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存量博弈白熱化,這個省開始「搶」農民

2023-07-19     抱朴財經

原標題:時代變了:存量博弈白熱化,這個省開始「搶」農民

希望這一政策能不斷完善、疊代,讓留守兒童更少,讓更多農民老有所養。

作者:今綸

2022年的各省常住人口數據顯示:總量方面,廣東仍為人口第一大省;增量方面,浙江則位居榜首。

2022年末,浙江全省常住人口為6577萬人,與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萬人相比,增加37萬人。

2022年浙江全省出生人口為41.2萬人,死亡人口為40.9萬人,自然增加人口為0.3萬人。由此可見,浙江人口增長主要歸功於人口流入。

大家都在夸浙江人有錢以及建設共同富裕區,浙江人卻在居安思危,老是在想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看到浙江在不斷「放大招」。

浙江省政府官網近日公布《浙江省推動落實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進一步暢通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包括放開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健全新型居住證制度2項任務。

01 外來工延緩老齡化進程

《實施方案》到底說了什麼?這是我們關心的。

其實就一句話:歡迎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成為浙江絕大部分城市的市民,包括在浙江打工多年的外來務工人員。

很多人將此舉僅僅理解為「搶人」,或者是為了「穩房地產」。

我的看法:並不僅僅是「搶人」或者賣房這麼簡單,而是「留人」,服務於人,而這無異於是在為城市的改革在探路。

其實,放開城鎮落戶限制並非自浙江始,山東、江西早有類似舉措,但有的地方沒有去真正落實。

在抱朴財經讀者俱樂部1群,我就問一位朋友,你們那裡已經公布了相關措施,如今可以自主落戶了嗎?他說並沒有。

浙江和山東、江西相比,更引人關注,是因為浙江有杭州、寧波、溫州、紹興這些名城。

溫州夜景

不過,浙江全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杭州市區除外。

杭州市區進一步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連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以寧波為例,其人均GDP已經超過絕大部分省會城市甚至部分一線城市,長期以來,浙江的治理水平較高,文化發展較為繁榮,而且工作機會比較多,所以,在浙江打工的外省人士如果有機會成為浙江某些城市的市民,而且門檻不高,這還是有吸引力的。

寧波

何況,決策層早就在2021年5月即定下了《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

社會各界都在等待浙江破題——如何建設共同富裕區。

回到現實,我們不能諱言浙江也有自己的現實困難。

首先是浙江的面積只有105500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中是最小的之一。

浙江地形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全省平地占總面積只有20%多一點,大約是2.3萬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平原、台地和盆地)。這些土地才是更適合現代居住方式的,省內絕大部分人口也是定居於此。

浙江省6577萬人口以平地面積為基數計算的密度,應該算是更為準確的計算方法,得出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有2800人左右,這在國內各省的比較中已經比較高了。

但人口密度高的另一面是:老齡化日趨嚴重。

浙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高達1207.27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856.6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3.27%。

與2010年相比,十年間全省總人口增長了18.63%,而60歲及以上人口增長了59.7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增長了68.40%,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高於總人口的增長速度。

人口老齡化導致老年撫養比不斷增加。按60歲及以上人口為老年人口、16-59歲為勞動年齡人口口徑計算,2020年浙江省總撫養比為49.24%,其中少兒撫養比為21.33%,老年撫養比為27.90%;若按65歲及以上人口為老年人口、15-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口徑計算,2020年浙江省總撫養比為36.45%,老年撫養比為18.10%,與少兒撫養比幾乎持平。

浙江老了,這是事實,當然,全國所有省份其實都在這個進程中。

但浙江的這個「老」在全國的排名中並不突出:

2020年,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浙江省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位於遼寧(17.42)、重慶(17.08)、四川(16.93)、上海(16.28)、江蘇(16.20)、吉林(15.61)、黑龍江(15.61)和山東(15.13)等之後,居全國第十七位,比全國平均水平13.50%略低0.23個百分點。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浙江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2020年,流入浙江的省外常住人口高達1618.65萬,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5.07%。

省外流入人口不僅數量大,年齡結構相對較年輕,以農民工為主的省外人口仍處於「年輕時進城、中年後返鄉」的流動特點,延緩了浙江省人口老齡化的速度。

所以,浙江非常歡迎在本省有長期工作的農民工,因為他們能幹活,帶來了消費力,他們直接延緩了浙江的老齡化進程,這一點意義非常重大。

當然,不是說浙江不歡迎白領,不歡迎大學生,浙江此前已經出台了很多吸引全國人才的政策。

比如,杭州市實施青年人才專項,出台新引進應屆大學生租房補貼、生活補貼、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和活動。據統計,2020年以來,杭州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已超過130萬人。(央視財經)

02 提升城鎮化率應對收縮

浙江的思路是很清晰的——服務好本省的農民,同時「搶」外省在浙江有工作的外來工。

這是城市競爭的升級,是存量博弈的白熱化,對於相關人員來說是好事。

浙江2022年的城鎮化率是73.4%,希望在2027年達到76%。

錢塘江夜景

為什麼要這樣干?很簡單,人口相對集中,投入的公共服務設施、人員、資金就能發揮更大的效能。

2019年3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 ,第一次提到了「收縮型城市」,並明確要求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嚴控增量、盤活存量。

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的研究團隊在對2865個縣市(區)中涉及到行政區劃變動的樣本進行分析後發現,中國26.71%的地級及以上行政單元、37.16%的縣市(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收縮

浙江的台州、義烏也在收縮型城市之列。

台州海濱港口

浙江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是中國第一,但自然增加人口僅為0.3萬人,浙江人口增長主要歸功於人口流入。

浙江未雨綢繆,在常住人口繼續增加的情況下,主動積極提升城鎮化率,先鼓勵浙江本省的農民進城,也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收縮做準備。

把人口集中起來,把每一分錢用到最大效力,即《實施方案》中所言——「就業更充分、居住更安定、教育更優質、醫療更便捷、保障更有力、文化更豐富」,這是最終目的。

至於說賣房,賣更多房,恐怕有關各方已經平常心了,能賣一些當然好,不能賣也沒辦法,不是主要目的。

如果單純是為了賣房,其實最大的「大殺器」是放開杭州的落戶政策,即只要在杭州有工作,買房就可落戶杭州,但浙江目前並沒有這樣干。

杭州

農民進城如何解決住房問題,方案之一是: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當然,也「支持通過市場化方式滿足農業轉移人口住房需求」。

可見,賣房至少不是主要目的,或是結果之一。

03 成千上萬人命運大逆轉

浙江為什麼要吸引更多在本省工作的外來農民工留下來,融入浙江的城市?

難道他們不是「負擔」,事實是:世界已經變了,浙江已經變了。

長期以來,外來農民工都是城市的貢獻者,並不能分享城市的福利與便利,這在以往是慣例,連農民工自己也習以為常。

浙江本次主動吸引外來農民工留下來,成為浙江人,雖然主要是經濟方面的考慮,主要是為了對沖本省的老齡化進程。

但是在客觀上形成了三贏的局面:

外省農民工在浙江本來就有工作,如果能夠憑藉「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並進一步通過「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落戶及配偶等直系親屬隨遷政策」實現家庭的省際轉移,這對於一個農民意味著什麼?

請想像一下:一個河南的農民在寧波郊區的工廠打工,月入幾千,偶爾上萬,老婆也在一個工廠打工,他們通過政策成為寧波市民,然後可以通過相關政策獲得保障房或者長租房,子女世世代代成為寧波人,這絕對是這家人命運的巨大轉變。

類似這樣的事情一旦星星點點發生在溫州、紹興、金華、嘉興……

這對於數千、數萬家庭意味著什麼,絕對是成千上萬人的命運大逆轉!

不但浙江的人口穩了,而且相關工廠、公司對於熟練工流失的憂慮也少了,至於農民工家庭當然也是獲益者。

這種變化看似微觀,卻是巨大變革浪潮的第一波,將極大改變農民的地位。

曾經被嫌棄,曾經老了就返鄉,如今不同了。

因為農民成了香餑餑,農民也需要搶了,你不稀罕,有浙江稀罕,你視農民為負擔,但是浙江視農民為普通市民,如此持續下去,當然是巨大的城市變革浪潮洶湧。

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農民,因為價值凸顯,眾省爭搶,浙江開了一個好頭,跟不跟?

我要強調一句:只有在浙江有相對穩定工作和相對固定住所的外省農民工才有可能成為浙江某些城市的市民,不是說一個沒有對浙江做出貢獻的農民,明天從內地出發,後天到浙江就可以落戶。

浙江沒有說什麼空話、套話、廢話,直接就說我要幫農民辦什麼事,我要如此這般幹活,僅僅「進一步強化農業轉移人口公共服務保障」就列了六條:

圍繞就業更充分,優化就業創業服務。

圍繞居住更安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圍繞教育更優質,保障隨遷子女受教育權利。

圍繞醫療更便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

圍繞保障更有力,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

圍繞文化更豐富,優化公共文化服務。

還有進一步暢通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進一步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能力、打造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核心業務的數字化應用、強化組織實施強化組織實施,都有具體的兩條或者三條措施。

其他省份跟不跟?跟的話,不但有資金、人員投入的壓力,還有社會治理能力和執行力的考量。

不跟的話,未來會如何?大機率是常住人口會繼續下降,其餘的自己思考。

善待農民從「搶農民」開始,浙江開了一個好頭,並且有具體的科學精細的措施可以穩步推進。

這樣的內卷越多越好,這樣的存量博弈越多越好,願更多的農民能獲得更多的福利和實惠。

希望這一政策能不斷完善、疊代,讓留守兒童更少,讓更多農民老有所養,果能如此,我想說一句:

美麗浙江,功德無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b966d3faa9e6e891c520ad8132a0d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