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媽媽我也想要時」,我們該怎麼回答?

2023-07-09     安茜聊生活

原標題:當聽到「媽媽我也想要時」,我們該怎麼回答?

這十幾年來,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讓不少家長都漸漸的焦慮起來,各方各面的都在宣傳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的開頭吃虧,所以作為家長,想要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一切,從物質到各項孩子的需求,別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絕對不能少的這種心理熊熊燃燒。當我們聽到"媽媽,這個我同學他們都有,我也想要"的這句話時,總是會想那就給孩子買了吧,那麼,這真的對嗎?

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發展,往往在達到自我認同前,總是因為環境的影響而趨向於集體的認同更多一些。會因為身邊的種種影響,而認定他人所得到的一定是好的,對自己沒有而大多數人擁有的十分介意,會通過不同的方式達到趨同這一目的。想必聽到這裡家長們都覺得有些似曾相識,自己的孩子是否也因為沒有出國玩兒而別的小夥伴都出去玩兒和自己提過要求呢?自己的孩子是否因為沒有擁有一套樂高的玩具而和自己爭吵的?自己的孩子是否說過"別人都有,我也想要"這種話呢?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對這樣的話都絕對不陌生,也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在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都儘量的滿足自己的孩子,可是這樣做真的就是為了孩子好嗎?

其實我們心平氣和的想想,在當代的教育里我們這樣的做法只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未來更好的機會,但是與此同時,這嚴重的造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同時讓孩子錯誤的趨同,喪失了自己的獨特性,所有的孩子都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力前進,可是明明有的孩子就並不適用於學習,但是作為家長並沒有給孩子過多的選擇,這樣就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能坦然的面對任何失敗,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就應該像身邊所有的孩子一樣有所成績,而學習上的失敗往往會讓孩子陷入失落的情緒中,這都是十分常見的,而原因所在,就是從小的自我認同感缺失,在集體的生活里,孩子很難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他們跟風買各種各樣的東西然後置於一旁,所以他們熱衷於和身邊的人保持一致,所以他們在沒有目標之後會悵然所失,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步入大學以後茫然不已,在只學著忙著跟從的這些年裡,他們失去了對自己價值的認知。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對於孩子來說他的需求我們儘可能的要滿足,但是當孩子需要的東西只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有的時候,作為家長就應該仔細考慮,這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必須的嗎?孩子需要的對於他來說是真正的想要還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前者想必作為家長不用說也會盡力的滿足孩子,而後者我們大可不必過度的勉強自己而滿足孩子。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在自己的心中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我們卻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同千萬孩子相同的那一個,所以我們總是忘記孩子真正想要的選擇是哪些,恰恰對於孩子,有著正確的對自己選擇的認同是十分重要的,這意味著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自己所做的選擇。所以,當我們在聽到"媽媽我也想要時"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和決定來引導我們的孩子,從而在將來為孩子形成正確的格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316747faaedfbda12b35efe0c396e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