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方有開(7)

2023-09-03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方有開(7)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方有開(7)

點絳唇·釣台

[宋]方有開

七里灘邊,江光漠漠山如戟。漁舟一葉。逕入寒煙碧。〇笑我塵勞,羞對雙台石。身如織。年年行役。魚鳥渾相識。

方有開,《宋史》無傳。《全宋詞》小傳出自清·沈辰垣等《御選歷代詩餘》,所紀既簡,且有訛誤,茲予補正。

有開號溪堂,非「堂溪」。徽州歙縣人。移居嚴州淳安縣。生於高宗建炎元年。約孝宗隆興元年至乾道三年間,左迪功郎、建昌軍南豐縣尉。約乾道六年至九年間,建寧府政和縣主簿。約孝宗淳熙五年至八年,監行在太平惠民北局。約淳熙八年至九年間,從政郎、國子監錄。淳熙九年至十年,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階官改宣教郎。淳熙十年八月前,已官司農寺丞。十一年九月,猶在此任。十一年十月至十二年,知和州,兼主管管內安撫司公事,兼措置營田屯田事。十二年,階官轉奉議郎。除提舉淮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兼權淮南西路轉運司判官、提點淮南西路刑獄公事、兼提領措置屯田。至十四年,猶在此任。

淳熙十五年(1188),階官轉承議郎。升淮南西路轉運司判官,兼提點淮南西路刑獄公事、提舉淮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兼權知廬州、淮南西路安撫使、措置屯田營田事。

宋·陳造《江湖長翁集》卷三八《答淮西方漕啟》曰:效官昭代,無益公家;持節近畿,獲依蔭宇。揆拙勤之不補,方應接以為罷。未修記府之恭,首拜誨函之賜。見存已厚,不敏是慚。恭惟某官望重一時,身兼數器。性姿超卓,稟粹自天;學術淵深,探原於古。逮橫翔於仕路,亟簡注於上心。隨用具宜,有施皆可。揚橋門之教,按收造士之功;佐貨府之頒,曾靡負丞之嘆。即因最課,旋畀左符。未建郡牙,遽前君席。霜蜚齒頰,陳兵農富強之規;米聚山川,指江淮表里之勢。益承帝渥,庸遣使華。棋布百城,皆樂生之赤子;雲屯萬旅,有棲畝之餘糧。凜如孔明屯渭濱之師,即見公孫上金城之略。入參廟算,坐振國威。盡令車笠之游從,同出帡幪之庇覆。某自憐老境,外典祥刑。雖原隰不憚於載驅,而鰥寡尚虞於無告。正資鐫切,冀免曠瘝。茲辱朵雲之書,但形褒拂;遽令覆蔀之室,蔚有光輝。

按,「漕」,即路轉運使、副使、判官之習稱。

「孔明屯渭濱之師」,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蜀軍六出祁山北伐,每患蜀道艱難,糧草不繼,後乃分兵屯田於渭水之濱,與魏軍司馬懿相拒,為長久之計。事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五《諸葛亮傳》。陳造此啟乃以其事高度讚揚方有開和州屯田之舉。

「公孫上金城之略」,「公孫」,同「翁孫」。「金城」,金城郡,即今蘭州一帶。漢名將趙充國字翁孫,漢宣帝時,羌族叛亂,侵擾西北邊境地區。充國上屯田奏,建議以軍士萬餘人留金城郡等地,亦兵亦農,屯墾戍邊,既可有效抵禦羌人入侵,又能大幅度節省軍費,減輕百姓負擔。所奏為宣帝採納,付諸施行,成效顯著。事見《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陳造此啟乃以其事高度讚揚方有開兩獻耕屯之策。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降三官放罷。階官由從七品之承議郎降為正九品之承事郎。以光宗登極恩,復宣教郎。病卒,年六十三。光宗紹熙二年(1191),詔復原官。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五〇曰:淳熙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詔淮南運判、兼提舉常平、措置屯田方有開遂非犯分,降三官放罷。先是,有開創興屯田,議者言其擾,有旨別與差遣;復入奏自辨,語侵執政故也。

孫應時《行狀》曰:樞使王公藺實濡須人,初固知公之賢。其季弟萊好陵人,家居頗橫,公不為之下。萊怒,譖諸王公百端。王公信之,短公於上。上命易公他所,亦非有譴咎意也。而王氏之黨宣言必敗田事,公嘆曰:官職非我所戀,顧今事方有緒,中道毀之,孤明主欲為之志,以誤邊計,罪皆在我。閔默黮暗,不白情實而去,吾罪愈重矣。即為疏直敘其事本末,丐上加察,小臣雖死不避。疏入,會壽皇聖帝已倦勤禪位,嗣天子方體貌大臣,王公慚恨,遂力擠公,指為犯分,坐鐫三秩罷,授承事郎。以登極恩,復宣教郎。公始已置禍度外,處之怡然,且自謂膂力愆矣,放跡歸休,固吾所也。還至吳中,與諸寓公游而樂之,將卜居焉。遇疾,遂不起,享年六十有三,實某年某月某日也。既卒,所築之田以大稔聞。明年,王公亦以台評去國,公論始伸。又明年,詔復元官。朝野莫不悲公之不及見也。

按,宋·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九《紹熙元年庚戌》曰:十二月乙酉,王藺罷樞密使。藺自淳熙十六年正月除參知政事,五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七月拜樞密使,是月罷。執政幾二年。御史中丞何澹言:中外喧傳樞密使王藺之弟萊知池州貴池縣,暴狠不法,凌蔑州郡。郡守張金乞行迴避,語並及藺。詔王萊降一官放罷,而藺亦乞奉外祠,從之。

王藺「以台評去國」,在光宗紹熙元年。上推一年,可知方有開即卒於淳熙十六年。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