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任何一個人,不管起點多麼低,只要選擇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
——遇言姐
最近的一條熱搜,電影 《墊底辣妹》的原型, 小林沙耶加要去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了。
小林沙耶加今年33歲,同時被哥大和UCLA的教育學院錄取,她已經決定去讀哥大。
小林沙耶加是電影《墊底辣妹》中逆襲學渣的原型
新聞中說,小林沙耶加剛開始托福成績很差,學習兩年後從62分提高到104分。
遇言姐搜了一下,哥大教育學院的托福要求是102分,比其它專業要求的90分高出不少,小林沙耶加的成績剛好夠,對於一位曾經的學渣來說,絕對值得驕傲。
曾經給小林沙耶加補習過的坪田信貴老師把她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之後被拍成電影
不過,相對於托福成績,更讓遇言姐印象深刻的是,小林沙耶加在33歲的年紀,仍然保持學習,仍然想要上進。
可以肯定的是, 不管她是不是進入名校,不管她是不是考得高分,這姑娘都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一生。
在小林沙耶加的學渣逆襲路上,母親給了她很多的支持和信任
先說說根據小林沙耶加的故事拍攝的電影《墊底辣妹》。
這部勵志片2016年上映時,豆瓣評分高達8.3。
電影的內容一看名字就能猜出來,是一個火辣學渣浪女回頭的故事。
女主角取了跟原型一樣的名字,也叫沙耶加。
沙耶加從小就讀於一所私立學校,圖的是私校有直升制度,可以不考試直接入讀本校大學部。
沒有升學壓力的沙耶加,跟著一群不學習的閨蜜,從小學到高中,天天玩得飛起。小小年紀就燙頭髮、塗口紅、把校服拉到大腿上。
直到上了高中,上課不是睡覺就是化妝,一放學就去夜店玩整宿。 別說高中知識沒學會,就連分數題都不會做,妥妥的學渣中的戰鬥機,氣得老師直罵她是垃圾。
沙耶加和同學在夜店玩了一宿,早晨回到家吃了兩口飯又跑掉,這姑娘不挨兩巴掌,家長也是很寬容了
一天,老師從沙耶加的書包里翻出一盒煙。
這煙其實不是沙耶加的,是她幫閨蜜們保管的。
抽煙違反校規,要被學校開除。
校長和老師開出條件,只要沙耶加供出同夥的名字,就可以不開除沙耶加。
哪想這不良少女挺有骨氣,死活不肯把閨蜜們供出來。
結果是沙耶加被停學。
被老媽領回家的沙耶加也不消停,乾脆破罐子破摔,染了一頭黃頭髮
沙耶加的媽媽一看女兒直升大學的機會泡湯了,學校也不讓她回去上課了,只好給女兒報了個補習班。
補習老師,也就是《墊底辣妹》原著的作者坪田先生。
現實中的坪田跟電影中很像,也曾經是一個後發力的學渣。
坪田讀高二時英文能力只有初中水平,11門課中的大部分都不及格,後來通過自學拿到了托業考試990分(滿分)。
托業屬於商務英語考試,難度不是很高,但能拿到滿分也不容易。
後來坪田開了一家補習社,專收別人不收的墊底學生。
在那裡,他遇到了染黃頭髮,穿露臍裝的沙耶加。
坪田老師的教育利器,第一是「可勁兒夸」。
你的頭髮真好看,你的衣服真時髦,能教老師怎麼變時尚嗎?
摸底測試零分。
沒關係,你這題錯得很有想像力,一看就是天才式的思維。
不認識單詞「strong」,不會畫日本地圖,不知道上北下南,以為德聖太子是女的 ,沒關係,至少你這卷面都寫滿了。
啥?你說你是亂蒙一通,打算碰碰運氣來的。
明知不會做而為之,這叫作態度積極啊,姑娘!
坪田老師按著學生一通夸,把沙耶加自己都給整懵了:難道我真是個隱藏的王者?
坪田老師的第二個利器是「順著你說」。
上了兩節課後,坪田老師讓沙耶加定個目標大學。
因為: 不管目標能不能達成,總得先有個目標才行。
第一次摸底考試,0分
第二次摸底考試,5分
師生兩個人嘻嘻哈哈的,老師上來就說,要不就東大吧。
讓一個學渣考東京大學,相當於讓隨便一個普通人考清華。
沙耶加說,東大我可不去,理工男長得丑。
坪田老師立馬順著她的思路說:那就去應慶吧,應慶高富帥多,古川雄輝不就是應慶畢業的麼。有了應慶這個學歷,你無論是做主播還是當模特都更容易出頭,還有機會嫁豪門呢。
這一通扯,哄得沙耶加眉開眼笑,當場決定,老娘就上應慶大學了。
問題是,應慶是日本排名第一的私立大學,在全球大學排名中也處於前100。沙耶加一個學渣戰鬥機,怎麼可能考得上應慶呢?
坪田老師的辦法是——
天天念叨我要去應慶,自己給自己洗腦,洗著洗著就上道了。
坪田老師選擇一對一的因材施教,總能找到恰當的例子來激勵學生。
成績好但不自信的學生,老師就給他講穆里尼奧。
喜歡動漫的學生,老師就給她講《幽游白書》。
對於沙耶加,老師則是跟她玩背單詞遊戲,輸了就要卸妝,第二天答對了才又可以化妝。
沙耶加這姑娘本人其實不笨。
有了學習的動力和被誇獎的快感,按照坪田老師制定的補習計劃,沙耶加用三周學完了初中英語。
剛剛建立點自信的沙耶加,一接觸高中知識,立馬又一敗塗地。
不光是因為做題不行,還因為綜合認知太差,缺乏基本的邏輯分析能力,寫作文時連題目都讀不懂。
沙耶加無知到什麼程度呢?高中生了還相信聖誕老人,搞得老師也是驚呆了
坪田老師給出的辦法是——
用看漫畫的方式通讀日本歷史。看新聞了解時事,學習寫社論作文,做歷史真題,揣摩出題人的目的。
坪田老師有一句話說得很棒,他說: 「歷史是愛恨糾纏波瀾壯闊的情節劇,要像追劇一樣去快樂地追逐故事。」
儘管在學生面前表現得積極樂觀,其實老師對學生是有客觀評估的。
坪田老師悄悄找到沙耶加的母親,告訴她, 雖然孩子進步很大,但畢竟起步太晚了,按照這樣下去是考不上應慶的,必須增加上課時間和學習強度。
沙耶加的母親為了給女兒交補習費,取出了保險和存款,做起了夜間臨時工,還跟親戚借了些錢。
這個時候,坪田老師拿出了他的第三個教育利器 ——在適當的時候展現嚴厲。
他讓沙耶加剪掉金髮,卸掉濃妝,換上學生式樣的衣服。
他給沙耶加看母親交上的一大疊現金,告訴她這些借來的錢的分量很重。
他不允許沙耶加降低目標,因為一旦降低目標,以後就會一降再降。
感染了補習班的其他同學。
大家都覺得如果沙耶加這樣的笨蛋都還在努力著,自己為什麼不呢?
電影中那個憎恨律師父親,最後卻在坪田老師指導下,考取了法律系的男生,原型是一個咆哮要殺了醫生父親的男孩,在坪田老師出書時已經當上了實習醫生。
這個男孩一家都很崇拜沙耶加,還把沙耶加的話貼在了冰箱上。
老實說,沙耶加的故事在拍成電影時,是有加強戲劇化和勵志感的。
原型的故事其實有一些大家所謂的槽點。
比如,沙耶加小時候在國外,基本英語能力還不錯。
比如,沙耶加報考的綜合政策學部,參加的不是日本的標準高考,沒有考數學,只考了英文、歷史、小作文。
比如,沙耶加考上的不是應慶大學本部,走的類似於自主招生的那種路線。
因此,有人說這電影是強行灌雞湯。
但是,沙耶加的的確確是脫了層皮。
從分數開始補課的學渣一年就考上應慶是不可能的,沙耶加能靠自主招生考進附屬學院也是很不容易了。
沙耶加在跟隨坪田老師補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提高了成績,磨鍊了意志,也找到了人生榜樣—— 成為像老師一樣的,可以點亮別人的人。
沙耶加本人大學畢業後做了3年婚禮策劃。之後進入聖心女子大學教育系攻讀研究生。
今年,已婚的她又在33歲「高齡」之際去哥大留學,看樣子她是打算拿到學位後做一名老師。
那段少女時代刻骨銘心的努力,改變了沙耶加的人生態度,令一個學渣變成了終身學習者。
沙耶加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真的可以實現嗎?
遇言姐說,當然有啊。
在知乎上,很多人訴說著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墊底辣妹。
最讓遇言姐印象深刻的是,在小紅書擁有90萬粉絲的時尚博主,清華環境工程畢業的韋思嘉的回答。
放張妹子的照片
韋思嘉說自己就是一個翻版的墊底辣妹。
初中時,韋思嘉的成績很糟糕。
當時的她留著非主流的髮型,又厚又長的劉海遮住眼睛,天天跟著差班的同學廝混,談戀愛,打網遊,被罰站。除了學校不允許染髮,造型跟沙耶加沒區別。
韋思嘉不喜歡英語老師,對於學習英語抗拒到死。初二時還不知道「it is」和「is it」有什麼區別,被她脾氣不好的老爸一個巴掌摑上來。
初三時,歷史課上被提問中國是哪年建國的,韋思嘉不知道,氣得老師當場把她的書撕了叫她滾。
班上來了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交換生,韋思嘉想跟人家說自己去過澳大利亞,不會說英語的她拉著課代表幫她翻譯,結果被同學輕蔑地鄙視了。
去別的班裡找兒時小夥伴,直接被人家班主任趕出來,警告她別去騷擾種子選手,還告誡其他家長讓孩子離韋思嘉這種人遠一點。
中考時,韋思嘉沒考上重點高中。
那個暑假,媽媽天天唉聲嘆氣,父親把家砸了一半。
有一次,父親一邊削蘋果一邊訓斥女兒,韋思嘉頂了一句嘴,老爸頓時火冒三丈,猛地將水果刀插進茶几,直接沒進去大半個刀身。
後來,父母到處塞錢拉關係,總算把女兒塞進重點高中了,但是只能呆在關係戶差生班。
整個高一,韋思嘉繼續上課發獃,下課戀愛,為了不被家裡人掃地出門,就憑著小聰明偶爾學一學,維持成績不太難看。
渾渾噩噩的日子持續到高一下學期,韋思嘉的家中發生了變故,具體是什麼事情她沒有說。
一次體育課上,平時很嚴厲的班主任找到了躲在廁所的韋思嘉。
在春天的操場上,老師跟韋思嘉說了很多話, 說自己注意到了她有天賦,清北這樣的好大學能帶來人生的改變,未來的韋思嘉會變成一個很優秀的人。
從那一天起,韋思嘉變得特別特別想要學習。
她發瘋一樣買回來全部參考書。重學高一的,惡補高二的,跟著大家一起學高三的。
每門課三五百頁的教材全解,韋思嘉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揣摩出題人的意圖。市面上的練習題沒有她沒刷過的。
因為底子太差,升高三的期末,依舊成績墊底。
用真題測試了一下,480分,僅夠三本的分數線,連她自己都覺得「清華」兩個字從自己嘴裡說出來太可笑。
人在最絕望的時候,如果周圍的人表現出來一丁點的懷疑或是輕蔑,緊繃的弦就會斷掉。
好在韋思嘉遇到了像坪田先生一樣的老師。
老師對她說: 「雖然咱們學校沒有普通班學生考上清華的先例,但是你可以當第一個呀。」
高三的韋思嘉吃飯速度無敵,課間捨不得去上廁所,實在要去也是用跑的。
整整一年沒有剪頭髮,劉海長了就別在一邊。為了防困,早晨洗澡,不吹頭髮就狂奔去學校,冬天進教室一抖劉海,掉下來一地碎冰碴子。
那時,韋思嘉唯一的娛樂,是晚自習前跑去公用電話亭,給當時的男友打2分鐘電話(女神就是女神,從小到大男朋友不斷)。
即便這麼拼,要做到短時間內畝產萬斤也是難如登天。
在高考前的最後兩個月,韋思嘉制定了應考計劃,放棄數學和物理的壓軸題,把時間花在鞏固基礎內容。
最後高考的結果是什麼呢?
理綜285,放棄了物理壓軸題最後一問和生物最後三個填空題,共計15分。
數學145,放棄了價值5分的壓軸題最後一問,節約下來的時間檢查出來一處錯誤。
除了主動放棄的題目,其它題全部都做對了,踩著分數線上了清華,讓所有人跌破了眼鏡。
看完《墊底辣妹》,有人說沙耶加其實沒有那麼厲害,不過是鑽了日本高考制度的空子。
看完韋思嘉的經歷,也有人說,韋思嘉本來就智商高,只是以前沒有好好學。
韋思嘉這篇文章被轉到其它平台,留言更是一片質疑,說她故事編得不錯,很會抓衝突點,給學渣灌雞湯。
每次遇言姐發個勵志人物,也有很多留言吐槽真實性,吐槽別人的路比自己容易,吐槽智商和家境決定一切,千方百計挑別人的「馬腳」,給自己的不作為找藉口。
總之就是,不管你說什麼,永遠有人死活不肯相信努力是可以成功的。
而其實,沙耶加和韋思嘉的故事最重要的並不是考上名牌大學這個結果,而是告訴大家, 我們任何一個人,不管起點多麼低,只要選擇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
就像坪田老師說的: 「經歷了這些,以後的人生路上你會養成習慣,再遭遇不順時,你會像今天一樣選擇不斷挑戰。」
這,才是教育與努力的真正意義。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b1306bb5f7aedcb53717fd7cad37a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