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女人最心酸的一幕曝光,沒經歷過的,才是真的幸運

2023-07-16     十點讀書

原標題:婚姻中,女人最心酸的一幕曝光,沒經歷過的,才是真的幸運

婚姻中,女人最心酸的一幕曝光,沒經歷過的,才是真的幸運進度條12:5400:00/12:54

這年頭,女性找工作,好像總是有點無形的、異於男性的壁壘。

未婚未孕的,擔心你不穩定,沒事業心;

已婚未孕的,擔心你隨時生個孩子,要休產假;

等真的到了已婚已育的年齡,又怕你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孩子身上。

反正好像不管身處哪個階段,都有難以逾越的障礙。

尤其是這幾個特殊時期,女性想要平衡工作和家庭,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作為普通女性,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有個面試官,分享了自己的面試經歷。

他發文稱,自己的公司前不久剛面試了一個各方面都很合適的女性。

她今年30歲,中英文功底很好,過往的經歷也很符合目前公司對崗位的要求。

業務主管和人力都很希望她能儘快入職。

可就在確認offer的時候,女性突然開口提了要求。

「有個事兒,我想先說清楚。

我現在還在哺乳期,每天要背奶,不知道公司有沒有意見?"

說到「背奶」,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我先解釋一下:

背奶,指的女性在生育後,因為不能全職在家哺育孩子,不得不將吸奶工具帶到辦公場所,趁著工作間隙存儲母乳,晚上再背回家給孩子當口糧的「行為」。

她們自嘲地打出行動口號:

「人上班了,但要把最原汁原味的乳汁留給孩子」。

這位求職的女性,就正好處於要背奶的階段。

或許是擔心用人單位不理解,她接著解釋說:

「沒關係,不行就算了,我也理解。畢竟可能會占用一點工作時間。」

她還說自己之所以從上家公司離職,是因為她孕晚期的時候,公司要搬新的地址。

她擔心新裝修的辦公室有甲醛殘留,所以想要申請居家辦公。

公司沒能同意。

寶寶已經大月齡了,出於對孩子和自己身體地考量,她只好主動離職。

「生育期前後的媽媽,有時候確實挺難的。」

聽著她的陳述,面試官愣住了,因為在現有求職環境下,很少有女性員工會在入職前說清楚自己的情況。

但他覺得沒關係,生兒育女,人之常情。

於是答覆求職者說:

沒關係,公司有一個小更衣室可以臨時占用,之前也有別的女同事用過。

我們還專門做過一個告示牌,使用期間就掛在門口,這樣就不用帶著一堆東西去衛生間了。

公司也有一個冰箱,回頭可以存放在裡面,下班記得帶走就行了。」

簡單一句話,卻讓這位哺乳期的媽媽感動至極。

感動於這些見於細微的體諒和關注。

其實,最初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也很感動。

同為女性,我太了解那些背奶媽媽的不易,也更了解那些想生卻不敢生的女性的焦慮。

我身邊就有女孩,結婚四年了,特別想要個孩子。

可公司老闆一直以來高壓管理,平時強制她們加班到九、十點,家常便飯。

而且之前有女同事懷孕,都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冷落和打擊,直到不得已自己離職。

沒辦法,她只好一次次推遲生育的時間。

這其中的糾結與煎熬,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不過。

為什麼生育問題會變得這麼棘手呢?

我想你也發現了。

作為生育主體的母親,在瘋狂追求人效的今天,並沒有被真的善待。

拋開那些空話大話。

單說喂奶這件事,就足以困擾大部分初為人母的女性。

在現有語境下,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倡導母乳喂養。

比如有的婦產醫院稱自己為「愛嬰醫院」。

在這樣的醫院裡,沒有奶瓶奶嘴,媽媽們就算再難受,也得親自母乳喂養寶寶。

世衛組織也建議,嬰兒出生後均應純母乳喂養4~6個月,之後開始添加輔食。

並繼續母乳喂養至兩歲到兩歲以後,直至自然斷奶。

為什麼要這麼大力倡導母乳喂養呢?

很簡單。

因為現有的科學研究表明:

母乳喂養一方面能促進嬰兒體格和大腦發育,增加其抗病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母親產後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發生機率。

說白了,就是因為現有科學發現,這是一件對母親和孩子都好的事情。

既然好,我們就要照做,這個邏輯無可厚非。

可怎麼能做到呢?

剛出生的新生兒平均每兩小時就要吃一次奶。

這也就意味著新生兒的媽媽不得不隨時醒來,喂養自己的孩子。

而等到孩子稍大一點,喂奶頻率慢慢降下來後,很多媽媽的產假也結束了。

要知道,產假只有五個月,可孩子斷奶卻要等到一歲多甚至兩歲。

這中間空缺的半年甚至一年半,成了不少媽媽發愁的問題。

一方面,她們要面臨乳液沒能及時擠出的漲奶疼痛;

另一方面,還得面臨無處可以擠奶的尷尬境地。

看過一項調查,其中有七成以上的「背奶媽媽」都表示:

公司沒有母嬰室。

面對一次十幾二十分鐘的擠奶過程,為了保持絕對的隱私,她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洗手間。

甚至有人躲在了儲物室的角落,還有人趁著同事不在鑽在辦公桌下。

而更令她們難過的是:

「為什麼辦公園區可以設置三四個吸煙的地方,卻沒人願意給背奶媽媽們一個乾淨的擠奶環境?」

更不要說,這其中還有上司領導們的白眼相待。

看過一個帖子,有人吐槽自己部門哺乳期的員工:

早上八點,她拎著大包小包來了。

十點,她跑去廁所吸奶。

十點半,終於回來了。

十二點半吃完飯,她又拎著小包出去了。這次快一點半才回來。

工作八小時,她出去了四次。

有這樣的員工,我還怎麼開展工作?

早上八點,她拎著大包小包來了。

十點,她跑去廁所吸奶。

十點半,終於回來了。

十二點半吃完飯,她又拎著小包出去了。這次快一點半才回來。

工作八小時,她出去了四次。

有這樣的員工,我還怎麼開展工作?

是啊,站在公司的角度。

背奶媽媽確實會耽誤工作的時間。

可生兒育女,幾乎是每個女性都會面臨的課題。

當你在抱怨她們耽誤工作的同時,她們又何嘗不想儘快完成工作。

又何嘗不想將生育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今生也是第一次》中,就有這麼一個片段。

影視製作人路遠方,離婚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決定要將孩子生下來。

為了在生孩子的同時,在公司保有一席之地。

她不得不在生產前挺著大肚子跑在各大片場,就連孩子,也是生在趕去開會的途中。

生產的那天,她因為腹部遭受撞擊,孩子早產,不得不進行剖腹產手術。

而就在手術結束沒多久,她還打著點滴呢,就拿起手機和同事開起了視頻會議。

邊開邊道歉說:

「不好意思啊,剛生了個孩子。」

她本以為,孩子生下來一切就都好了,卻不曾想,這只是她崩潰的第一步。

因為工作實在是太忙了,她別說休產假了,月子都沒坐,就匆匆返回公司。

我知道現在有很多公司,總在大力渲染女性「不休產假」「頂著高燒」去工作,藉以表現她們對工作的忠誠。

全然不顧這樣的做法,會對女性身體造成多麼大的、甚至是難以癒合的創傷。

路遠方就是這樣,當她畫著精緻的妝、踩著小高跟繼續奔波於各大片場時,她才發現,自己根本受不了這樣的強度。

有次在外開會的途中,她突然漲奶,很難受,必須立馬終止會議去處理。

可當她披著外套、捂著肚子、小心翼翼走到衛生間門口時,才發現,這裡沒有母嬰室。

她只好問旁邊的保潔大叔,想找個乾淨點的地方。

結果大叔回復她:

「女廁所在這裡啊。」

她不得已解釋道:

「我是給我兒子找備飯的地方,我兒子總不能在廁所里吃飯吧。」

聽她這麼說,保潔大叔不耐煩地打量了她一番,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

那天,她不得已拿著泵奶器、捏著鼻子,在廁所的洗手台上泵出了90克奶。

本來因為工作壓力大、奶水就少的她,不得不忍痛倒掉這半瓶奶。

「這裡太臭了,也不敢給兒子喝啊。」

「太可惜了,可都是營養。」

看得很難受吧?

生過孩子的媽媽一定也有過這樣的共鳴。

可又能怎麼辦呢?

身邊人都勸她,哺乳期最忌諱的就是焦慮,越是焦慮,奶水越少。

「如果可以,你還是請假休息吧。」

但現實是:

並不是每個女人,生育後都有一大家子作為支撐。

就算有,哺乳期媽媽就能真的心安理得請假在家嗎?

「有了孩子,花銷大了不少。

我多上一天班,就能多給孩子買桶奶粉。

更何況,半年不去公司,再回去,還能有我的崗位嗎?」

在現存職業環境下,哺乳媽媽遭受的身體、精神雙重壓力,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正是因為了解這樣的現狀,所以當我看到:

文章開頭的女性,在表達了自己訴求後,換來的是面試官的體諒時。

我的第一反應,是感動。

感動於這樣一個群體終於被看見,也感動於她們的訴求被正向回應了。

是的。

不是告訴她「你忍忍回家擠不就行了。」

或是不耐煩地一指「那不是女廁所嗎?」

更令人欣慰的在於,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看見哺乳媽媽們的訴求。

朋友莉莉曾跟我說:

哺乳期的時候,公司沒有母嬰室。

她也不好意思跟老闆提訴求,畢竟只有少數幾個人。

於是,她在離公司200米的地方辦了張美容卡。

老闆也是女性,每次她去,不要求她一定做項目。

但一定會準備一間乾淨的屋子給她使用。

我們的讀者@alin也說:

休完產假剛開始工作時,也沒有合適的背奶地點。

每天跟打游擊戰一樣,四處找地方,豎起耳朵聽外面的聲音。

領導和同事都很理解她,幫她在角落處找了個小空間。

一直到現在,她都很感激他們。

機場和商場的母嬰室也在增多。

對於「媽媽們」的關注,也比先前要多。

雖然說,這些改變都是微小的。

但有所改變,已經是前行了一大步了。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媽媽們的訴求會被更多人看見。

哺乳期媽媽們,也能從廁所走出來,去乾淨地方背奶。

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你在孕期或哺乳期間,遇到過怎樣的尷尬和幫助嗎?

點個 【在看】,希望背奶媽媽們,都能從廁所里走出來。

你的每一次分享,都會讓「看見」和「改變」悄悄發生。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裡,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fa371b791fca908aca7a8d7b1b2c2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