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讓孩子吃手指呢?口欲期,要區別對待

2023-04-14   老張育兒

原標題:要不要讓孩子吃手指呢?口欲期,要區別對待

作為朋友圈的二胎寶媽,周圍很多朋友遇到育兒難題,都會諮詢。在她們看來,養育兩個孩子的我,在某個程度上就是「超人」,因為確實把孩子帶的很好。只是最近因為某個問題,和朋友產生了分歧,鬧了一些不開心。

要不要讓孩子吃手指呢?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口欲期。

看到朋友發過來的問題時,立馬就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因為在我看來,一兩歲的孩子,他們吃手指是正常行為,是表達心理、需求的一種方式。

但是群里的另一個姐妹,卻有不同意見,在她看來:病從口入,若是孩子經常吃手的話,很可能把細菌吃到嘴裡。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要吃手的好,畢竟細菌是肉眼看不到的東西。

這個姐妹的說辭沒有錯,但是不能以偏概全。能不能吃手指,主要是取決於孩子的年齡,要是四五歲的話,當然不建議他吃手,甚至還要想盡辦法制止他。但一歲前後的孩子,只要確保他們的雙手衛生,完全可以吃手。

口欲期的孩子,吃手是他們的權利

所謂口欲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生理表現。通常,口欲期出現在孩子一歲前後,而且他們的口欲期表現,以及持續的時間也不一樣。有些孩子幾個月,有些到兩歲前後才結束。

這個階段,孩子正處於長牙期,口腔內本來就不舒服,吃手是為了緩解牙齦的腫脹和疼痛。再有就是,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烈,吃手也是他們好奇的一種表現,除此外還可能有咬東西、咬別人的行為。

父母只考慮到了「衛生」的問題,卻沒有考慮過其他事情。不吃手,確實可以避免細菌吃到嘴裡,影響健康;但卻剝奪了孩子好奇和自我摸索的權利,他們失去了很多快樂。

重點是,看似只是一個很小的行為,父母贊成或犯規,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確實極大的。可能小的時候不太明顯,但是長大後,真的會慢慢顯現出來,讓父母后悔不已。

口欲期,允許孩子吃手,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1、杜絕其他癖好的養成

關於吃手這件事,父母始終把「勿以惡小而為之」掛在嘴邊。他們覺得:吃手是不好的習慣,若是不早早將它扼殺在搖籃中,長大後會更嚴重。與其日後費盡心思改正壞毛病,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讓它出現。

可父母忘了:若是孩子不吃手的話,他可能就會養成其他的習慣,而且比吃手的後果更嚴重。整個口欲期,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滿足,肯定會試著咬其他東西,衛生更沒有辦法保證。

2、有助於精細動作的養成

年輕的父母,一定聽過「精細動作」這個詞,這關係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對他們的智力有很大的幫助。口欲期吃手的孩子,他們的精細動作都很好,因為他們會不斷解鎖新的吃手習慣。

從最初的啃拳頭,到後來的啃兩個手指頭,再到啃一個手指頭,孩子每天都在變化。這些不同,說明他們的精細動作在不斷提高,這是個好現象。長大後,會發現他們早早學會用勺子、筷子,早早會繫鞋帶,就連手眼的協調能力也很好。

3、有注意安全感的養成

為了不讓孩子吃手指,父母真的無所不用其極,好言相勸不成,就會直接武力解決。一兩歲的孩子,他們的認知力有限,不知道吃手指是錯的,卻能牢牢記住被父母打手,或懲罰的事情。

可想而知,孩子內心該有多難過,不僅對父母心生怨恨,而且還沒有安全感。不用多說,想必父母都知道安全感有多重要,他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未來的長久發展。

孩子在口欲期,父母該如何正確陪伴呢?

首先,不要拒絕孩子吃手。既然是正常的事情,希望父母就不要拒絕孩子,讓他們享受口欲期吃手的快樂。當然,要是覺得孩子吃手的時間太長,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吸引他的注意。

其次,準備磨牙工具。口欲期,可以買一些磨牙棒、磨牙餅乾,既然不想讓孩子吃手,那就用其他物品代替雙手,也是一個好辦法。只不過,記得要給磨牙工具定期消毒,保持它的衛生。

最後,給孩子更多陪伴。兩歲前,是依戀期的形成階段,父母若是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多陪伴孩子,那絕對會收穫很多驚喜。因為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擁有更多安全感,再也不會畏懼。

寫在最後:凡事要學會區別對待,口欲期吃手應該被允許,這是成長中很幸福的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