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專門就服務消費發展作出系統全面部署的政策文件。意見將對老百姓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如何落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意見圍繞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增強服務消費動能、優化服務消費環境、強化政策保障等6個方面,提出了20項重點任務,支持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說,出台意見主要目的是通過優化和擴大服務供給,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服務消費需求。
著力培育餐飲消費熱點
餐飲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緊密關聯,同時也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最大的品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餐飲收入5.29萬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0.4%,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28.2%。今年上半年,我國餐飲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王東堂表示,接下來將從加快政策落實落地、著力激發消費活力和積極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三個方面促進餐飲消費高質量發展。
「提升餐飲服務品質,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廚、名店」「培育特色小吃產業集群」「支持地方開展特色餐飲促消費活動」……意見對促進餐飲消費作出明確部署。王東堂說,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著力培育餐飲消費熱點,還將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推動提升餐飲業數字化水平,積極優化餐飲業營商環境,規範行業經營秩序。
擴大養老托育、家政服務消費
2023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達到21.1%。大力發展銀髮經濟,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推進公共空間、消費場所等無障礙建設,提高家居適老化水平……意見對促進養老服務消費提出一系列要求。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永新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重點圍繞促進養老服務供需適配、培育養老服務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加強養老服務消費保障、優化養老服務營商和消費環境四方面抓好工作落實。
李永新說,將創新「智慧+」養老新場景,運用智能技術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發展「行業+」養老新業態,推動養老服務與物業、家政、醫療、文化、旅遊、體育、教育等行業融合發展;拓寬「平台+」養老新渠道,借力平台經濟優勢,更好為老年群體提供便捷化、個性化養老服務。
意見提出支持家政服務消費。王東堂表示,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深入推進家政興農行動,鼓勵更多農村轉移就業人口從事家政服務。為家政服務員提供免費的線上培訓。
此外,還將推動制定若干關於家政服務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例如正在制定《0—3歲嬰幼兒居家照護服務規範》和《母嬰護理服務質量規範》兩項國家標準;加快推進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建設,依託「家政信用查」平台,推進電子版居家上門服務證,方便消費者直觀查驗,更加放心地消費。
三方面舉措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
今年以來,文旅消費領域精彩紛呈。意見還涉及文化和旅遊多項重點任務。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負責人馬力說,文化和旅遊部將從三個方面重點發力。
豐富消費惠民活動舉措——持續開展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鼓勵各地制定實施景區門票優惠、文旅消費券、滿減優惠等多樣化惠民舉措。推進文旅融合及與促進餐飲、住宿、體育、數字、綠色、健康消費等產業一體推進。
提升文旅產品供給質量——擴大文化演出市場供給,推出更多精品演藝項目。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發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創意項目。實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閒工程和鄉村旅遊提質增效行動。豐富數字文化產品供給,加快發展沉浸體驗、劇本娛樂、數字藝術、線上演播、郵輪遊艇、房車露營、低空飛行等新業態。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
優化文化和旅遊消費環境——開展文化和旅遊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提升文化和旅遊項目建設運營水平和消費體驗。宣傳用好免簽政策,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增加多層次、高品質的入境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
內容來源:新華社
編輯:吳麗莉
校對:肖斐予
責編:李思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62bb5d4519fea83e824d7c9a14501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