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騙局!專坑愛娃媽媽
一切為了孩子。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句話成為了孩子的緊箍咒。
如今,甚至成為了騙子「靈感的來源」。
近日,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專門針對家長的詐騙案,3名主犯因犯詐騙罪被判刑。
該團伙虛構了一個『少兒藝術之星大賽』,以投票為名,讓家長花錢刷禮物為孩子拉選票,共收益1400多萬元。
涉及金額之大,人數之多,讓人瞠目結舌。
事情的開始,要追溯到2021年5月。
當時,鹽城市某藝術培訓機構負責人收到了一項比賽邀請,對方聲稱是「少兒藝術之星大賽」的網絡賽事組委會,熱情地邀請該負責人參加比賽。
為了增加說服力,對方不僅發來了製作精美的官網海報和明星視頻,還承諾這是一場全國性的網絡公益比賽,不收取任何費用。
如此具有吸引力的條件,很難不讓人心動。
加之機構負責人也希望借比賽增加表演經歷,提升機構知名度,因此沒有多少猶豫就接受了邀請。此後,陸續有25個省市的多家培訓機構接受了邀請,上萬名學生參加了比賽。
之後,賽事組委會將報名孩子的作品做成連結,讓家長們發到微信朋友圈裡拉票。
到這裡為止,一切都很正常。
但很快,有家長就發現了貓膩。
按規定,每場比賽只有3天時間,而主辦方將網上投票限定在800票/天的上限。也就是說,每一名學生一場比賽下來,最多只能獲得2400張選票。
而與此同時,主辦方「及時」開通了刷禮物通道,刷5塊錢就可以獲得500張選票,花錢越多選票越高。
有了刷禮物這一環節之後,比賽開始變得硝煙味十足。
為了讓孩子取得一個好名次,家長們都絞盡腦汁為孩子拉票。一旦發現孩子的票數落後了,就開始層層加碼,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瘋狂刷禮物增加選票。
其中一場比賽,家長們刷禮物的金額就高達13萬元。
活動歷時8個多月,主辦方一共開展了2500多場比賽,共收益1400多萬元。
有人說:「靠花錢刷禮物拉票,一看就知道有問題。」
「這些家長太盲目了,愛令智昏。」
道理說起來都懂,但實際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很難保持冷靜。在那種刻意營造出的氛圍感中,讓人不由自主地被推著往前走。
希望給孩子更多發展機會、盼望孩子出類拔萃的願望,讓家長們被蒙蔽了雙眼。
而類似以培養孩子藝術技能為名、實詐騙之實的案例,遠遠不止這一例。
今年8月,廣州不少電視台,都收到了家長的投訴。
很多家長反映,在逛街的時候,有人拿著攝像機和麥克風采訪小朋友,說是某檔少兒欄目,正在進行少兒節目的海選。
這些人佩戴著工作證,麥克風上貼有某某電視台節目的標識,聲稱自己是某某少兒欄目的工作人員海選小演員,隨機採訪孩子幾個簡單的問題。
等孩子回答完問題後,這些工作人員就大誇特夸孩子活潑機靈可愛,有藝術天賦,是顆好苗子,值得好好培養。
還夸孩子長得好看,並且邀請家長帶孩子去指定的公司地址試鏡。
有家長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參加了小演員選拔,還交了19800元給機構。
費用包含影視技能指導、節目及影視策劃、食宿、製作、包裝、宣傳、推廣費用等。
但是,後續的課程培訓,所有內容都沒有視頻或相關資料反饋給家長。有家長訴苦:孩子去上了7節演員培訓課,但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
培訓效果可想而知。
而不久之後,就有報導稱,這些外出採訪和自稱編導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暑期兼職的大學生,並非自稱的什麼電視台員工,而他們的任務,就是邀約兒童和家長到商業機構參加「試鏡」。
機構培訓他們專業的話術,要求每個人完成20個任務量。而接受調查時,他們都完全沒有侵權這一意識,只是為了2000+元的工資和實習證明。
有記者為了摸清情況,假裝自己是應聘的,來到某大樓的一個少兒節目組應聘編導。
對方告訴他,這棟大樓里有多個不同的少兒節目組,均採用類似海選的模式。編導的目的就是讓小朋友和家長來這裡,目的就是讓他交錢,讓小朋友參加他們的節目。
還說:「我們所有後期談單的導師,做這行三年到五年起步,功底非常強。」
無論表面說得多麼冠冕堂皇,實際目的就是一個:騙家長交錢。
「100%上鏡,100%播出。」
2019年暑假,一家長被某機構的一句承諾吸引,當場交付了13000元,為孩子簽約了某機構的系列微電影拍攝項目。
然而微電影殺青之後,演藝公司卻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拖延播出日期。
轉眼大半年過去,合同都已經到期了,電影還是杳無音訊。
最後,家長們沒等來電影播放的那一天,只等到一個「片子丟了」的通知。
原因是:他們把片子承包給了第三方來製作,由於停電,拍攝的9部微電影中的4部影片的母片已經全部丟失,而其他影片,則用一個視頻網站連結草草交待。
家長們蒙了。
「它給了我們每個小朋友一個夢想,不管多辛苦只求一個結果,沒想到他們竟然用這樣的方式,把夢想無情地毀掉了。」
參與拍攝的6個孩子的家長氣憤不已,把這家演藝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全額退款。
而演藝公司拒不退款。
理由是:第三方把母片丟失屬「不可抗力」,而其他幾部電影已經「播出」。
還大言不慚地說:我們上面是說100%播出,每個人對「播出」這個理解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承諾在電視台播出,那我們就是違約的。
但這個播出就是在平台上播出,在群里播出,它也是屬於「播出」的這個範圍。」
不過,狡辯無用,法律自有公道。
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做出了判決,判定演藝公司退還全款。
但事實證明,入坑容易出坑難。
能維權成功的實屬幸運,更多的家長遭遇的是培訓機構人去樓空、維權無門的困境。
深圳一位王先生,和女兒在逛商場的時候,被某公司「星探」看中,然後邀請試鏡。
在對方巧舌如簧的鼓動下,王先生繳納了6800元的培訓費,並幫女兒選擇了3門課程:分別是T台、主持和影視表演。
然而不久後,王先生就發現,女兒實際上課的質量和上課環境,和當初對方描繪和承諾的效果相差很大。
女兒說,平時上課,老師就是教她模特步,也就是貓步。
前期上的七八節課,全部都是走貓步,其它兩門課程壓根沒有上過。
而上課場所也相當雜亂。
孩子說,課室的沙發上經常放置著很多一次性杯子,沒有喝完的水杯裡面煙頭四散。
當時,雙方合同約定是一共給孩子安排60課時,但實際上孩子只上了8節課,之後再也沒有安排課程。
和王先生同一時期報名該公司的劉女士,也幫女兒參加了這家公司的劇組選角活動,在雙方簽署的合同中,對方承諾會提供某微電影的試鏡。
對方稱,劉女士女兒的角色是特約角色,費用19800元,可以進劇組3次。
但是,直到這部微電影已經殺青,這家公司仍然未兌現承諾。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女士發現,當時承諾給女兒試鏡的微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就殺青了,卻仍在招募小演員拍攝角色。
劉女士崩潰了:選的角色人家戲都已經殺青了,怎麼可能兌現?
事情曝光後,有不少像王先生和劉女士一樣給孩子報名參加了這家公司培訓的家長接受了採訪。
他們說:當時之所以報名這家機構 ,就是該公司宣稱和多家電視台有合作,並且承諾會安排孩子參加電視台的海選試鏡,但是後來就不了了之。
之後,有家長一怒之下,向深圳市消委會進行投訴。
消委會介入調查後,發現該公司和宣傳中的電視台並沒有合作關係。
80多位家長表示強烈不滿,要求退費,而對方則以各種奇葩理由推託。甚至還破罐子破摔:你把我送進派出所了,把我帶到法院去了,能幹啥嗎?
此後,直接玩起了失蹤遊戲,一夜之間人去樓空。
有記者前往這家公司,在來不及收拾走的垃圾當中,發現了工作人員遺漏的「話術單」,上面詳細說明了搭訕方法和話術。
以及面對客戶的不同提問時,應該如何作答的套路。
比如:員工打電話,必須表明是某某電視台或某某劇組身份,增加說服力。並且強調給孩子安排的海選和試鏡都是免費的,即使選上了,也不收一分錢。
並且,在與家長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絕對不能提到費用,要打消家長的顧慮和警惕,引導家長一步步入局。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某員工的筆記本上,不僅詳細記錄著家長的聯繫方式、還有家長汽車品牌、甚至工作情況,以此來判斷客戶的經濟水平。
還有關於員工的獎懲細則:
來訪5個以下客戶罰款100元;來訪12個獎勵200元,來訪越多獎勵越多。
赤裸裸的行騙。
除了藝術培訓班,這些年針對孩子的各種騙局,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比如2021年,有花都的李女士報料稱,當地有培訓機構開班傳授「透視神功」。
稱孩子蒙上眼睛,就能「遙感」圖片上的數字、蒙眼拼魔方等,該機構表示,只需要花13000元,並且保證學完40課時後,就能擁有超能力。
李女士的母親交了好幾千元,要弟弟參加課程,哪怕家人朋友勸她,她也不聽,還說孩子達不到效果,是因為還未達到「境界」。
後來,花都區教育局介入後回復,該公司屬於科技類別,不具備向教育局申請辦學許可證的基本條件。
2020年,鄭州某公司還推出了一款名為「育龍鳳啟智裝備」的神奇產品,聲稱孩子每天戴耳機聽50分鐘後,再戴上眼置,僅憑聽和聞就可以識別出卡片上的圖片,長期佩戴可以達到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效果。
記者親自試驗後才發現,其實眼置下有小洞,可以看到卡片上的圖片,根本不是商家鼓吹的什麼神奇功效。
還有重慶有商家推出一款價值3990元的耳機,說戴上耳機後人的大腦就會得到開發,還有蒙眼透視識字功能。
一位顏女士買了後發現,戴上眼置後,透過鼻子旁的一道縫隙,外面的情況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類似這種打著「啟智」標籤忽悠學生和家長的「神器」,不在少數。
為什麼這種明明漏洞百出的招數,卻能屢屢得手?
其實,就是戳中了家長望子成龍、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託於產品神效的痛點。
而孩子們呢?為了取悅用心良苦的家長,明明戴上眼置就識破了騙局,卻「看破而不說破」,只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
所謂「神通」,不過鬧劇一場。
電視劇《人世間》中有一句台詞:「孩子若是平凡之輩,那就承歡膝下;若是出類拔萃,那就展翅高飛。」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個性和無限的可能性。
當我們學會等一朵花開,等一陣風來,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騙子們終將無所遁形。
——End——
本文作者 | 南瓜先生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