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並作出了系統全面部署。我們要深入把握理解,認真貫徹落實。
產業鏈是經濟體系中各產業環節和上下游在一定的技術經濟聯繫基礎上形成的鏈條式關係形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指這種關係形態具有內在穩定性、自主性和柔韌性,能夠在受到外部衝擊後較快自我適應,在受到封鎖打壓時維持有效運轉,在極端情況下保證基本功能。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取決於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和產業體系的完整穩定。我國擁有全球最齊全的產業門類、最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不僅為贏得大國博弈提供了戰略支撐,也為全球經濟的順暢運行提供了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一直以來,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同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面臨重構,產業鏈供應鏈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上升,特別是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國發展遏制打壓升級,與我國強行「脫鉤斷鏈」,我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一個時期以來,國家圍繞重點製造業產業鏈薄弱環節,在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健全相關制度要著重把握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健全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
第二,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
第三,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
第四,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
(據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05e8680e52002dc3ba783887815cb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