,光國則從旁質問一二語,二兄大驚,謂「初學罕有及此者」。宋光國在兄長的鼓勵下,愈加發奮讀書。不久補弟子員,中乾隆三十年(1765) 副榜。光國為人朴誠,「篤於學而勇於行」,不以時俗自擾,不以貧困自廢。所著《二崖先生文集》輯入《於都三宋先生詩文集》。

歡迎留言、評論、轉發、收藏!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fb31ce8f241bc323faa86b9a8aa8a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