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大學生走出心靈的孤島

2022-05-25     南國今報

原標題:幫助大學生走出心靈的孤島

廣西腦科醫院與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簽約開展「醫校共建」。

廣西腦科醫院的心理專家在為大學院校師生作心理健康講座。 (受訪單位供圖)

今報記者韋黎

「大家都知道『520』的諧音是『我愛你』!其實,大學生更需要知道另一個日子——『525』,即『我愛我』!大學生要學會關愛自我心理成長與健康,學會人際交往與互助,這樣才能走出心靈的孤島……」5月25日,在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到來之際,廣西腦科醫院黨委書記陳強如是說。

為了築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防線,2021年開始,廣西腦科醫院通過「醫校合作」模式,先後與廣西科技大學等6所院校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精神衛生服務共建單位」,逾10萬名大學生受益。

1 抑鬱症女生順利畢業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強國需要身心健康的大學生。」從醫十八年,廣西腦科醫院心理科二病區主任潘江艷一直關心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大學生更是她重點關注的群體。

潘江艷介紹,心理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不是大學生才有。與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成熟、獨立,他們的心理問題並不突顯。但是,大學生面臨人際交往、感情、就業等壓力,他們的心理健康又不容忽視。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與每個人的生理髮育、性格特徵、家庭環境、學校專業和社會環境等有密切關係。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有抑鬱症、焦慮障礙、社交恐懼和進食障礙等,在廣西腦科醫院心理科門診的大學生患者中,確診患抑鬱症的占比較大,其中,有部分患者需住院治療。

潘江艷曾經診治過一名18歲的女大學生。該女生就醫前兩個月,就因學習壓力過大而心情沮喪、精神不足,做事總提不起興趣,總感覺其他同學不喜歡她、針對她,患者同時伴有頭暈、頭痛、胸悶、手抖等症狀。

因感覺活著好累,她還曾萌生過不想活的念頭。其父母收到她發來的「活著好累」的信息後,意識到問題嚴重,才立即帶她到醫院就醫的。最終,該女生被確診為抑鬱症。在住院3周期間,醫生對她進行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等相結合的系統治療;出院後堅持服藥,醫生又對她定期進行隨訪。

「現在,這名大學女生已經順利完成學業畢業了。」潘江艷說,大學生離開家獨自生活,這讓他們更易於藏匿或迴避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大學生只是輕微的抑鬱情緒,進行疏導就可以了;如果抑鬱情緒較重,校方一般會建議他們到醫院就醫,由正規醫院的醫生為他們進行確診和治療。

2 「醫校合作」應需而生

為了築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防線,同時為大學生打開就醫的綠色通道,廣西腦科醫院的「醫校合作」項目應需而生。

「今年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我們醫院將與柳州工學院舉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醫校合作』簽約儀式。與此同時,我們還和廣西商業學校達成『醫校合作』共識,不久之後也將簽約。」

5月24日,廣西腦科醫院黨委書記陳強向記者介紹,此前,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十部門下發了《關於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強調要建立心理健康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心理健康志願組織合作機制,形成連續性的服務鏈條、實現共同發展。為了做好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經調研與統籌規劃,該院於2021年推出「醫校合作」項目。

根據院方與校方簽訂的合作協議,廣西腦科醫院定期選派心理專家到學校開展心理諮詢及心理幫扶工作,並為學校的危重病患及轉介學生開設綠色通道。同時,為學校開展心理培訓、心理講座、心理督導等服務。

截至目前,廣西腦科醫院先後與廣西科技大學、廣西機電技師學院、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廣西科技大學附屬衛生學校6所院校簽約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精神衛生服務共建單位」,逾10萬名大學生因「醫校合作」模式受益。

「『醫校合作』模式是我院實踐『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抓手,是醫院拓展柳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又一次有益實踐。」

陳強書記表示,通過醫校合作,既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還拓展了心理危機干預渠道,促進了在校學生心理品質的提升,同時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專業化、常態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3 「醫校合作」結出果實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柳州各大高校積極落實《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多數學校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並依託學生工作部門,一起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廣西科技大學的教職員工在「醫校合作」的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創新。他們開展的《廣西科技大學「醫·校·家 360」心理健康教育生態化服務模式建設》項目,在2022年廣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項目評選中,榮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項目。醫校合作之花結出了果實。

「但是,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並不是治療機構,校方更多的是幫助學生識別問題,進行緊急危機干預及健康教育。輕症學生可以通過諮詢解決問題,但諮詢不能代替臨床治療。所以,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到專業機構就診是關鍵。」

潘江艷說,心理健康的第一條標準就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樣的人才能用信任、友愛、寬容、尊重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能與他人同心協力。

「醫校合作」模式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教育,共享醫校資源,創造了更有利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幫助大學生掌握了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提升了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融合了更多的社會力量守護大學生的青春。「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心向陽光、快樂成長,這是我們的使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ccfc63845f7a3700e28c06c81ddef09.html






















梅以曲為美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