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王寶強到底行不行?

2023-07-09     電影派

原標題:不吹不黑,王寶強到底行不行?

時隔6年,王寶強再度以導演的身份交出了作品:《八角籠中》。

口碑不錯,豆瓣開分7.6。

星爺灑落讚嘆。

同時,這也是他重新回歸現實主義題材之作。

影片涉及的內容相當豐富。

那麼,如何儘可能多地捕捉到它的信息與價值呢?

為此,派爺請來了來自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觀眾, 讓他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嘗試打開這部熱門新作。

第十一期

劇情簡介:

向騰輝(王寶強 飾)曾經是小有成績的格鬥選手。偶然的機緣,他遇到一幫無人照料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山區道路上流浪,以搶劫為生。向騰輝收留了他們,傳授格鬥技巧。既可以為自己謀財,也能給孩子們一技傍身。

後來,孩子們的表演視頻流出,殘酷血腥的打鬥畫面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向騰輝與孩子們都陷入了迷茫,找不到出路……

「很感動,很真實。跟《大鬧天竺》相比,王寶強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完成度很高,他的成長速度可謂是突飛猛進。」

在採訪中,「半個半」難掩驚喜之情。

她在基層政府工作,常年駐村,村子的經濟不算太好,沒有產業支撐,大家都去外面打工,留下孩子們和老人們一起生活。

平時, 她常常接觸到留守兒童,也有細心的觀察——

「由於年幼時父母長期離家務工,很多留守孩子沒有及時、充分地得到過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更是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而這些缺失也無法從陪伴的老人中獲得。」

「 一般來說,這些孩子通常會有自卑、孤僻、叛逆等表現。 」

《八角籠中》前半段也是聚焦在貧困山區兒童的成長經歷上。他們更苦,但也很幸運,向騰輝收留了他們。

談及影片的細節,這方面的內容也更能觸動到她:「幾個孩子剛被收羅到俱樂部的時候,在我們看來很破舊的環境他們也很珍惜,喜歡軟軟的床鋪,喜歡呼呼吹的風扇,喜歡洗完澡後香噴噴的味道……」

以及, 貧窮人家的孩子才會有的克制:「正像影片中馬虎所表現出的,明明喜歡香味,但是習慣了克制,會做出相反的表達『女娃們才喜歡香的』,留守的孩子們也是如此。」

「因為怕自己會失去,會遺憾,經常會把自己的喜好偷偷藏起來,表現得懂事,讓家裡少操心,少些經濟負擔。」

對於這部誠意之作,半個半打出了 4.5/5的高分。

「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大山裡的孩子們和教練向騰輝之間的互相成就。」

「他們都是從窮地方艱難地走出來的,都經歷曲折,但也都靠著自己的拳頭一拳一拳生生鑿出了出路。」

他也說到了遺憾之處:「採訪可以更有深度,但是在這裡感覺到欲言又止,沒有很連貫。」

「永夜紫」是一位寶媽,新聞學專業畢業,從事檔案管理工作。

現在她生活的重心就是女兒佳楠,看《八角籠中》的最大動力也是可以帶女兒一起看。

她深知現實的嚴酷。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像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一樣,是為了三餐果腹而奔波,生為底層大眾,階級的跨越十分困難,許多孩子們生活在貧困和困境中,沒有機會,更沒有資源。」

「即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除了物質上對於孩子們的幫助,他依然不忘幫助他們完成精神上的轉變。」

即使全片沒有大人對於孩子們的說教,但是他用實際行動讓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是格鬥,格鬥是他們擺脫大瀧山的唯一出路!

「向騰輝培養孩子們尋找出路的方式確實給我很深的震撼。」

因為這種真實感和教育意義,她願意給到這部影片 4.8/5分。

作為一個媽媽,她也不忍心讓孩子受苦。

我捨不得真的讓孩子處於困難的環境,只能通過電影,尤其是這種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讓她對不同的世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讓她知道,人和人世界是不一樣的,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

「看完電影以後,跟孩子聊了聊關於現在的生活,還有學習。電影中,向騰輝不僅幫助孩子們學習格鬥技術傍身,還請老師教授知識,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想讓我閨女明白一點, 無論何時,何地,做什麼工作,都是要學習的。

永夜紫還特意提及了印象深刻的片段。

「向騰輝坐在車裡遭遇堵車,街上突然出現的變臉表演,臉譜透過車窗印在了向騰輝臉上,很有魔幻色彩,真的是有點震驚到我。變臉的是表演者,也是現實中的每一個人,我們都在表演著變臉,很諷刺,很魔幻!」

佳楠,在讀小學二年級。

採訪過程中,媽媽永夜紫一直陪伴在一旁,透過她的敘述,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天真的視角。

「向騰輝帶著孩子訓練時,很苦很累。女兒倒是看得很開心,她以為她們在做遊戲。」

不過,蘇木和馬虎由假打突然變成真打時,女兒哭了。我後來問她才知道,她一方面被嚇到,另一方面又在心疼電影里的人物。

現在正值暑假,佳楠在上著補習班。

說到這個,她表示挺有壓力。

媽媽永夜紫帶她觀影,似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看這部電影,我獲得了一些動力。好好學習才有出路。」

佳楠的聲音很稚嫩,說這句話時,聲音洪亮而且堅定。

「不空」是個搏擊手,他去看《八角籠中》主要就是因為動作元素。

在採訪時,他很興奮,因為幾乎沒有在電影院看過類似的影片。

「《八角籠中》的意義就是讓更多人看到了格鬥搏擊,很開心,畢竟現在國內格鬥搏擊都還屬於小眾運動。」

他給影片打了 4/5分,原因也很有意思。

「其實原本想打5分的,但最後一場比賽我覺得沒打過癮,而且最後KO居然沒有讀秒,當時急死我了。」

看這部電影時,他感觸最深的人物是小馬虎。

「我和朋友一起去看的這片,他也說那小伙子長相和性格都和我很像,我平常性格就是很風風火火那種,也倔脾氣。」

他還分享了自己走上練武之路的經歷。

「我是先練的武術,之後才轉的搏擊。12歲的時候因為痴迷武術加上學習成績很差,就和爸媽商量去武校學習。」

「當年去武校讀書,有次看到我爸媽拿出一沓錢讓我交學費,裡面全是幾角、幾塊, 當時心裡真的特別難受,覺得自己特沒用,都想過不讀了。

「那個武校條件也挺差的,現在還能想起來,餐廳破破爛爛,我們跟一群兄弟打了飯就一排排蹲在路邊吃,我們老是說像犯人一樣哈哈哈哈,夏天學校老停水,晚上渴的時候還試過到用鞋帶綁著牙缸到井裡舀水喝,不過那段時間還是挺開心的。」

也是因為這段經歷,他非常喜歡孩子們訓練的戲份。

「壓腿那段很好笑,因為我也是那麼過來的,剛進武校練壓腿痛得想死,但那都是必要的」

「我現在有個絕技叫外擺蓮,也是因為基本功紮實才能使出來。」

說到這裡,他真的很驕傲。

「從武校畢業後,又跟過一個老師,他安排我參加了一檔搏擊比賽,我這才正式踏進這個圈子。」

說實話,練習格鬥就是要肯吃苦,能吃苦,沒有別的辦法。

《八角籠中》最打動他的就是 真實

「感觸最深的地方是王寶強去孩子們家裡那段,孩子是真的苦,很懂他們的心情,因為我也是從山溝溝出來的。」

「我現在最相信的就是我的拳頭,我可以憑藉它衝出自己的路。」

「晝顏」是一位英語老師,她非常喜歡影片的英文名。

「Never Say Never,永不言棄。我覺得跟電影主題非常貼切, 籠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是走不出去的大山,但只要永不言棄,野蠻生長,都會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影片中,孩子們的表演視頻被曝光,打鬥畫面激烈,當時引發了爭議,有人斥責教練在利用孩子,剝奪了他們受教育的權利。

作為一名老師,晝顏有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我認為孩子的教育跟成長不一定非要從課本學校裡面獲取,對於現如今的我們,的確上學能讓孩子們最快速最系統的學習知識收穫成長,但讀書絕不是成長的唯一出路。」

「對於那些大山裡的留守兒童,我相信他們也是渴望在學校里念書學習,但他們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念書對他們來說簡直是種奢望。」

「這時向騰輝的出現對於他們而言就是生命中的'老師' ,讓他們對生活有了希望,而不是去當劫匪,讓他們走上正途,這也是一種成長。」

「他們從格鬥中學會了堅持、努力、拼搏。而這些優秀品質我認為恰恰是我們目前教育行業挺難通過書本教給孩子們的。」

「於他們而言,向騰輝就是他們生命中的重要擺渡人。」

說到這裡,她展開了延伸。

「我們目前的教育確實要關注到這些底層的留守兒童,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相同的教育,我想這也是張桂梅老師一直堅持獻身山區的原因吧。」

晝顏非常欣賞王寶強的真誠態度,也驚喜於當下華語片還在拍這個題材。

「講述了一群無人關注沒人在乎的底層人民拼盡全力肆意生長拼出一片天地的故事,中間還穿插了不良媒體不管青紅皂白僅因片面之詞使男主遭受網暴,也反映了現在的一些社會現實。」

同時,她也有不滿足之處,影片有較強的模仿痕跡,有些情節略顯拖沓。

綜合來看,她的打分是 3.5/5

在最後,她想將《八角籠中》推薦給教育從業者,以及家長們,希望他們帶著孩子去觀看。

「於馬虎他們而言,格鬥是他們的出路;於學生而言,學習是他們的出路。」

「更希望他們能有馬虎他們那種堅持不懈拼盡全力逆天改命的精神,雖然我們選擇不了我們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決定我們的終點。」

看點關鍵詞:

積極、熱血(100%提及)

真誠、王寶強(100%提及)

留守兒童的成長(50%提及)

槽點關鍵詞:

情節稍顯拖沓

爭議點:

故事真誠有回味 vs 社會議題挖掘不夠深入

採訪者提及對標影片:

相關電影《我不是藥神》:劇作和人物都有相似之處

同類定位《摔跤吧!爸爸》:動作勵志片

導演前作《大鬧天竺》:王寶強進步很大

電影派原創策劃,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以上所有內容均摘取自真實用戶的錄音和聊天記錄,電影派保證當中沒有任何曲解、歪曲原始採訪內容的呈現,我們對真實性負責。

希望成為派指數觀眾團成員的,請點擊 閱讀原文,填寫相關信息,我們將不定期邀請觀眾參與我們的活動。

希望下一個不吐不快的,就是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76b9ae50825f1f1d1496e5fdb2d62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