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思維固化,限制你的人生

2023-08-09     筆記俠

原標題:別讓思維固化,限制你的人生

《更新書堂》·第374 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書籍

《理性的邊界》諾桑·亞諾夫斯基

責編| 嘯天

第 7611 篇深度好文:2994 字 | 8 分鐘閱讀

1998年春天,大英圖書館新館正式落成,要從倫敦整體搬到聖潘克拉斯。可1400多萬冊圖書,單是搬運費用,至少需要350萬英鎊。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館長,有什麼省錢的好辦法嗎?是動員員工和家屬?還是尋找更便宜的搬運工?

拿破崙·希爾曾說過:「我們唯一的局限,是思想。」如果一味地堅持「搬書」的思維,恐怕很難找到更優解。後來,一位圖書管理員毛遂自薦:「我有辦法,只需付給我150萬。」

第二天,各大報刊的頭版上都有一則消息:即日起,大英圖書館向全民開放,市民可無限量免費借閱,唯一的要求是,從舊館借書,到新館還書。

消息不脛而走,圖書館門庭若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藏書就得以順利轉移。

真正的高手,懂得給思維換個賽道。

把「搬書」變成借書還書,一個點子,就搞定了別人搞不定的難題,順便讓自己成了百萬富翁。

很多時候,同一件事,交給不同思維模式的人去做,結果可能天差地別。正如劉潤老師所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認知,認知的根源,是思維模式。

一、你的思維,決定成敗

知乎上,曾有一道華為的面試題爆火出圈:一頭自重800公斤的牛,怎樣通過一座承重700公斤的橋?

網友們的奇葩回答可謂是腦洞大開。

有人說,把牛「大卸八塊」,散裝運輸;有人調侃,拖著牛996,瘦到700公斤,就能順利過橋。

一位華為老司機的回答,讓人看了醍醐灌頂。看似刁鑽的問題背後,公司真正考量的,是應聘者的思維和認知。

如果你能提出新穎的思路,大機率適合做項目對接。

如果能有分析和思考,給出具體解決方案,或許是個不錯的產品經理。

只有能夠看透考題,把著力點放在挖掘客戶需求,結合當下資源,提出可實現的全案,才是能夠帶團隊做項目的頂流人才。

可見,答案本身並不重要,「解題」思維才是最大的考驗。

而這背後,是學識、閱歷的積累,歸根結底,還是思維與認知。

在創投圈裡流傳著很多「鷹眼」投資人的故事,那些在早期就能夠看清項目「本質」的投資人,無一不是思維認知的高手。

在京東、淘寶、天貓瘋長的年代,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震,發掘了拼多多獨特模式下的機會。黃崢既不追馬雲,更不仿劉強東,而是在三足鼎立的夾縫中,打造「反京東的淘寶升級版」。

基於這樣的判斷,張震一路從A輪跟到D輪,拼多多上市後,高榕資本收益高達40多倍。

無獨有偶,位元組跳動的天使投資人曹毅也有一雙「鷹眼」。

他自立門戶後第一個項目,就遇到了張一鳴。

即便當年騰訊和百度在同一方向上,試水了幾十個項目都以失敗告終,但曹毅還是看準了「推薦是搜索的疊代」,這一不可逆的趨勢,和張一鳴深聊了8個多小時,就拍板決定要投。

這個項目,也讓曹毅的源碼資本一戰成名。

稻盛和夫說:「成敗的關鍵,在於思維方式。」

思維決定認知,左右行動,影響成敗。

很多人都在同一起點,同時出發,但思維與認知的差別,會讓每個人做出不同的選擇,走上不同的路徑。

二、別讓思維局限,毀掉你的人生

這一部分有點亂,如果沒有看過這個劇的話會覺得有點跳躍,不能默認讀者都看過。再捋一捋吧。

在《天道》電視劇中,女主芮小丹說過:「但凡不是我覺到悟到的,別人都給不了,給了也拿不住。」

看到身邊的人經歷生死、背叛、大起大落,她才明白,受困于思維的牢籠,註定會是悲劇收場。

劇里的劉冰就是這樣。

他原本是一家唱片店的小老闆,精明,市儈,總想找機會發大財。

在收購二手唱片時,他結識了男主丁元英。老丁因為一時周轉不靈,只能靠變賣自己收藏的原版唱片維持生活。在劉冰眼裡,丁元英不過是個落魄的音樂發燒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冰發現自己的兩個好兄弟也認識丁元英,還把丁元英奉為「高人」,想盡一切辦法說服丁元英一起創業。

劉冰半信半疑,可看見兩人紛紛拿出自己的家底,信心滿滿要大幹一場,他也跟著動了心思。儘管對商業模式一竅不通,但他不想錯過賺大錢的機會,千方百計混了進去,成了創業團隊里一位小股東。

然而,兩年多的時間裡,劉冰整日混吃混喝,從沒把心思放在公司業務上。

思維的局限,註定他走不了多遠。

一次,公司產品低價衝擊市場,惹怒了行業老大,被對方告上法庭,索賠600萬元,公司面臨破產的危機。

為了不讓自己的錢打水漂,劉冰和兩位兄弟立刻要求退股,拍拍屁股走人了。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一切不過是丁元英給競爭對手做的局。公司很快順利脫險,還逆風翻盤,市值飆升超過千萬。

不到一個星期,劉冰里外里損失了70多萬,憤怒、懊悔、更多的是不甘心。但他沒有反思自己的問題,一心認定是被人算計,敲詐勒索試圖報復,最終走投無路,跳樓自盡。

當初靠運氣僥倖得來的,終究靠實力輸了回去。

不禁感慨:「只有自己覺到、悟到,才能真正做到、得到。」

受困于思維局限的人,很難等到命運預設的種種嘉獎,輕則碌碌無為,重則毀掉一生。

正如丁元英所說,「扒著井沿看一眼,再掉下去。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裡陷了一截。」

三、打破思維局限,走出人生困局

許多時候,走不出命運的困局,只因陷于思維的局限。

而解鎖困局的鑰匙,就藏在思維里。

打破固有思維

1945年,雷諾原子筆橫空出世。

雖然比鋼筆更便宜、更便利,但每支筆寫到2萬字後,筆芯上的滾珠磨損會導致漏油,原子筆因此一度滯銷。

各大廠家不惜血本,改善滾珠的生產工藝,尋找更耐磨的金屬材料,成本越來越高,根本行不通。

然而,一位名叫田中的銷售員提出,只需控制筆中的油墨,讓油墨只能寫到2萬字,滾珠沒到磨損點,漏油的問題就不存在了。

困擾無數專家的難題,就這樣輕鬆被化解。

可見,困住你的,不是能力,不是環境,而是固有的思維。

真正的高手,從不會一條道走到黑。

推倒思維的高牆,跳出思維定式,才能找到正確的路。

改變舊有習慣

王小波在他的書里寫道,「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每天面對同樣的人和瑣事,總是按部就班,容易習以為常。

這就好比,習慣拿錘子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

不如從日常小事做起,嘗試改變習慣。

換一條下班回家的路,試試撞色搭配的衣服,學做幾個新菜,讀幾本不常涉獵的書......

就像切楊桃時,豎著下刀則平平無奇,但橫過來切,卻能收穫一顆顆晶瑩的五角星。

當生活充滿未知,微小的改變和不確定性,會刺激大腦,也能激活思維。

擺脫經驗主義

巴菲特喜歡麥當勞的漢堡,鍾愛麥當勞的股票,更愛講麥當勞的故事。

多年以前,麥當勞提出「奶昔銷量翻倍」的計劃,可花大價錢請來的調研公司,還是老一套的「促銷」方案,效果差強人意。

一位名叫傑拉德的實習生,卻從顧客身上動起了腦筋。

他發現早上8點,銷售量最多,原來,顧客最喜歡,在上班路上來一杯。

於是,麥當勞改良口味、升級包裝,還設計了奶昔「綠色通道」,快捷便利,顧客的選擇更多。

傑拉德跳出經驗主義的陷阱,探究問題根源,輕鬆搞定銷售目標。

《理性的邊界》一書中提到:我們對世界了解得越多,越深入,對自己的無知,越自覺,越清楚。

人人都有思維的局限,只要勇於破局,就不會出局。

寫在最後

特別喜歡董宇輝的一句話:「如果思維是一堵牆,世界就在牆的另一邊。」

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次選擇,都取決于思維與認知。平庸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卓越的人改變思維。

餘生,願我們都能打破思維局限,重新認知自我,活出精彩人生。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俠第二屆智能新商業大會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53899e838abf457c33a56f17795ef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