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廢除奴隸制的先驅,用行動證明微弱的聲音也可以改變世界

2021-05-08   夜讀史書

原標題:他是廢除奴隸制的先驅,用行動證明微弱的聲音也可以改變世界

世界上有許多宗教在思想層面影響了社會的變革。十九世紀初有一位虔誠的福音派基督教徒用畢生的精力去實現自己的信仰,廢除英國當時盛行的奴隸制度。他就是英國反販奴運動的領袖——威廉·威爾伯福斯。

威廉·威爾伯福斯是一名英國國會下議院議員(1780年至1825年)、慈善家、廢奴主義者。他出生於英格蘭約克郡,家境優渥。1776年,17歲的威爾伯福斯進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深造,他在那裡結識了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小威廉·皮特(後來成為英國首相),兩人成為終身的摯友。

從劍橋畢業後,威爾伯福斯回到家鄉,登記成為托利黨的候選人,競選下議院議員。憑藉著出色的能力以及家族的財富和人脈,威爾伯福斯成功打敗對手,如願進入下議院,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下議院議員。1784年,威爾伯福斯通過競選獲得約克郡議員席位。威爾伯福斯才能出眾,再加上當時已成為英國首相的小威廉·皮特鼎力支持,許多人都認為威爾伯福斯將成為政壇上的一顆巨星。然而誰都不會想到,一場旅行卻改變了一切。

為了鬆弛一下選戰後疲憊的身心,威爾伯福斯決定到歐洲大陸旅行,他邀請了一位在劍橋非常受人尊敬的教授米爾納同行,這位教授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善於向年輕人傳教。兩人在旅行途中經常交流,威爾伯福斯很快被米爾納所折服,開始與米爾納一起研究聖經。這次旅行給了威爾伯福斯很大的衝擊,使他一度想要放棄政治生涯,做一名默默無聞的傳道者。經過一名牧師的開解,威爾伯福斯才決定通過下議院的力量為廢除奴隸貿易做出貢獻。

威爾伯福斯重新回到議會後,與其他七位議員組成了著名的「克拉朋聯盟」,該聯盟的工作核心就是廢除奴隸貿易制度。當時大部分英國人認為奴隸野蠻落後,等同於「商品」,更何況奴隸貿易利潤極其豐厚。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奴隸爭取平等權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威爾伯福斯還是迎難而上,把廢奴作為一生的政治目標。

1789年,威爾伯福斯和「克拉朋聯盟」的成員們第一次提出廢奴法案,被其他議會成員集體否決。首戰告負並沒有挫敗威爾伯福斯的信心,此後他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提出廢奴法案,只是結果屢戰屢敗。有一次議會對禁止奴隸運輸的法案投票,全體議員都拂袖而去,空蕩蕩的議會大廳只剩下他和「克拉朋聯盟」的成員,但威爾伯福斯內心的堅定信仰仍激勵著他把鬥爭進行到底。

廢奴鬥爭的過程起伏跌宕,充滿波折。在威爾伯福斯和克拉朋聯盟成員們的不斷呼籲下,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逐漸意識到這項制度的野蠻和慘無人道。

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殺的消息傳到英國,此事引起英國貴族對社會變革的極度恐慌,保守派勢力迅速占據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任何變革想法都被視為洪水猛獸,克拉朋聯盟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也迅速付之東流,但威爾伯福斯仍然沒有放棄。

隨著歐洲局勢的逐漸平靜,威爾伯福斯的堅持終於換來了回報。1805年,廢止奴隸交易的法案,在下議院獲得通過,但在上議院被否決。此事標誌著更多人開始認可廢奴運動。

1806年,托利黨政府下台。換上了以支持廢止奴隸交易的威廉·溫德姆·格倫維爾為首的輝格黨政府。威爾伯福斯抓住這個機會,改變鬥爭策略,利用格倫維爾在上議院的影響力,先行推動《廢奴貿易法案》在上議院通過。隨後這項法案又在下議院以壓倒性的優勢通過。從此,《廢奴貿易法案》成為英國的一項法律。

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在當年看似天方夜譚的廢除奴隸貿易終於成為現實。威爾伯福斯從一位血氣方剛的青年人熬成了兩鬢蒼蒼的中年人。他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信仰,最終使無數奴隸重獲新生,他的事跡讓人們相信信仰力量的偉大。同時,威爾伯福斯的事跡也向世人證明,大家都認為對的事情未必一定正確。有時候不同的聲音往往才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