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家方曉莉)
(備註:筆者是一名網文作家,但同時也是古典文學愛好者,去年參與編寫傳統文化方面書目。)
我第一次遇到輿論危機的時候(在頭條),我想看看"@詩道駿言"博士怎麼做的,我覺得他很有文化,修養也很好。
但是,未及試探,詩道駿言博士給我一種態度:不談俗事,但給了我後面再一次得知的一個態度:「不傳話,不站隊,不結盟」,雖然我不記得當時他怎麼說,但大略是這個態度,所以令我備感驚奇。
所以詩道駿言博士給我一種感覺,他雖然身在頭條,但始終游離在頭條之外,保持著一種「世外高人」的形象。
(詩道駿言博士會表達觀點和看法,但他始終游離於頭條之外,不為任何人或者任何意志所動搖,他始終保持一種世外高人的形象。)
那時候我還不太懂。
但因為我多次莽撞和冒失,詩道駿言博士將我提醒,及時拉了回來,所以我內心對他非常感激。
但詩道駿言博士的確也很奇怪,他對於這人世間的紛爭,看得很通透,他給我傳達一種態度:無須理會!
(當然更不在於理會我內心的繁瑣,心想那些紛亂的思緒,那麼多煩惱,該怎麼辦呢?……但我不知道怎麼辦,反正一直學習算了!於是期間靜心在詩道駿言博士那邊學習格律詩詞的文化精神等等……當然也期間向其他老師學習,比如"@文史隨筆"老師等,他的人格修養是很高的,所以我在那邊逐漸被其人君子之風所薰陶……還有其他老師們,我想通過這種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而不再被那些煩惱所困擾。)
(我差不多是在文史隨筆老師那邊逐漸接受他的君子之風的薰陶。
他每天更新的都是令我領悟如何修身養性,在我這一面是如此,當然文史隨筆老師的文學造詣,也是很高的。)
但我內心始終存有困惑:因為一般老師們,他們除非不被輿論所困擾,因此可以保持淡泊的心境,但詩道駿言博士又是如何做到這樣的?
他是沒有煩惱的嗎?……
但我也沒有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因為他每天在更新的內容,一天境界更比一天高,跟很多老師一樣,保持著淡然的節奏,提供專業輸出。
我也看到他在詩詞文學方面的文章,寫得很好,我經常去參悟,並且很有收穫!而他偶爾也會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點評。
風格顯得犀利,也相當中肯,但有時候,也會透露出一絲人情味:而這種人情味,是對世間現象的一種透徹的理解,體現出一定悲憫的感情。
他是一個很有同情心的人。
詩道駿言博士的文章顯得中正而客觀,是一貫的風格。
我印象最深,有一篇文章,是談及詩詞的風格。
那篇文章是《唐詩故事(15)人在羈旅不言愁,王建的《江亭》》:在詩道駿言博士的文章當中,我個人非常喜歡唐詩故事,寫得很有趣!
這篇文章當中提及王建的《江亭》,是這樣的:「水面細風生,菱歌慢慢聲。客亭臨小市,燈火夜妝明。」
其看其人當時之文,截圖如下:
其實我覺得寫文不單單要寫出新意,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更多內容:因為相似的觀點,可能詩道駿言博士此前提過,也是詩詞的對比。
那時候,我忽然發現,一切心中痛快淋漓的感情的,如果不是能夠由生活變遷或變故而帶來的動容,即便再是悲天愴地,那也是令人痛感至深的。
生而為人,我們應當追求平和的境界與理想的人生,詩人的風骨固然重要,但在風骨之外,我們也要愛惜自己,因此追求一種更為中正平和的境界,也許更加能夠保存詩人的風骨,並且使詩人能夠得到更加理想的人生。
所以我那時候再次復盤詩道駿言博士這篇文章,一下明白了!……那這裡是說新意,這分明是通過說「新意」,而表達自己新的人生觀點:也就是理想的人生,它應該有一種中正平和之美,也是沖淡之美。
所以我差不多是那個時候開始理解詩道駿言博士的文品,由此推及其人,從而明白他為何始終保持著「世外高人」的形象。
所以,王建的《江亭》給我一種預示: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一個人學會苦中作樂,而淡看人間的一切,也很重要。
不講自己心中的哀愁而告訴他人,而面對這人世間的美好,又何嘗不是如詩道駿言所言,一個人快樂的人生境界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呢?……只有心境達到了平和的極點,一切歸零之後,才能產生如此的淡然與淡雅之感!
在詩道駿言博士的影響下,我逐漸趨向於文學之學習,並且在文史隨筆老師影響下,也以君子之道,而將自己進行言行的謹慎,加上頭條上還有其他諸多老師們的幫助,我感覺這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逐漸與過去一些內心的難過,而去告別它的悲傷。
即便悲傷和難過,但我在想在學習面前,一切已經顯然不重要了。
因為人與人之間,多的是不能理解你的人和事物,可是,人還是要繼續生活下去,我們要快樂。
擦乾眼淚,還要繼續前行!
近日,我也有仍有煩惱,忍不住與詩道駿言博士傾訴,這大概是第二次,我很想表達內心的看法,也有所吐槽,但詩道駿言博士仍然對此不置一詞。
但其人之通透,又再度闡明他的一個道理:「不傳話,不站隊,不結盟」!這九個字何其熟悉,他對我,對別人,對任何人,也許對於他自己,都是這麼做的。
他從來不與偏見苟合,也從來不願意與邪惡為伍,他也不願意將自己與一切人間骯髒之事予以妥協,所以他無忌諱那一切,他始終做他自己。
他好像在頭條,但他好像又不在頭條之中。
他不參與別人的事情,也不發表其他看法,但對於自己的事情,他也告訴我,不需要去理會更多其他事情,他一貫如此觀點,因為不值得還是其他原因?我沒有深問。
但他用言行告訴我,不需要去理會這些。
而對於我的做法,他的「不傳話,不站隊,不結盟」則提醒了我,對於任何事情,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應該中道而行,倘若不能夠一開始就表明如此態度和立場,那麼這個人將逐漸失去自我,尤其每個人,有自己的主觀情緒或者弱點,也許會在失去立場中,失去自我和人格。
那麼這將對任何一個人來說,是一種傷害。
他沒有發表任何觀點,僅僅闡述他個人原則。
但此闡述提醒了我,是由於我自己失去立場所致,至於後面失去人格和自我,也是情理之中,而我的吐槽,也變得沒有理由。
他看起來的冷漠,但實則與一切詭譎之計或者一切不明所以的預謀或者其他誤解,而將其排斥在外。
他是真的冷漠嗎?並不是。
他也多次幫助於我(甚至有的幫助是我後來才知道的……內心非常感動。但他不會明說。而他的提醒,要是別人,可能就不提醒了。),無論古典詩詞上的請教,還是其他方面,給予我最真誠的鼓勵,以及最專業的指點!並且還讓我別客氣,但我實在是愧不敢當,作為這邊的一名網絡學生,我受他教益頗多!
(而他寫的文章,無一不可以看出他對民眾對女性尤其是深受封建主義迫害的女性們的同情,以及很多事情的關心。
他並不是我一開始認為他完全不關心大家命運的人,而是他不關心那些讓人難過的情緒,而將其忽略掉罷了。
他的文章總是那麼關心民生,給我最深的體會。從中學習中正平和之美。)
我曾不理解他為何能夠冷漠面對這人世間一切艱難和痛苦?當時無法理解。甚至他也讓我不要去理會那些人生之煩惱。所以我也專注向學。
但這一次,我也再度明白,任何人應該審視的是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別人。
他告訴我的「不傳話,不站隊,不結盟」原則,事實上就是他個人的人生準則,是他面對人生艱難和痛苦的一個準則。
而我從這個準則中知道:這是一種「苦難的藝術」。
(願看此文者,兔年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工作順利!家庭美滿!)
所以我從中反省:我非完美,但我可以學著跟他一樣,以其原則而貫徹己心。
「不傳話,不站隊,不結盟」:以此方式而契入人生。
這並不是拒絕幫助他人或者其他人,而是保有自己立場,不與任何人苟合的一種狀態:當然我不苟合,但是人一旦進去失去立場,無論被動或者主動狀態,可能很多時候,就由不得你說了。
而一個人想要保存獨立的人格和自尊,也許永遠需要記住這九個字。
「不傳話,不站隊,不結盟」:我會永遠記住這九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