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勇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召開

2022-03-17     成都科技

原標題:奮勇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召開

當前的成都

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

支撐引領作用

3月17日,成都市科技局召開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會議。會議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傳達了2022年全國、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小斌總結了2021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部署了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翼主持會議。市科技局全體局領導,各區(市)縣科技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各處(室)及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2022年怎麼干?

圍繞6個方面重點抓好10件大事

掛牌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成都科技創新交上了怎樣的「答卷」?會上,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小斌介紹了 2021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情況——

建設戰略科技力量,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正式揭牌;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掛牌運行;搭建創新平台,全市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5個,總數達215個;新增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集聚戰略科學家,新增兩院院士3名,集聚12個院士團隊在蓉開展項目合作、成果轉化;培育創新主體,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821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13家,總數居中西部城市第1、全國第6;推動科技成果轉化,2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幫助14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61.5億元融資;聚集創新資源,建設「科創通」服務平台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排名第39位。

立足新起點,創造新業績,

2022年成都要如何干?

丁小斌表示,今年,成都將堅持一手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手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加快提升科技創新策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賦能發展三大能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

成都將在建設戰略科技力量、支撐產業建圈強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抓實黨建工作 6個方面重點抓好 10件大事——

一是高標準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強化西部(成都)科學城頂層設計,依託成都科學城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探索建立創新轉化協同機制。

二是全面運行天府實驗室,掛牌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制定出台天府實驗室專項支持政策,試行天府實驗室新機制。

三是推動在蓉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入重組試點。按照「四個面向」的要求,在優勢領域爭取布局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

四是爭取「國字號」平檯布局,爭創國家級創新平台、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五是實施「科技賦能大運行動」,聚焦大運賽事需求,著力植入一批新技術、應用一批新產品、推廣一批新成果,按照標準配置項目和重點推進項目組織實施,為成都大運會辦賽、參賽、觀賽提供科技支撐,體現城市治理水平,展現成都賽事名城風采。

六是支撐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加強企業主體培育,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補鏈強鏈引聚創新資源。

七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創新重大科技項目管理制度。

八是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搭建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深化校院地戰略合作,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

九是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強化成渝科技創新合作,打造成德眉資創新聯合體,擴大國際科技合作。

十是抓實抓好黨建工作,加強政治機關建設、幹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

如何推動重點任務落實?

進一步細化「路線圖」

推動72個創新平台項目落地西部(成都)科學城

定下「任務書」,明確「路線圖」。會上,市科技局分管局領導圍繞各項工作進行了具體工作部署。

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2021年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四川農大、成都中醫藥大學獲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糧食安全、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等領域安排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攻關121項。同時,開展科技治氣專項行動,實施生態治理項目64項,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這是市科技局副局長張翼在會上透露的一組數據。

圍繞社會民生和綠色低碳科技相關工作,張翼進行了安排部署。張翼表示,今年,將啟動一批水稻、油菜優勢領域的種子資源科技攻關,組織科技特派員開展農技諮詢服務,力爭全年培訓活動達300場次以上,實施農業科技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力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0家。同時,通過揭榜挂帥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實施科技治氣專項行動,完成新建科普基地15家的民生目標。

「截至2021年底,西部(成都)科學城核心區域已聚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交叉研究平台5個、科教基礎設施6個、『中科系』『中核系』國家級科研機構25家、國家級創新平台35個。」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旭圍繞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建設,全社會研發投入,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產業建圈強鏈,招才引智等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對於備受關注的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建設,陳旭表示,今年,推動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將出台專項支持政策,並梳理形成219個建設項目清單,重點推動72個創新平台項目落地實施;全面運行天府實驗室,將掛牌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高水平實體化運行,並試點科研項目揭榜制,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探索科研經費「包干+負面清單」制。

「2021年,全市技術合同登記額完成了1220億的目標,增速6.6%,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685.66億元,增長20.7%。」市科技局副局長陳鋼針對積極推進科技賦能大運行動、全力完成技術合同交易目標、著力抓好科技成果轉化關鍵環節、全面提升科技服務工作、深入推進科技人才工作等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上,我們要抓好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一方面要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中試平台建設。」

今年6月,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辦。為成都大運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陳鋼表示,接下來,市科技局將持續梳理場館科技項目與產品應用情況,聚焦本地賽區需求,植入一批新技術、應用一批新產品,並講好大運科技項目故事。

高新技術企業在推動技術創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市科技局總工程師李良鈺介紹了2021年全市高企培育及科技金融相關工作的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821家。「科創貸」新放貸款1903筆、金額61.55億元,增長40.34%、60.99%。「科創投」子基金群總規模達到45.06億元,投資項目186個。「科創通」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

李良鈺介紹,今年,成都將持續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訓,通過輔導課、面對面等形式,推動更多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時,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激活金融「活水」,通過研發投入、人才服務、科技金融政策「組合拳」服務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會上,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金牛區、雙流區、邛崍市科技主管部門相關代表進行了發言交流,並對下一步科技創新工作進行謀劃。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一手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

一手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

成都,正加快建設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第十四次黨代會

勝利召開!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你「在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28464282737fa4db7c6a4e89cba1b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