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最愚蠢的事:把同事當密友,把老闆當敵人

2023-12-03     洞見

原標題:在單位最愚蠢的事:把同事當密友,把老闆當敵人

在單位最愚蠢的事:把同事當密友,把老闆當敵人

作者:洞見·姜榆木

改變你的貴人,不會以你喜歡的方式出現。

職場心理學中有個「果樹思維」。

一群果樹發現自己辛苦結出的果實被採摘,感到非常不公平。

它們商量著一起消極生長,不結果實或只結又小又澀的果實。

如此,它們的確擺脫了被採摘的命運。

但果農也因此不再栽培它們,由著果樹慢慢乾癟枯萎。

現實中不乏這種思維的人:跟同事相互抱團,卻將老闆置於對立面。

耽誤工作不說,也讓自己失去了進一步成長的機會。

所以我常說,上班最愚蠢的事,就是把同事當密友,把老闆當敵人。

01

我以前很關注一支名叫底特律活塞隊的NBA球隊。

有次,隊員漢密爾頓跟球隊經理髮生口角,被經理禁止出賽。

普林斯、華萊士等球員覺得漢密爾頓是自己的好友,就通過集體罷賽的方式為其打抱不平。

結果只有7人出賽的活塞隊,被對手打得大敗而回。

普林斯等人覺得,經理肯定會承受不住壓力,從而取消對漢密爾頓的處罰。

結果不到半個禮拜,漢密爾頓主動找經理和解,重獲上場機會。

反倒是為他站隊的球員們,每場比賽仍被摁在替補席上,逐漸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當時評論員范·甘迪說:

「作為職業籃球運動員,打球是他們的工作,不是朋友間的遊戲。用交朋友的方式去工作,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年輕時,我們跟身邊的同事形影不離,無話不說。

經歷多了才明白,職場上的關係永遠躲不開利益的考量。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合作了超過半個世紀。

在世人眼中,他們是彼此最知心的朋友。

但芒格卻說:「我和沃倫在工作時談論的,是工作、工作,還是工作。」

新東方遭遇「雙減」政策衝擊後,許多老師為了生計而離開。

董宇輝在直播時落淚道:「我們會努力讓公司變好起來,把以前離開的同事再招回來。」

很多人盛讚他是個很重交情的人。

其實在公司時,董宇輝幾乎整天埋頭在自己的工位。

除去必要的工作溝通,他很少主動跟同事聊天,下班後也很少結伴去社交場所。

你會發現,那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很懂得收斂自己的關係。

即使是生活中交情再好的人,也不會影響他們在工作中的判斷和決策。

因為他們明白:公司,不是交朋友的地方。

不把同事當密友,不是冷漠,而是對自己的負責。

02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一個熱門問題:一年內換了10家公司,如今迷失了方向,我該怎麼辦?

提問者的工作經歷,短的只有一周,最長也不超過兩個月。

而他離職的原因也幾乎都是「這個領導我受不了」,或者「上司就是針對我」之類。

高贊回答中有一句話堪稱人間清醒:

「如果你潛意識裡總把老闆放在敵人的位置上,那你永遠找不到想要的工作。」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

項目搞砸後被批評了兩句,就覺得自己受到了針對;

遇到困難不主動想辦法,而是抱怨自己沒跟對領導。

領導推一下,他才動一下,生怕自己多乾了活吃虧……

他們說到工作就無精打采,見到上司就如臨大敵。

情感上厭惡,心理上排斥,行動上敷衍。

這樣的人浪費的是自己的機會,耽誤的是自己的成長。

知名商業顧問張美吉,曾在創業初期招到985名校畢業的碩士小楊。

當時團隊缺乏高學歷人才,張美吉很想將他栽培成自己的左膀右臂。

小楊做事粗心,她就安排小楊去整理報表,訓練他處理細節的能力。

小楊性格內向,她就帶三天兩頭帶小楊出差,給他提供和客戶交流的機會。

小楊口才不行,她就讓小楊主持部門會議,想要提升他臨場應變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然而幾個月下來,張美吉發現小楊仍然在犯一些低級錯誤。

有次經過樓道,她聽見小楊在和同事抱怨:「實習工資就幾千塊,每天還給我安排這麼多事,壓榨員工也不是這麼壓榨的!」

張美吉滿心無奈,只好辭退了小楊。

劉潤曾說:耽誤一個人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的受害者心理。

職場人最大的清醒,是明白自己和老闆不是對立關係,而是利益共同體中的不同角色。

跟老闆過不去,到頭來都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03

講這麼多,並不是呼籲大家遠離同事,迎合老闆。

而是想讓大家明白,工作對我們而言最本質的意義。

作家蔡磊壘曾在《上行》中,解釋人們為何要工作:公司為了提升效益,員工為了升職加薪。

無論是提升效益,還是升職加薪,最終都要落到具體的事情上。

所以當你不知如何協調和老闆、同事之間的關係時,一個很中肯的建議就是:事在人先

現任微創中國CEO唐駿年輕時,只是一名在微軟負責軟體更新的普通工程師。

當年微軟在非英語地區發行軟體,需要同步開發翻譯版本,重新修改大量代碼。

正因如此,翻譯版本總是要在原版基礎上,推遲一年左右才能發行。

而唐駿所在的代碼組,也因此增加了許多重複性工作。

同事們勸他不用在意這件事:「一直就這樣,老闆沒發話,我們也沒必要瞎操心。」

唐駿卻覺得,正因為這是個長期問題,更不該讓它繼續存在下去。

抱著這種想法,他開始在下班後,獨自留在公司研究方案。

同事邀請他去酒吧,他都會委婉拒絕。

有時需要資源協調,他則主動去找部門經理討論。

大家常在私底下嘲笑唐駿,「眼睛盯著老闆,屁股對著同事。」

然而一年後,他交出3萬多行的原始碼。

這些代碼不僅幫同事免去許多工作量,還讓公司得以同步發行任意語言版本的軟體。

唐駿晉升為開發組的組長,還分得微軟的長期股份。

他沒有刻意經營與誰的關係,卻憑藉自己的工作成果,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無論同事還是老闆,都是來跟你一起工作的,不是來做你朋友的,更不是來做你敵人的。

與其為臆想中的人事糾紛消耗自己,專注工作本身,才能創造價值,達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就像現代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所說:

一切合作關係的基石不在於你的經營,在於你所能提供的價值。

把事做好,你和別人在工作中的關係,會自動變成最理想的狀態。

很贊成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的一句話:

「每個糾結應該喜歡誰或者討厭誰的人,都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工作。」

別急著去交友,當你做好工作,自然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向你靠近

也別急著樹敵,能夠改變你的貴人,從來不會以你喜歡的方式出現。

把工作當成修行,抓住能讓自己成長的機會和資源,你才有可能遇見更好的人。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f8588fd8b202db3fb9cd761c6ec9f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