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法國電影如此影射納粹?

2023-10-17   抽屜電影

原標題:1943年,法國電影如此影射納粹?

謠言的作用是什麼?是為了讓整個社會有所進步?是為了讓執當局改善工作作風?或許這些都是我們所期待的作用,然而謠言的實際作用並不是正面的,謠言最大的作用就是攪擾人心,如果你將自己置身於謠言當中,就不難體會到整個周圍的環境是如此的險惡。如果一個人惶惶不可終日,那麼最終的歸宿就是神經崩潰,這才是謠言的最終奧義,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說,謠言尚且如此,更別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了。

謠言的故事很多,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其中一個。《烏鴉》是一部1943年得而法國電影,為什麼要強調這樣一個時間點,因為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而法國本身卻已經淪陷,在奉行了不抵抗政策之後,法國最終被德國所占領,而德占區的法國社會卻並沒有讓民眾們感覺到踏實平穩,反倒是讓更多的人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烏鴉》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壓力之下,民眾們的一般反應。雷米醫生是一個鄉村醫生,但是某一天,他卻受到了告發,原因是一個匿名叫「烏鴉」的人檢舉揭發了雷米醫生是一個作姦犯科的人。一時之間,村子裡各種流言蜚語,雷米醫生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便開始了尋找烏鴉之旅,然而當他一步一步的接近真相的時候,真相卻遠比自己想像的要複雜的多。

雷米醫生起初認為烏鴉是一個人,他躲在暗中觀察著村裡的每一個人,然後記錄下他的惡行,最終再適時的揭發檢舉這些人,然而真相卻讓雷米醫生非常意外,小村裡的烏鴉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是所有的人。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風氣呢?雷米醫生想不明白。

當然,看完了這部影片的觀眾們自然會知道「烏鴉」代表著什麼。在一個淪為了被占領國的國家,人們的凝聚力自然是跌到了谷底,但凡法國人有一絲絲的抗爭精神,德國也不能很順利地占領法蘭西,因為法國人選擇了妥協,選擇了偷生,因此,德國人並沒有耗費太大的氣力就占領了這個充滿著浪漫的國度,這就是烏鴉存在的基礎。

烏鴉存在於被德國占領的法國,因為人們缺乏凝聚力,所以來說,整個社會是撕裂的,而撕裂社會的除了烏鴉一樣的流言蜚語,更多的是極致利己的精緻個人主義,而且這種精緻的個人主義是非常排外的,當這些人聚集在一個範圍內,他們是無法做到團結一致的。因為這些人不團結,所以德國占領法國也是不費吹灰之力。

大家都知道二戰的本質是國家主義之間的戰爭,美國的羅斯福執政期間,他對於美國社會的改善是讓美國人走出了胡佛的自由主義,而投身到新國家主義的熱潮中,此後,美國迅速的走出了經濟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因為遠離戰事,從而使得美國在二戰當中憑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迅速發家致富。最終也成為了二戰的戰勝國。

而德國是奉行國家社會主義的,類似的還有蘇聯的國家資本主義以及日本的軍事國家主義,這些國家主義的特性很明確,那就是團結大多數,將本國的民眾們團結在一個理念之下,因此,這幾個國家不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有著一種堅定的信念,這種堅定的信念在戰爭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雖然軸心國最終戰敗,但是當他們在戰場上一往無前的時候,團結或許有了最好的證明。

而那些無不彰顯著個人自由主義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是失敗者,因此,像本片中的背景國法國來說,這樣的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明白了這個,我們就不難發現,原來烏鴉本身帶給法國的就是一種不團結,以小見大,當烏鴉開始在這個小村落蔓延開來的時候,人們是無法團結一致的,人們之間充滿了猜忌,充滿了不信任,而這種互相猜疑更是對於外來的統治者來說是非常好的現象,因為人們之間的不團結,大家將木管全部集中在了相互猜忌之上,這就造成了沒有人去關心法國的國家命運,也沒有人去關心如何團結大多數來把德國趕出去。這才是本片核心的觀點。

本片的最後,雷米醫生髮現烏鴉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於整個村子的每一個人都是烏鴉,這個時候的雷米醫生才真正感覺到了事態的崩潰,這才僅僅是法國的一個小小的村落,人們就已經展現出來了不團結,那麼整個法國還能剩下多少抵抗力量呢?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德國侵略者,法國落敗也是在情理之中了。當人人都是兇手的時候,我們要靠著誰來拯救?如果人們都是互相猜忌,而不團結,那麼法國的現在就是我們的未來,這就是謠言的可恨之處,事到如今,依舊在當代社會上演。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