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23年3月份,美國多家軍事媒體報道,美國已經在組織軍隊,決心聯合北約各國一起撲向俄羅斯。
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說法,這是為了遏制俄烏戰爭擴大化。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這是生怕水還不夠渾,一定要親自下場。
兵臨城下
美國這一次針對俄羅斯制定了宏大的戰略,一共聯合了北約30個國家,將各個國家又分成幾個梯隊,分批對俄羅斯進行包圍。
資料顯示,第一梯隊里包含的都是愛沙尼亞等東歐國家,美國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組建十萬聯軍,對俄羅斯形成成規模的軍事威懾。
第二梯隊則是以德國為基地,計劃在一個月之內突入俄國的東部邊境。
這個計劃可不是好玩兒的,人們統計過,這30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加起來,總兵力超過了300萬人。
同時,他們還攜有大量的高精尖武器,北約集團光是坦克就能拿出17000多輛,海上他們還有150多艘核潛艇、200多艘驅逐艦,空中則有9000多架直升機以及4000多架戰鬥機。
在美國的計劃里,直接參與對俄羅斯戰爭的軍隊人數,就可以突破30萬。
大軍壓境之下,俄羅斯能扛多久是個未知數。
更何況,在多國的操縱之下,俄烏戰爭已成僵局。
俄羅斯沒能在前期取得良好的軍事成果,拉鋸的時間越長,對俄羅斯的消耗就越大。
如果這個時候美國趁火打劫,那俄羅斯面臨的就真是崩潰的局面了。
這時候,全世界不免把目光投向中國。
俄羅斯和中國關係一向不錯,而且,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地緣關係上,俄羅斯和我國都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俄羅斯一旦崩潰,美國下一個就會拿中國開刀。
所以,人們很關心一個問題,在美國已經明晃晃打出軍事牌的情況下,中國會不會對俄羅斯伸出援手呢?
這個問題分析起來就複雜了,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首先,軍事上的援助並不需要急於一時。
這主要是因為,北約集團軍雖然紙面實力看起來非常可怕,但實際上並沒有鼓吹的那麼強。
根據統計,北約軍能夠參戰的部隊之中,其實十有九成都是美國的部隊,歐洲各國只是跟在美國背後搖旗吶喊的,他們本身能提供的軍事力量,其實相當有限。
另外,美國吹噓可以調動北約集團的30個國家。
但是,北約這樣一個利益集團,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內部總歸會有幾個叛逆者。
比如說,土耳其願意跟隨美國參戰的機率就非常小。
還有一些國家,雖然有比較強烈的參戰意願,但自身實力實在太差。
比如說只有十幾萬軍隊的波蘭,如果雙方真的開戰,像波蘭這樣的國家,不但無法給美國提供幫助,可能還會拖後腿。
更不用說,在北約集團國里,還有些國家是真正的彈丸小國,其自身所擁有的軍隊數量可能不超過一萬,甚至平時還要依靠鄰國保護,這樣國家的戰鬥力,就更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以,這樣的軍事行動,表面上是美國和歐洲諸國聯合導演,實際上,還是美國的獨角戲。
按兵不動
雖然美國的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覷,但肉眼可見,美國的實力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軍事實力,是在逐漸縮小的。
而且,二戰之後,美國所經歷的幾場戰爭,不管是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韓戰、越南戰爭,還是後來在中東地區爆發的一系列戰爭。
美國雖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樣也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特別是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幾乎讓美國泥足深陷,乃至於美國國內由此掀起了強烈的反戰情緒。
儘管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在現代戰爭中具有絕對的優勢。
可是,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兩天能夠決定勝負的,想要的越多,付出的就會越多。
更何況,俄羅斯作為美國的對手,他的實力也並沒有那麼差。
雖然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俄羅斯表現的有些令人失望。但這依然改變不了俄羅斯是軍事大國的事實,如果硬碰硬,俄羅斯和美國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畢竟,戰爭爆發的地點大機率在俄羅斯本土,美國人客場作戰,本身就削弱了優勢。
同時,美國本土陸軍也多年沒有經歷過大規模作戰,他們的戰鬥力是逐年弱化的。
而俄羅斯軍隊現在保持著戰鬥狀態,美軍能不能拿出足夠的作戰信心,更不好說。
美國此刻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軍事上的。這些年來,美國人對於政府的信心越來越差,經濟更是連年滑坡,這些事情都預示著,美國所構建的霸權體系正在走向崩潰。
正因如此,美國才在全世界煽風點火,以轉移矛盾。
但是,一旦美國在和俄羅斯的戰爭之中落敗,政府的公信力就會進一步崩潰。
到那時,美國要付出的代價,就不僅是一場戰爭的勝敗了,很有可能是政權的顛覆。
要知道,俄羅斯不是一個可以輕易拿捏的小國,雙方只要打起來,戰爭就絕不會輕易的結束。
俄羅斯肯定扛不住這樣曠日持久的戰爭,但反過來,美國難道就扛得住嗎?
正因為大國之間的戰爭牽連太廣,所以這些年來,儘管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矛盾重重,但是,雙方卻都儘量避免直接在戰場上發生衝突。
正如如今的俄烏戰爭,雖然,美國一直站在烏克蘭背後上竄下跳。
可說到底,這終究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只要美國還沒有出面,事情就有轉圜的餘地。
所以,基於這一點,中國不用太急著在軍事方面出手。
因為,美國現在無論如何囂張,也不過只是陳兵邊境。
至於今後美國到底敢不敢真的和俄羅斯開打,還需要觀望,沒必要進一步將戰爭擴大化。
危機重重
當然,永遠保持對美國的警惕是必須的。
因為,美國這一次聯合30國的行動,除了針對俄羅斯,也有一部分是針對中國的。
在這場軍事行動開始之前,美國已經連同北約,不斷的鼓吹中國威脅論。
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對中國百般攻擊,屢次提出中國在威脅周邊國家的安全。
美國如此不遺餘力的給中國潑髒水,自然是為了動搖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
美國一直想要把亞太地區變成第二個北約。
只是,在這一地區,中國和俄羅斯都有著絕對的權威,所以,美國始終沒能成功。
這對於一向玩弄霸權的美國來說,簡直不可容忍。
所以,如今美國用俄烏戰爭試圖拖垮俄羅斯,俄羅斯已經入了局,那下一個就是中國。
美國或許想通過這樣的行動,攻破中國的心理防線,迫使中國採取不理智的軍事行動。
由此就可以引發亞太地區的動盪,北約也就可以進一步擴張了。
不過,美國顯然高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這樣拙劣的招數他們使過太多次,所以一眼就能看穿。
對於美國的種種挑釁,國防部如此回應:「近年來,北約不斷突破傳統防區和領域,謀求加強與亞太國家軍事安全聯繫,刻意挑動矛盾分歧,鼓吹陣營對抗,製造地區緊張,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構成現實挑戰和威脅。」
在俄烏戰爭這場龐大的陰謀里,中國最需要的是保持冷靜。
因為,美國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中國拖下水,從而一舉解決掉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對手。
在戰爭爆發的初期,中國的立場其實是非常尷尬的。
一方面,俄羅斯自然希望中國能夠全面放開對於俄羅斯的支援,畢竟俄羅斯的經濟基礎搖搖欲墜,如果沒有中國這個盟友,那戰爭一開始,俄羅斯就崩潰了。
而美國方面則是刻意為難,堂而皇之的表明,要對俄羅斯實行全球封鎖,更通過聯合國通告,任何國家不得違反國際規定,向俄羅斯提供非法的武器彈藥。
這條規定,明顯就是說給中國聽的。
為了保障中國的自身利益,我們既不能被戰爭拖進去,同時又要維護和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俄羅斯最好的援助方式,其實是經濟方面。
在戰爭之前,俄羅斯便一直遭受著來自西方的經濟制裁,而在戰爭之後,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
俄羅斯的經濟連年負增長,這對俄羅斯的國家穩定顯然是不利的。
不過,幸好俄羅斯還有中國這個貿易夥伴。
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優勢在於地大物博,而且有著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所以,雖然此前中國也遭受過來自西方的制裁,但是卻沒有如西方所希望的那樣徹底崩潰。
這正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可以完成內循環。
說直白一點,就是自己能夠養活自己,不必過度的依賴其他國家。
因此,美國對中國的制裁雖然傷筋動骨,但始終傷不到根本。
相比於中國,俄羅斯壞就壞在他們的產業鏈不夠完整,他們和歐洲國家之間還有著大量的外貿訂單。所以,經濟制裁令一下,俄羅斯受到的衝擊很大。
不過,中國在這個方面願意出手相助,中國龐大的市場足夠消化俄羅斯的經濟危機。
在戰爭爆發之後,雙方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合作進一步擴大,俄羅斯的商品大量的出口到我國。而同時,我國發達的製造業,也給俄羅斯吃了一劑定心丸。
攜手並進
對於中國和俄羅斯來說,目前這樣的合作是雙贏局面,雙方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典型的例子就是能源方面的合作,俄羅斯境內有著豐富的能源,一直都是一個能源出口大國,而中國是一個能源進口大國。
中國現在正處在高速發展上升期,所以,極度的依賴能源。
現在,我們能夠和俄羅斯在能源上攜手合作,發展的速度必將比過去更快。
2023年的新數據顯示: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約1.5億噸石油和約500億立方米天然氣,占其總出口量的近一半。
而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約2000億美元的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服裝鞋帽等商品,占其總出口量的近三分之一。
這樣的合作,除了化解俄羅斯目前的危機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長遠的好處,那就是衝破美國打造的全球經濟體系。
眾所周知,美國手裡靠著美元、黃金、石油一直牢牢的操控全世界,甚至肆無忌憚的將自己的經濟危機轉嫁。
但現在,美國遇到了對手,我國正在積極的和全世界對話,同時構建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市場。
如果中國的計劃成功,那麼,全球的經濟重心將會往亞洲偏移。
經濟的繁榮是一個國家強盛的保證,如果能通過經濟來進一步遏制美國的霸權主義,那麼,今後世界也不會再遭遇俄烏戰爭這樣的危機了。
更準確的說,中國現在對俄羅斯最好的援助,就是讓自身強大起來,徹底打破美國的霸權主義。
因為,我們都看得到,這場戰爭雖然爆發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但本質上還是霸權主義的一環。
只有徹底的消滅霸權主義,才能夠避免更多的衝突。
否則,一個俄烏戰爭結束,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戰爭。
只要以美國為代表的霸權主義還存在於世界,他們就會不斷的利用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來拱衛自己世界第一的寶座。
由此也可以明白,美國為何如此痛恨中國和俄羅斯。
因為,這兩個國家不同於其他小國,他們有一定的實力來反抗美國,制約美國。
可以想像,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徹底在地球上消失的話,那麼,失去對手的美國將會徹底將整個地球收入囊中,全世界的人民都將淪為霸權主義之下的奴隸。
所以,對今天的中國而言,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沒有人能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所能做的,便是盡其所能,走正確的道路。
參考資料:
博聞網《中國已成為了俄羅斯重要的經濟生命線》
新睿視角《俄烏戰爭,中國為何始終保持中立》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