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冠易主,傳統豪華車迎來洗牌時刻

2024-06-29     36氪

「中國車企在全球最具競爭力,如果沒有貿易壁壘,它們將幹掉世界範圍大部分車企」。今年4月的一場電話溝通會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說道。

他在作出這番評價時,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超過了50%,而一年前的滲透率是33%。中國自主品牌發起的猛烈攻勢,已經動搖燃油車的霸主地位。

高端汽車品牌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不得不以價換量,多家豪華車企經銷商為了清理庫存,不得不近5折賣車,終端售價跌破20萬元。乘聯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5月,國外豪華車品牌零售銷量同比下滑4%。

傳統豪華車企丟失的市場份額正在被中國汽車品牌快速補充,其中問界M9是代表性車型。據問界汽車官方數據,這款由華為聯合合作夥伴打造的旗艦SUV車型,自去年12月上市,累計訂單已突破10萬個,5月交付量就達到15875輛。

目前,問界M9已連續9周,穩坐國內汽車市場50萬以上不分車身形式、不分能源形式的豪車銷量第一名寶座。不出意外,今年將替代寶馬X5,成為50萬元以上銷冠車型。

過去數年,中國的新能源車浪潮,已經逐漸向在中低價市場快速普及,而如今,隨著華為等攜帶智能科技強勢進場,賦能車企,自主車企也已經向高端車市場發起有力衝鋒。問界M9的成績無疑是這一進程的里程碑事件。

當然,瞄準50萬元以上市場的玩家不少,各種車型層出不窮,為何唯獨問界M9脫穎而出?

豪華車市場格局,將被重塑

當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說出華為不做20萬元以下車型,只卷價值時,就已經為華為汽車業務理清發展脈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目標只有中高端汽車市場。

這當然不是一場輕鬆的戰役。乘聯會數據顯示,20-30萬元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從2018年的8.5%,爬升至2023年的16.3%,銷量的增加,意味著這一價格區間市場對手眾多;30萬元以上車型2023年共銷售294.2萬輛,占據13.5%的市場份額,競爭壓力同樣不小。

但余承東也同樣底氣十足,他的身後是華為巨量的技術池。華為的智能駕駛和鴻蒙座艙已經成為行業教科書級存在,為行業車企效仿。尤其是「全國都能開」「有路都能開」高級智能駕駛系統ADS2.0,其在今年3月已經全系車型推送,而同行車企直到三季度才能交付同類功能。

而彼時,華為已經將推出下一代智能駕駛系統ADS3.0。也就是說,華為在智能駕駛上,已經穩定領先行業一個代際。

這樣的技術勢能下,華為的鴻蒙智行自然有實力逐鹿高端車市場。

目前,華為分別與賽力斯、奇瑞、北汽三家車企深度合作,推出了問界、智界、享界三個鴻蒙智行品牌,上市四款合作車型,覆蓋20-60萬元新能源車市場。此外華為與江淮也已公布合作車型計劃,劍指百萬元豪車市場。

問界新M7是鴻蒙智行的代表之作。去年9月上市後,問界新M7一個多月斬獲7萬多個訂單,證明華為加持的鴻蒙智行車型,具備強悍的市場競爭力。

後續推出的問界M9,則以均價超55萬元,兩天收穫超2萬個大定訂單的成績,印證鴻蒙智行成功並非偶然,同時也宣告華為成功進軍高端汽車市場。

這離不開華為過去十餘年汽車技術的積累,托出車雲、車控、智駕、座艙、車載光五大技術,構建了完整且體系化的技術儲備。

華為2023年年報顯示,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華為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0億人民幣,研發團隊規模達到7000人,其研發投入遠超國內大多數Tier 1。

巨量研發投入體現在問界M9上,是無處不在的獨特技術。

智能座艙方面,問界M9全車可配備10塊螢幕,所有螢幕均內裝HarmonyOS 4,可實現多人多屏多設備交互的革命性體驗。

車載智慧助手小藝進一步升級,在盤古大模型賦能下,小藝可提供實時資訊和百科知識。同時,小藝還具備語音交互能力,全車六座免喚醒,能夠識別每位乘客的身份及所坐位置,精準應答並提供個性化服務。

而為了保護乘客的隱私,問界M9還配有隱私聲盾。據余承東介紹,主動開啟隱私聲盾功能後,二排乘客的90%的對話信息可避免被司機聽到,並能跟隨主駕頭部移動自適應屏蔽聲音。

智能駕駛技術,則是華為與其它對手拉開身距的武器。

目前,華為已發布高階智駕方案ADS3.0。相比上一代,ADS 3.0採用GOD大網,可在識別異形障礙物的基礎上,增加對場景理解能力。

而通過PDP網絡,華為可實現預決策和規劃一張網,將感知到規控之間的信息無損傳遞,最終實現感知更準確,決策更類人。

據悉,ADS 3.0可實現無需記憶車位和路線,通過導航即可實現智能駕駛抵達任意車位和路線。同時加入的泊車代駕功能,車輛可自主回到停車位。

華為領先的智能駕駛技術,自然也帶動產品銷量增長。靳玉志曾表示,問界70%用戶選擇了華為高階智能駕駛包。而根據賽力斯發布的產銷快報顯示,2023年問界系列累計銷量為106703輛。這意味著,至少7萬名問界用戶使用華為高階智駕功能。

汽車行業諮詢機構傑蘭路今年4月針對問界M9首批車主開展新車用戶畫像調研,90個有效調查樣本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品牌、安全、舒適,列為促購原因TOP5。其中有4成用戶表示:如果問界M9不發布,就不會買車。

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競爭,比拼智能技術已成為行業共識,較早大手筆布局的華為已經實現技術領先。而問界M9的高銷量,意味著華為正在重構高端汽車格局。

安全+科技,智能車時代的豪華基因

在高端車市場站穩腳跟並不容易。燃油車時代,國外傳統車企通過先發優勢掌握產品定義權,以百年的品牌營銷塑造用戶認知,牢牢穩坐豪華車市場頭部位置,收穫奶與蜜20餘年。

但這樣的格局並非不可撼動。消費從來是被時代塑造,同時回應時代。

傳統豪華車以發動機馬力和尺寸建立的品牌等級制度,早已經在電動時代被瓦解,2萬轉的發動機早已經很快將成電動車標配,加速性能早已經溢出,4秒破百的成績,20萬級國產電動車早已經具備。同時,電動車也將帶來油車難以企及的空間優勢。

進入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高端車價值體系:綠色、節能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科技豪華成為新豪華。安全和智能也成為新的產品價值信仰。

而智能電動的產業體系,發軔於中國,也在中國壯大。中國的電池企業常年霸榜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5名,而中國的智能汽車技術團隊、工程師人才、產業土壤同樣獨一無二。

也就是說,新的豪華車時代,從品牌價值內涵,到背後的產業基礎,都在發生轉移。傳統豪華車企或許已經看到了時代風暴,但是不僅難以克服組織慣性,也難以馬上顛覆舊有的利益格局。

今年初以來,已經有多個傳統豪華車品牌,宣布延緩電動車投入,守住燃油車基本盤。但恰恰就是在這剛剛過去的半年,問界M9斬獲了超10萬個大定訂單。對手的鬆懈,正是華為的機會。

以問界M9為例,華為為其注入的核心靈魂就是安全科技。

尤其是主動安全,問界M9前向靜止車AEB主動剎停時速最高支持120km/h,覆蓋人駕、智駕場景。側向支持40-120km/h主動避障,後向支持1-12km/h的主動剎停,大幅度降低事故發生機率。

基於華為的軟體優勢,其電池雲BMS技術通過AI智能化學習,設計了主動預警、主動冷卻、毫秒斷電等功能,大幅度提升電池安全性。

更為重要的是,華為的殺手鐧——智能駕駛ADS,也將強化整個駕駛過程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截止2024年6月,HUAWEI ADS智駕總里程已經超過3.8億公里,其中智駕里程占比35%。與此同時,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拓寬,支持全國40000+城鄉鎮。

而隨著後續車型的發布,華為或將推出ADS 3.0應用上車。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介紹,下半年到明年第一季度,鴻蒙智行車型可在不升級硬體的情況下,智駕功能升級到ADS 3.0。

要知道,智駕研發投入單位以億起步,大部分傳統豪華車企目前仍藉助外部供應商提供方案,雙方溝通配合存在一定遲滯性,難以迅速跟進華為的智駕推出速度。

而華為鴻蒙智行車型則可以建立起完整的數據閉環能力,通過大量道路數據里程積累訓練,加速智駕功能疊代。

更何況,當端到端、大模型陸續應用於量產車型,華為的技術優勢將更為明顯。余承東曾公布,今年6月華為智駕的雲端學習訓練算力提升至3.5E FLOPS,是業界第二名加第三名算力總合的一倍以上。

毫無疑問,高端汽車正進入新的智能豪華時代,而華為這樣的科技巨擘,憑藉技術積累和組織效率,衝擊高端車市場將如同穿越無人區。

即使面對研發投入同樣不菲、端到端自動駕駛已經上車的特斯拉FSD,華為也面無懼色。華為智駕團隊在多次體驗測試特斯拉FSD後,余承東表示,「有信心在特斯拉FSD入華後,在競爭中干贏對手」。

這正是華為的一貫路徑,投入巨量資源,做到技術領先,同時圍繞用戶價值,奠定高端旗艦市場地位。

卷價值,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路徑

鴻蒙智行更多新款車型呼之欲出。華為公布的信息顯示,華為分別與奇瑞、北汽合作的智選車型智界R7、享界S9將分別於今年9月、8月上市。

兩款車分別定位為轎跑SUV和豪華行政級轎車,均是華為在兩個全新車型的首次嘗試,將彌補鴻蒙智行產品矩陣的空白。在華為強大的技術賦能下,兩款車型將沖向30萬以上豪華車型的各個細分市場。

包括問界M9在內,華為將形成三款高端車型陣容,從SUV和轎車兩個熱門車型方向,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華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多面出擊,並取得一定銷量成績,也吸引了更多車企與華為深度合作。據余承東透露,多家車企表達欲華為合作的意願,但由於資源及團隊規模有限,目前華為的重心在現有的四個智選車示範性項目。

這也暗示著,多家車企不願深陷價格戰的泥淖,試圖以技術為跳板尋求新的銷量機會。

中國過去數十年的汽車工業發展中,少有車企進入高端汽車市場,缺少相關市場及產品定義經驗。而華為在多年的手機領域沉澱的經驗,目前已成功應用至汽車產品。

一個例子是,2023年9月華為推出高端旗艦手機Mate60系列,即使起售價拉至5499元,依然一機難求,多次帶動華為手機供應商個股漲停,足以說明華為對高端產品的定義有著不俗的理解。

而在汽車方面,華為也有獨特的追求。據悉,華為對車業務員工不設定KPI,而注重為用戶創造體驗價值,將資源聚焦,通過用戶體驗無限放大產品價值。

也正因此,問界新M7的全新版本Ultra在不降價的情況下,上市20天,狂攬3萬份訂單,再現8個月前問界新M7初次上市的佳績。

無論是銷量火爆的問界系列車型,還是後續的智選車產品,其價格都未曾低於20萬元,且呈現逐漸增長趨勢。其背後,是華為對產品價值的絕對自信,凝聚著無數的技術資金與時間投入。

當然,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價值,推動汽車產業良性發展,才能讓中國汽車的根基足夠穩固,登上廣闊的國際舞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c2b3dc63cf0a3cadbdcba77c370af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