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有「巨石陣」?神秘的史前石棚下,先民們究竟想表達什麼?

2022-09-03   浩然文史

原標題:中國也有「巨石陣」?神秘的史前石棚下,先民們究竟想表達什麼?

中國也有「巨石陣」?神秘的史前石棚下,先民們究竟想表達什麼?

在動漫《冰河世紀》中,那隻萬惡之源的松鼠有一次為了拿回自己的松果而跌入地心,松鼠在地心中橫衝直撞,竟然在地表撞出了復活節巨石像。這固然並不是真的,但卻蘊含了我們這些後人對於神秘的巨石文明無盡的遐想。復活島巨石像,英國巨石陣,光聽這名字都已經足夠拍一期《經典傳奇》了。史前的巨石崇拜作為人類的共同之處,出現在了世界的多個地方,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自然也不例外。遼南等多地的石棚,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遼南石棚

石棚的叫法因時因地而不同,古稱「石室」,但是因為它的形狀又酷似古代帝王的「冠冕」,所以漢代人又稱它為「冠石」。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因為傳說而稱石棚為「姑嫂石」「石廟子」。也有學者認為這些石棚是作為墓葬區而出現的,所以也稱這些石棚為「支石墓」。但是無論是何種稱呼,石棚的基本形態都是一致的,底部由三到四塊更小的石板豎立支撐更大的石板,頂石一般橫放,石棚整體的形狀看上去就像一座小房子。

石棚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分布,歐洲的丹麥、法國、德國,非洲的埃及,亞洲的敘利亞、土耳其、日本,都曾經發現過石棚。在我國,石棚主要分布在東北以及浙江地區,其中尤以東北遼南地區的石棚最為著名。

愛爾蘭克萊爾郡石棚

石棚的基本形狀雖然一致,但是在大小上仍有較大的差異。後世的考古學家依據石棚的大小將其分為大、中、小三類。大型石棚往往高達2米,頂部橫放的石板長、寬達4米。大型石棚的製造較為精細,石板都有打鑿加工的痕跡,豎立和橫放的石板之間的連接也較為完美平整。大型石棚也往往單獨存在於山丘頂部和台地上,有一種居高臨下的神聖感。

中、小型石棚無論是大小還是做工都比大型石棚遜色一些,中型石棚高約1.5米,頂石長、寬約2-4米,小型石棚高約1米,頂石長、寬約為2米,也因此有學者認為小型石棚是大型石棚的一種退化形態。

現在考古的主要觀點認為石棚的建造時間範圍大概在新石器晚期到春秋戰國時期,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人也對這些形狀奇特的巨石產生過興趣。《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就有載:「時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長丈余,下有三小石為之足。或謂度曰:『此漢宣帝冠石之祥。』」漢代人認為這種酷似冠冕的石頭乃是一種祥瑞,這無疑是從當時「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出發的。

無獨有偶的是,金代文人王寂巡遊遼東地區時也發現了這些石棚,他在《鴨江行部志》中對石棚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己酉游西山石室,上一石,縱橫可三丈,厚二尺許,端平瑩滑,狀如棋局,其下壁立三石,高廣丈余,深亦如之,無瑕隙,亦無斧鑿痕,非神功鬼巧不能為之,土人謂之石棚。」

遼寧鞍山海城析木城石棚

王寂認為,石棚的建造「非神功鬼巧不能為之」,既是對石棚製造工藝的驚嘆,也自然而然地將石棚的製造原因引向了鬼神。王寂的想法是很多古人共同的想法,因此有石棚的地區也流傳著「姑嫂修石升天」和三仙女為比賽而修建石棚的傳說。

姑嫂石的傳說帶有一種懲惡揚善的教諭意味。相傳一個村子裡的姑嫂二人在瘟疫期間上山採藥,一位老者告知她們一顆樹上有一株靈芝,分而食之可治病,單獨食之可升天,小姑子在摘下靈芝之後卻被嫂子設計推下了懸崖,而嫂子將小姑子推下懸崖之後才發現原來靈芝還在小姑子手上,情急之下嫂子也跳下了懸崖。後來老者將靈芝拿到村子裡,並告訴村民姑嫂的事跡,村民聽後十分感動,於是便在山上和山下分別修建了一個石棚,來紀念小姑子和嫂子,而小姑子因為心地善良飛升成仙,但嫂子卻成為了一隻鳥。如今在有姑嫂石傳說的地區,嫂石已經被毀,只有姑石尚存。

而三仙女比賽而修建石棚的傳說更能體現「非神功鬼巧不能為之」這句話。傳說元霄、碧霄、靈霄為爭得神仙排名,便比賽修建石棚,最終元霄耍賴贏得了比賽。對照其他國家的傳說,我們能夠發現三仙女比賽修石棚的傳說並不是個例。朝鮮半島流傳著天上的神仙把桌子搬下人間的傳說,比利時人稱它為「惡魔的石頭」,德國人稱它為「巨人的石頭」,英國人的傳說富有浪漫氣息,他們認為這是一對私奔男女匆忙搭起來的婚床。

影視劇中的三位仙子

無論是什麼傳說,都寄予了古人對於神秘事物的探索,這些石頭是誰建造的?是用什麼方法建造的?進入了科技發達的今天,這些問題同樣困擾著考古學家們,在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已經能夠部分解開一些謎底了。

現在的考古學家一般認為,我國遼南地區的石棚是由古代東夷族的分支東北夷建造的。具體是由哪個部族建造的,尚未有定論,有的學者猜測是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貊族。因為在石棚地區出土的文物與貊族的代表器物曲刃青銅短劍和粗砂陶器十分相近,這為考古學家尋找石棚的修建者提供了關鍵的線索。

據統計,目前在遼南發現的大小石棚已經達到了上百座,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類型最全的石棚遺址。我國最大的石棚要算石棚山石棚,整座石棚加工精細,高達2.3米,頂石長約8.6米,寬約5.7米,而最厚的地方也有半米,重達60噸,這絕對算得上是龐然大物了!《東北鄉土志叢編》載石棚山石棚「可容數人」,並非虛言。

石棚山的石棚一度被當作寺廟使用,清乾隆時期,有人依據石棚山石棚修建起了古雲寺,裡面還供奉著地藏王和觀音菩薩,幾百年來香火鼎盛。但是後期為了保護石棚便拆除了寺廟,只留下了石棚。除此之外,較為著名的石棚還有石棚溝石棚、白店子石棚、小關屯石棚等等。

被當作廟宇的石棚山石棚

目前絕大部分石棚相繼被列為市級或者省級保護文物,也都受到了較好的保護,但還是有一些石棚處於隨時倒塌的危險之中。

破壞較為嚴重的石棚

二、先民們建這個幹什麼?

最讓後人費解的是,為什麼先民們要修建這些巨石?就像當年人們不斷追問為什麼復活島的土著們要修建巨石像,英國的先民要修建巨石陣一樣,今天中國的考古學家們也在不斷追問,為什麼先民們要修建這些巨石建築?

復活節島石像

當先民們在面對電閃雷鳴,生老病死時,他們或許也會思索他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種超越自然的力量支配著大自然,支配著人類呢?先民認為是有的,於是他們極度渴望想要與這股力量進行交流,或者換句話說,他們極度想要把自己內心那種對力量的渴望、崇拜與信仰表達出來。而他們此時發現,人有生老病死,樹木有衰榮,唯有石頭歷經千年不腐不爛,這種永恆的感覺被先民們賦予了神的意義。

女媧鍊石補天,石敢當和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故事,都表現出對於石頭的某種潛意識信仰。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世界的不同區域出現了相同的巨石文明,這些巨石文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先民對於石頭永恆意義的崇拜。從這個思路出發,然後再根據石棚地區出土的相關文物,考古學家們提出了關於石棚用途的三種說法。

首先是作為祭祀場所。這種說法自然而然地貼合了古人對於石頭超自然永恆意義的崇拜,既然石頭被先民賦予了一種神的意義,先民們想要通過巨石和神秘的神明交流的意圖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就是作為部族處理公共事務的場合,這種說法與第一種說法並不衝突,既然石棚在先民的觀念中是最為神聖的存在,那麼在處理公共事務的時候,也可能會藉助石棚背後神明的權力與威嚴,這和明清時期宗族有事一般都在祠堂內解決是一個道理。

最後有學者也認為石棚還有作為部族墓地的功用。據考證,東北夷族曾經盛行火葬,但在火化屍體之前會停屍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就會拿來建石棚,而石棚前的一大片空地則是用來火化屍體的場所。一些大石棚的周圍也會分布著一些中小型石棚,暗示了某種等級墓葬的布局,大型石棚和中小型石棚的布局從而形成了一個墓葬群。但是目前並沒有在石棚周圍發現墓葬和墓葬群,所以第三種說法也並不能被證實。

總之,先民製造石棚的目的依然是個謎,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中一窺古代先民們對於神明和自然的某種崇拜傾向。

早期人類文明總有一種相似性。比如在諸多古老文明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發現先民們對於大水的記載,聖經中有諾亞方舟的故事,中國有大禹治水的傳說,蘇美爾神話中有眾神放出洪水消滅人類的傳說,。

影視劇中的禹

如今世界各地的巨石文明更加印證了這種早期人類文明的同一性。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復活島巨石像、英國巨石陣、瑪雅和埃及的金字塔之外,比較著名的還有墨西哥塔巴斯科石頭雕像。墨西哥塔巴斯科石頭雕像是奧爾梅克文化最為出名的藝術品,該雕像由一顆巨大的岩石雕刻而成,沒有身體只有頭部,雕像頭戴花紋頭盔,面部特徵有點像非洲人。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巨大的雕塑是當時部落的首領,先民建造這個石像很有可能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追思。

墨西哥塔巴斯科石頭雕像

當我們把全球的巨石文明擺在一起來觀察的時候,就會更能理解遠古先民們為什麼要建造這些巨石。無一例外的是,考古學家在對這些巨石文明進行目的推測時,都將其與祖先、自然和神明崇拜聯繫在一起。而先民們對於自然、神明與祖先的崇拜是多位一體的,他們將神明視為自然的統治者,而當親人逝去,或許也已經成為了某位神明。從這個角度來看,考古學家提出的關於石棚的三個用途可以並立而不衝突。

文史君說

巨石身上所蘊含的永恆意蘊,不僅讓先民們所崇拜,也架起了現代人和古人交流的一座橋樑。古往今來,月盈虛,水漲落,唯有石棚聳立在那裡,訴說著先民們的記憶。我們之所以會對石棚有如此大的興趣,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獵奇心理,更是為了理解先民們的所思所想,當他們懷著虔誠的心靈匍匐在這些巨石面前的時候,腦子裡充滿著對於神明、自然與宇宙的思索,雖然這種思索在現在看來尚顯幼稚,但我們又怎麼能苛責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子不會說相聲呢?對於沒有文字傳世的失語群體,考古是我們觸摸先民的最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華玉冰:《中國東北地區石棚研究》,吉林大學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

莊鴻雁、張碧波:《從中國的石棚到歐洲的巨石陣——靈石崇拜文化探秘》,《學理論》2009年第20期。

范恩實:《遼東石棚淵源研究》,《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邵蕊:《試論浙江石棚墓的起源》,《中州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湯隆皓:《遼東半島石棚墓與大石蓋墓的比較研究》,廣西師範大學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

唐建:《遼南石棚:史前文明的神秘遺存》,《光明日報》2021年11月13日第10版。

(作者:浩然文史·景蘇)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