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門見山,聊聊最近大熱的美劇——
《美國夫人》
2020-04-15(美國)
說實話,知道這個劇還是因為一部國產劇《我是餘歡水》。
《我是餘歡水》前一陣備受爭議。
最後那部分關於「女權」的台詞,讓它受到了不少指責和爭議。
關於台詞的真正含義,不多做解釋了。
不過能看出,在當下社會女性平權運動已是主流。
在西方國家甚至可以上升到政治正確。
也因此,女權運動題材的影視劇在近幾年層出不窮。
所以這部號稱是「反女權」的劇作,怎麼看都不符合潮流。
甚至本劇在播出後,女主菲利斯·施拉夫利這個人再度被談及,也引發了不少口水戰。
很多觀眾想不明白的是:
這樣一個遭受非議的女性政治家,為何還要為其作傳呢?
01
若想知道原因,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平等權利修正案》(簡稱ERA)。
在70年代的美國,女權主義者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女權運動。
她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競選總統的黑人女性議員雪莉·奇肖姆和女權領袖歌莉婭·斯坦恩。
她們認為女性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各方面獨立,鼓勵女性走出家庭生活的束縛,與男性並擁有相同薪酬的權利,試圖解決男女在離婚、財產、就業和其他事項方面的法律區別,還有與男性一樣平等的政治權利,反對婚姻束縛,墮胎要合法化等。
並大力推動ERA,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禁止性別歧視,要求一視同仁。
但菲利斯卻一再反對《平等權利修正案》的通過。
她堅稱此法案會剝奪女性的社會福利和保護,讓女性大膽地出去工作,無異於置身危險環境,還會破壞家庭和諧。
除了反對女權運動,她還反墮胎,不認同婚內強姦違法,以及反對同性婚姻等。
這樣的右翼立場,要是在當今社會,怕是能被噴死。
所以當FX籌備劇本並打算將這樣的女性搬上熒幕時,沒有女演員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好在凱特·布蘭切特思考良久,決定出演。
這位演技派大魔王,也不負重望地將這個人物詮釋的很到位。
幾乎大多影視作品中呈現出的歷史人物,或多或少地都帶有點主觀色彩。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是複雜的動物,形象絕不是單一扁平化的。
而且在西方,帶有政治色彩的運動還是更多地服務於權力擁有者。
區別就是受眾群體隸屬於平民階層還是精英人士,分屬保守派還是自由者。
在這樣的前提下去看這部所謂的反女權劇作。
你可能會放下偏見,用更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女權運動的發展歷程及意義。
02
作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反女權鬥士。
雖然菲利斯依靠龐大數量的家庭主婦們,成功讓《平等權利修正案》以廢案告終。
但實際上菲利斯卻是富人階層出身的精英人士。
她是名校的政治學碩士畢業,之後嫁給了一位頗有名望的律師。
雖然婚後生了六個孩子,但也沒放棄自己的政治夢想。
她年紀輕輕就出過四本書,還曾試圖進入政壇。
儘管在兩年的議員競選中,都失敗了。
無奈之下,菲利斯只能暫時囿於廚房與家庭,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
那時候的她,關注更多的還是核戰、軍事、國防之類的問題。
像ERA這樣的法案,她並不在乎那是什麼。
還暗戳戳地覺得這種東西格局太小,難以上檯面。
但是偶然的一次機遇,她改變了自己之前的看法。
某天,菲利斯有幸拜訪了華盛頓的政界名流。
坐在這些大佬面前,菲利斯在談笑風生間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幾番唇槍舌戰,毫不怯場。
但在那些男士的眼中呢,她依舊是個生了六個孩子的家庭主婦。
他們讓她拿筆、做筆記,覺得女人在這種場合只適合干這種活。
經過這次事件,菲利斯終於明白自己競選失敗的原因了:
因為自己是女人!
想想自己多年經歷的種種,在職場上有人對自己揩油騷擾。
丈夫雖然嘴上說支持自己競選,但那不過是虛與委蛇地附和。
更是在自己不想的時候,不管不顧地強行就來。
更別說在自己在選擇的領域能大放異彩了。
其實在當時七十年代的美國,女性想在職場上或者任何領域上與男人平起平坐,幾乎是天方夜譚。
政客們聚會時,就是像菲利斯這樣的人士,都需要好好地扮演妻子的身份,穿著比基尼走秀,美其名曰活躍氣氛。
呵,說是男人的附屬品與面子都是輕的。
作為一名頗具野心的女政治家,菲利斯當然意識到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的女性生存狀況。
她暗下決心要整出點名堂,給那些男人瞧瞧。
但是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菲利斯將目光瞄準了一些精英女士組成的女權組織以及ERA修正案。
這些喊著捍衛女性權益的人士,如今在我們大眾看來,都好有道理。
也是我們常念叨的女性意識的復甦與覺醒啊。
但要知道的是,任何運動、信仰如果不能很好地確定其界線與標準,都易走向極端激進的方向。
就像ERA的發起者們,在種種倡導女性平權運動後,逐漸轉變為傲慢的精英主義。
她們瞧不上為了丈夫孩子犧牲事業的家庭主婦,認為她們是不能創造社會價值的敗類,批判她們為愚蠢而不自知的奴隸。
要知道在當時的美國,家庭主婦約有四千萬人,且婚後老公養家老婆帶娃還是社會的主流風氣。
ERA代表者的不正當發言引起了諸多家庭主婦的不滿。
所以當ERA剛興起時,菲利斯就意識到這會發展成難以想像的極端女權運動。
她果斷地選擇了唱反調,為家庭主婦們發聲。
畢竟曲線救國也是當前實現自己政治夢想的最有效途徑。
03
不過轟轟烈烈的幾十年過去,ERA還是未能在全美通過。
當時菲利斯的反女權運動能如火如荼地展開並取得成功,我想不止是順應民心,還有法案自身存在的致命缺陷。
如果真的將性別平等落實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那麼生理占弱勢的女性將會吃虧。
最簡單的就是女性要服兵役,干體力活。
還有生兒育女多年,無經濟能力的全職太太在離婚後會失去贍養費,孩子的撫養費。
寡婦也沒有了社會保障金。
所以說到底,女性平權也是個複雜的議題。
當然我寫此文絕不是為菲利斯洗白。
因為任何一種維權行動都難做到兩全,任何一個人的行為都不能代表最完整的自己。
就比如,菲利斯雖口口聲聲反對女權運動。
但與此相對,她在政界赫赫有名卻又是女權成功的彰顯。
女權和反女權絕對不是兩個極端的概念。
我喜歡這部劇,也是因為它真正從女性的角度出發,讓我們重新思考「女權」這個問題。
殺姐覺得,所謂的男女平等,也不是簡單的狹隘的局限於獲得與男士同等的機會待遇。
而是可以自主的做選擇。
女性,當然可以選擇拼事業,但是如果自己喜歡去選擇做一名家庭主婦也未免不可。
當然,男性如果願意選擇在家帶孩子,也不應該收到歧視。
可笑的是,像劇里的雪莉·奇肖姆那般認為家庭主婦是蛀蟲的觀點。
即使在現代社會,無論中外都還不在少數。
我們總能看到很多高舉女權的發言。
字裡行間滿是對早早結婚生子,為家庭放棄事業的女性的歧視與謾罵。
還有堅持不婚主義的人到處給熱戀已婚的人洗腦,直言不婚的好處。
女性被家暴就會有一群女性先去攻擊她為什麼要嫁人。
我想她們大概是真的不理解尊重二字。
這樣的激進言行,是否又是對女權的理解出現偏差與矯枉過正。
什麼是女性平權?
真正的女權是在正確認識不同性別的特點後,給予女性自主權,讓她們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
是讓女人做出哪種選擇都不會被歧視。
它難以被定義,但可以由你做決定。
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女強人,不婚者與已婚者。
只要能隨心所欲的做自己。
自由地選擇,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在自己選擇的領域裡發光發熱,都值得鼓勵和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