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建築行業是全球範圍內數字化、自動化程度較低的行業之一。中國多數建築企業「大而不優」,技術工藝仍處在「搬磚頭、扎鋼筋、澆混凝土、裝模板」的水平。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碧桂園緊扣行業痛點,發揮自身優勢,2018年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研發應用以建築機器人、新型裝配式建築、BIM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建造體系,也再次引領建築行業變革。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從最新的碧桂園財報中,我們不難看到行業龍頭的實力和底氣,也不難想像出一台台建築機器人走進建築工地,充分解決企業用工荒這一難題,還能實現安全、質量、時間和效益的完美結合。
樓市資本論認為,碧桂園向科技「智造業」進軍的邏輯有三:順應時代發展、行業增效和持續賦能行業數字化。
【一】大象視角:瞄準機器人產業布局
2021年,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額5580億元,依然穩居行業第一。全面錨定國家城鎮化建設持續發展的大戰略功不可沒,跟隨棚改政策、城鎮化紅利進軍三四線的房企很多,但真正堅持下來並且長期看好三四線的並沒有幾個。而碧桂園近期發布的年報顯示,來自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額占比達68%,有161個城市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其中有13個地級市的市場占有率大於20%,55個城市的市場占有率在10%至20%。
去年,碧桂園實現凈經營性現金流為正,截至報告期末,帳面現金餘額1813億,現金短債比高達2.3倍;凈負債率為45.4%,較上年底顯著下降10.2個百分點;扣除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從2020年底的80%下降為74%。
當碧桂園第一次打出「機器人建房」的口號時,很多人都把這視作一次華而不實的資本「噱頭」。但在樓市資本論看來,碧桂園在房地產發展的戰略邏輯與其進軍「智造業」是一脈相承的,就是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滿足市場需求。這也是碧桂園在深悉建築行業特性後所作出的極具前瞻性的探索。
建築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2020 年約占GDP 份額的26%左右,但整體大而不優。資料顯示,建築行業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從事建築行業。碧桂園大規模使用建築機器人,解決的正是建築工人干髒活、干累活、干危險活等行業痛點。
碧桂園建築機器人列陣
作為全球首家嘗試用機器人大規模、系統性地完成建築施工大部分工序的企業,碧桂園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博智林在沒有行業借鑑經驗的情況下,從2018年7月成立時算起,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實現了建築機器人從自主研發、小批量生產到工程測試、工程服務及批量化商用,並進行了全面的端到端規劃及實踐,取得階段性成果。
工作中的碧桂園機器人
樓市資本論認為,身處博弈日趨加劇的時代,碧桂園則將憑藉其一貫領先的戰略布局,以規模優勢結合機器人建房的廣闊成長空間,進一步提升市占率和縱深能力,繼續保持高成長。
【二】博智林累計應用施工超700萬平米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通過高科技數字化手段,突破行業傳統招工難,產品性能差、效率差等普遍難題,推進智能化蓋樓方式已經成為建築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布局機器人賽道的碧桂園正是如此。
展會上的碧桂園機器人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對於建築機器人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四年。今年,他在兩會上帶來的提案,主題是《關於加快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助力「雙碳」目標、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2年2月,碧桂園於2018年成立的建築機器人公司(博智林),已有21款建築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5個省份超35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750台,累計應用施工超700萬平米。此外,還有博智林在研建築機器人近50款,其中絕大多數機器人通用於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築施工。
今年2月,作為全國七大智能建造試點項目之一的碧桂園廣東佛山鳳桐花園項目兩項經驗做法「測量機器人和智能測量工具」、「施工機器人和智能工程機械設備」,入選了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
對此,亞布力智庫專家武亮表示,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將對我國建築業在管理體制和建造模式,效率不高的問題;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建造推進總體滯後等問題的解決,起到突出的引領帶動作用。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2022年註定是行業深度大變局的一年。只有像碧桂園這樣重視生產效能,又在探索行業新模式的房企,才能不斷成長、活得更好。
【三】大象起舞:領航智能建造時代
不得不承認,在面向數字化、智慧化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中,如何依託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數位技術轉型升級,發展更高水平的先進位造業,已成為各國戰略共識。
對於房地產來說,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也提上日程。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早早布局機器人的碧桂園,也再一次成為行業的先行者。
2021年12月30日,碧桂園在汕頭金平項目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築機器人」多機施工系統的驗收,共有8款施工機器人、6款運輸及上料機器人、5款集中工作站開展多機協同裝修施工作業。這項實踐在國內智能建造領域屬於首創,對於中國乃至全世界建築行業具有巨大的示範意義。
工作中的碧桂園機器人
基於此,博智林首次跑通了裝修階段端到端的智能建造生態實踐,初步構建了完整的全周期施工閉環。這意味著,博智林已經能夠在特定施工階段通過科學鋪排施工工序,讓多台建築機器人像流水線一樣進行自主施工作業,向著智能建造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要知道建築機器人若得到規模化使用,不僅將降低建安成本,大幅提高碧桂園的銷售毛利率;更重要的是,也為國家「雙碳」目標之下建築業的轉型升級,做出了切實可行的探索。
踏准行業趨勢和國家大勢的碧桂園,無疑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與地產主業形成良好協同,成了促進其轉身的強大力量。
樓市資本論認為,通過前瞻性布局機器人產業,碧桂園在為地產行業解決痛點的同時,也是一次充分挖掘市場增長潛力的戰略行動。
在房地產進入黑鐵時代,並向先進位造業靠攏的當下,積極布局機器人賽道、為行業變革提前做出應對的碧桂園,無疑將鎖定充滿想像力的估值空間,也將推動整個行業更進一步的高質量發展。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作為龍頭房企,碧桂園從來沒有把自己局限在老本行,而選擇在機器人、現代農業乃至教育等更廣泛的領域進行跨界探索,希望用科技、情懷等真正可穿越周期的力量來提高生產力,從根本上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這樣的發展邏輯下,即使規模堪比大象,轉身跳舞也會流暢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