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大結局令人意難平,編劇劉紅焰、導演天毅打開話匣子…

2023-10-13     影視獨舌

原標題:《火光》大結局令人意難平,編劇劉紅焰、導演天毅打開話匣子…

2023年10月13日刊| 總第3387期

昨日,愛奇藝獨播的熱血消防暖心劇《他從火光中走來》迎來了會員收官。關於大結局裡,男主角林陸驍(黃景瑜飾)是否犧牲的討論,又一次衝上了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榜。

早在10月6日19:00,這部劇開啟「大結局加更禮」後不久,關於開放式結局的各種討論就已經在豆瓣、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搶占過一輪熱搜榜。但凡看過這部劇的觀眾,無不對結局的「大膽處理」感到十分震撼。

其實,這份震撼頗有些水到渠成的意思。

這部劇雖然改編自言情小說,但主創對劇集的定位更加硬核,故事和人物的真實感和可信度極高。編劇劉紅焰希望當觀眾追劇追到結尾,會不自覺地成為劇中和平路特勤站諸位消防員的家人,從而在開放式結局處體會到等待他歸來的焦急心情。

這部劇掌握好了硬核業務和情感敘事之間的平衡,救災「紀錄片」式的段落震撼了觀眾,柔腸百轉的「言情片」段落感染了觀眾。

劇集開播後在業內外引發強烈反響,在微博上每天都會誕生20個左右的熱搜詞條,在抖音上同名詞條視頻播放量超過65億,在業內更是廣受讚譽,被稱作消防題材國產劇短時間內難以逾越的高峰。

製作人嵇道青的「泛軍旅劇宇宙」由特種兵、公安特警延展到消防隊伍,創作空間進一步打開。編劇劉紅焰的創作也由強情節的警匪、諜戰延展到愛和責任的纏繞敘事,輻射半徑擴大。導演天毅在這部劇的創作中跨入了「三十而立」的新階段,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社會思考和責任擔當。

消防戲很難拍,因為救災不是傳統的動作戲;消防人很難拍,因為他們既普通又不普通。影視獨舌近日對話了《他從火光中走來》的導演天毅和編劇劉紅焰,聽他們講解了拍硬核消防戲究竟難在哪裡,又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

採風和實拍是真實感的保障

在決定改編耳東兔子的同名小說後,製片人嵇道青、導演天毅、編劇劉紅焰等主創就商討並確定了本劇的定位:硬核消防劇,並且要帶著對消防職業的尊敬去寫、去拍。

深入採風,就成了決定真實感成色的重要保障。

編劇劉紅焰

劉紅焰坦言,在採風前編劇團隊對消防職業只能算一知半解,但要做硬核消防劇,就必須特別了解才行。為此,團隊從線上線下兩路出擊。線下,來到南京、常州、深圳等地的消防站,採訪一線的消防員;線上,收集各種教學片、專題片、消防員日記、民間記錄等。

當時收集到的各種視頻資料多達1000多段,總時長超過300小時。文件資料也有700多份。為了方便編劇查找資料,在分集階段,劉紅焰會把一些消防器具的照片、視頻資料編號等信息插入其中。

如此一來,消防的戲份大到救援策略,小到一個工具的使用,都有跡可循,真實感自然就出來了。

一線人員提供的素材,有的時候是編劇光靠想像力所想不出來的。比如雖然本劇的人物都是集合體,並沒有指定的原型,但是劇中展示的一些消防員所掌握的特殊技能(在燈泡上做切割等),都是現實中有原型的。

採風中有人偶然聽到受訪者提到了一兩句關於「裝備論」和「技術流」的話。於是劉紅焰很敏銳地圍繞著這個話題深挖下去,就有了劇中樓明冶(王子奇 飾)接任站長後,在訓練中大力推廣無人機投彈等新裝備的劇情。

還有諸如「結構工程師轉行做消防員」「指導員和站長是夫妻關係」「藍朋友補給站」「拍照時不喊『茄子』,而是喊『平平安安』」等細節,都是採風時才得到的真實素材。

如果說採風是《他從火光中走來》真實感的第一重保障,那麼實拍就是第二重保障。「我特怕觀眾說『他們在演消防員』。」 導演天毅如是說。

天毅導演在片場

23歲就獨立執導電視劇處女作的天毅,是國劇類型劇創作的新生代力量。他和劉紅焰合作的刑偵劇《罰罪》去年播出時,愛奇藝站內熱度最高值達到了10082,並在2023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上,獲得「年度優秀網絡劇」獎。

《他從火光中走來》和他之前執導的所有作品都不一樣,因為消防員所面對的「對手」,都是一些抽象的、不受控的自然力。這種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敵人」,會讓戲劇失去「來回」——他無法再像從前拍攝類型劇那樣,讓正反派角色一來一回地演對手戲。

在反覆實驗和討論後,主創團隊決定只在氣氛渲染和人力不可為的時候,才使用電腦特效,無論是救災還是日常,都堅持實拍。

以第30集酒店高樓宴會廳的那場火災重場戲為例。外景中酒店高層的燃燒和爆炸,是人力所不可為的,只能用電腦特效去做。為了足夠以假亂真,這些畫面里的電腦特效打磨了很長時間,是全片最後完成的特效鏡頭。甚至在播出前五天,天毅還去機房又審了一次。

而這場戲的內景,則是全部1:1搭建的一整個樓層,包括宴會廳、廚房、走廊、電梯間等。由於拍攝的過程將毀掉這些場景,所以這個花費巨資搭建的內景,屬於「一次性消費」。

為了提前研究好這場戲的調度,天毅和聯合導演易勇、美術、攝影大大小小開過七八次會,用紙和筆反覆驗證每一個鏡頭的機位、方向、運動軌跡。再加上演員們已經通過前期的訓練和拍攝,衣服一穿就能進入消防狀態,於是非常順利、安全地啃下了硬骨頭。

/她從哪裡走來?

《他從火光中走來》全劇的人物,大體可以分作三類:消防救援群體、家屬和愛人群體、被救助者群體。

在採風的過程中,編劇團隊對消防人最深的感觸是,他們既普通又不普通。普通是他們作為人的日常,不普通是他們作為消防人的日常。編劇團隊在設計和平路站里的每一個角色時,都會給他塗抹上一層不完美的底色。

比如林陸驍一登場就是一名消防精英的形象。他能夠在地震中救出一九和十全,是他不普通的一面;他沒能在地震中救出被鋼筋貫穿的小孩,就是他普通的一面。

「這次救援的失敗,讓他把自己釘在了精神的十字架上。」 劉紅焰如此詮釋林陸驍的不完美底色。

除林陸驍外,楊振剛(陸思宇 飾)在截肢後無法與自己和解,救援中從未拆錯一塊磚的余奇磊(張進 飾)卻拆了自己的家,以及劉如意(胡毅 飾)的遺言筆記本、雷大罡(張鐸瀚 飾)的髮小、齊活(費鯉齊 飾)的擰巴、方向前(劉俊子賀 飾)的口吃等,都是普通人的底色。

雖然在資歷上,本劇的消防群體呈現出老中青三代,但是在結構他們的時候,主創採用的是「大家庭」概念,即:孟支隊(吳剛 飾)為家長,林陸驍、楊振剛、樓明冶為長兄,秦十全(陳康 飾)、邵一九(李明峻 飾)等人為弟弟。

他們在同一個屋檐下悲歡,在面對災情時攜手共進。他們之間不僅是戰友情,更有兄弟親情。

作為全劇女一號南初(張婧儀 飾)既是被救助者群體代表,也是家屬和愛人群體的代表。她身上最可貴的品質,是「對自己的命運負責」。林陸驍接受南初的瞬間,也是他將自己從精神十字架上放下來的瞬間。

天毅回想起當初拍攝的情形,感嘆張婧儀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可以讓林陸驍和南初這對CP回歸到戀愛最樸實的狀態。雖然本劇沒有定位在純愛,但兩位演員的眼神交流很純凈,演出了令人信服的純愛質感。

張婧儀並非舞者出身,這次為了演出劇中的舞蹈戲份,進組前就進行了專門的學習和訓練。她會將自己練舞的視頻像交作業一樣發給導演組,隨時溝通。天毅也就因此見證了她從一名愛好者晉升為半專業的歷程。

「最初張婧儀跳舞時會害羞,甚至自己笑場,後來信心慢慢培養了起來,她自己就會投入到享受跳舞的狀態之中。」

片頭小劇場和片尾小課堂,更是主創為豐滿角色而搭建的另一個舞台。這些內容在劇本創作階段,導演和編劇就已經做足了溝通和設計。

作為群像戲,劇中角色大都有一些能夠點亮個性的小故事,以及一些人物關係上的往事。因為要保證時空連貫性,這些細節很難插入到主線劇情之中。於是就有了片頭小劇場——通過跳脫出主線,回憶往事或插敘番外的方式,為主線人物和故事提供更多的鋪墊。

片尾小課堂都是於拍攝期間,在劇組見縫插針拍攝的。這樣一來,演員延續了劇中人的狀態,實現了知識宣傳上的生動。其中只有一個例外。

當時天毅導演在機房剪輯第32集,也就是余奇磊犧牲的那一集。他怎麼看都覺得缺一股勁,達不到滿意。他知道余奇磊這個角色,是全劇塑造得最飽滿、最成功的角色之一,肯定會是很多觀眾心中的意難平,自己欠他一個更完美的告別。

在反覆觀看32集結尾的幾分鐘時,余奇磊消防小課堂的台詞突然浮現在天毅的腦海中。他便立刻找出小課堂的詞,從庫房裡拿上消防服,奔赴了演員張進正在拍攝的另一部戲的劇組。在那裡,天毅借用該劇組的攝影機,補拍了現在成片里的消防小課堂。

除了他們倆,甚至沒有其他人知道這段「道別」的存在。32集上線後,很多劇組的主創一邊哭一邊給天毅打電話,問他怎麼藏了這麼大一個「驚喜」。「雖然源於機緣巧合,但其實是水到渠成。」 天毅覺得30歲的自己,比之前更看重人物了。

「愛和責任」與「情緒穩定」

對《他從火光中走來》的內核總結,劉紅焰給出的關鍵詞是「愛和責任」,天毅給出的關鍵詞是「情緒穩定」。

劉紅焰回憶起當初看到原著小說時,最觸動自己的是封面上的一句話:「我的命是國家的,但我的心是她的。」雖然這句話在原著小說的語境里有些甜寵,但劉紅焰認為它放在現實環境里,可以有更多的解讀,並將其歸納為「愛和責任」。

第26集有一場戲,林陸驍、余奇磊、劉如意三個人在大排檔,一邊喝酒擼串一邊暢聊感情話題。此三人的情感狀態,正好包含了已婚多年、正在熱戀、單身且單相思三個人生最有代表性的階段。

觀眾會發現,作為消防員的家屬和愛人,永遠無法避免的就是等待,要麼等人回來,要麼等電話打過來。普通人對消防員只需要表達感激和崇拜即可,但家屬和愛人必須要一起承擔風險和壓力。

此外,消防員的任務中也有愛和責任的體現。比如為喪偶的單親媽媽取掉落下水道里的戒指,就充分體現了消防員這個職業,天生就會把愛和責任融為一體。

有網友評價劇中的林陸驍為「情緒極其穩定的人」,這讓導演天毅很開心。因為「情緒穩定」是他想通過本劇傳達出的一個關鍵詞。

入行初期,天毅喜歡拍極致的戲劇衝突,高密度、快節奏、多反轉。隨著結婚生子,邁入而立之年的天毅更想踏踏實實地講故事、講人物、講家庭,以及去觸及一些社會話題。

在劇中的諸多出警案件中,讓他感觸最深,心情最為難過的,便是抑鬱症女孩孫夢(鍾寶兒 飾)自殺的那個事件。消防員能夠「救險」,卻難以「救人」。

天毅覺得,「情緒穩定」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精神狀態。盲目積極的上頭,和徹底消極的躺平,都可能對其本人和身邊人帶來傷害。更加中性的情緒穩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在提供情緒價值的同時,他希望《他從火光中走來》還可以提供一些社會價值。

文/滿囤兒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f33f1e995240a113e73bbf6ef0f1a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