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寧波?

2023-04-03     正解局

原標題:為什麼是寧波?

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名單中,寧波以83家排名全國第一,連續5年保持第一。

正解局出品

製造業單項冠軍,不僅是優質的企業,更是中國製造變得更強的基石。

跟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對標,中國從2016年開始推出國家級的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

如今,中國已經有1187個國家級的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

這些長期專注深耕產業鏈一些細分市場的企業和產品,生產技術和製造工藝領先世界,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至少全球前三的「冠軍」,也許你平時從沒聽說過,但它是衡量一個地區製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那麼,中國哪個城市擁有數量最多的單項冠軍企業?

也許人們會在北上廣深這些「巨無霸」城市裡選擇答案,但其實真正的「冠軍之城」是寧波。

截至2022年,寧波擁有國家級的單項冠軍企業(產品)一共有83家,連續5年全國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深圳還多了16家。

為什麼是寧波?

在很多人印象里,寧波的湯圓和舟山的普陀山,相比製造業好像更出名一些。

但是,寧波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擁有的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卻是最多的。

在已經發布的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名單中,全國有167個城市有企業入選,寧波則以83家排名全國第一,而且是連續5年保持第一。

這個數量,比排名第二的深圳還多16家,超過了第三名北京27家。

寧波以83家連續5年保持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最多的城市

單項冠軍企業的最大屬性,就是把某一個產品做到極致,也許它是業界的全球第一,甚至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普通人也許並不知道。

這樣的「隱形冠軍」在寧波比比皆是:

寧波一家企業生產的安卓手機鏡頭,市場份額占了全球的33%,相當於每3部安卓手機中,就有1個用的是他們的鏡頭;

寧波一家企業生產智能窗簾電機,年銷售額10億多,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寧波一家企業給全球90%以上縫紉機整機廠配套旋梭,幾十年只專注做這一種產品,核心生產設備都是自己研發製造,產量占了全球40%;

還有專門為航天、核電製造密封圈的企業,連續七八年把盈利投入研發,產品打破了國外的壟斷,把國際價格拉下來70%。

從日用品到嫦娥探測器,到處都有寧波冠軍企業的身影。

寧波單項冠軍企業生產的手機鏡頭,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在說寧波這座「冠軍之城」之前,我們先看看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工信部從2016年開始,每年在全國遴選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指標主要有五項:

一是長期專注並深耕於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領域,從事相關領域至少10年。

二是企業申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

三是企業生產技術、工藝國際領先,重視研發投入,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主導或參與制定相關領域技術標準。

四是企業申請產品質量精良,關鍵性能指標處於國際同類產品領先水平,盈利能力超過行業企業的總體水平,重視並實施國際化經營和品牌戰略。

五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健全的財務、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質量保證和安全生產等管理制度。

簡單地說,單項冠軍企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專注、創新和市場占有率。

這些在特定領域「王者」般存在的企業有多牛?

我們從《寧波市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發展報告(2021)》中就能看得出來。

這份報告的數據顯示,當時寧波63家國家級和464家市級的單項冠軍企業中,有129家企業的主導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是第一,有328家的主導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第一意味著市場地位,當然也意味著賺錢能力。

2021年寧波單項冠軍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

這527家單項冠軍企業的營收總額達到了7661.65億元,利潤是707.53億元。

而當年寧波所有88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營收是22554.17億元,利潤1724.09億元。

也就是說,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占規上企業不到6%,卻創造出33.97%的營業額,和41.04%的利潤。

平均利潤是寧波整個規上企業的6.88倍。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單項冠軍企業的研發能力。

截至2021年底,寧波這些冠軍企業累計擁有的有效專利數量是55848項,其中發明專利就有12138項。

有15家企業的專利數超過500項,最多的一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超過了6000項。

由此帶來的是對於技術標準的話語權。

這527家冠軍企業制定的技術標準達到了2522個。

主導修訂的技術標準有690個,參與修訂的標準有1800多個。

全國製造業實力雄厚的地方不少,就算在浙江省內,寧波似乎也沒杭州、溫州和義烏的名氣大,為什麼在「單項冠軍」這一塊,寧波能一直保持領先?

頭一個就是環境好。

這裡所說的「環境」,大概可以分成三層。

首先是歷史層面。

寧波本地一直都有濃厚的經商環境氛圍和傳統。

遠的不說,從近代的「五口通商」以來,寧波就是中國民族製造業的搖籃。

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家軋花廠、第一家日化廠……

而到了改革開放之初,寧波又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數不清的民營企業,在幾十年的沉澱積累中從小作坊成為了隱形冠軍,也畫出了如今寧波「冠軍之城」的輪廓。

其次是地理位置。

很多浙江人可能都不知道,寧波港可是世界第一大港。

2013年寧波港的吞吐量就超過了上海,成了全球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2022年,寧波港更是以12.6億噸的吞吐量,連續14年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寧波港去年的貨物吞吐量,已經連續14年排在全球港口的第一位

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背後密集的製造業實力不俗的城市群,也為那些單項冠軍企業與整個行業協同、與世界同步帶來了便利。

另外就是企業與政府的關係。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寧波在營商環境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國第五,連續四年穩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一方陣。

政府少管企業「閒事」的良性互動,打造出冠軍之城的良好「生態」,但這不意味著政府在無為而治。

寧波市經信局有專精特新企業典型案例分析,每個企業的核心產品、主要優勢、創新之處、面臨的困難和建議等信息,都被清晰明白地梳理出來。

這些數據資料,都會在企業被納入培養名單後,用來專門幫助他們儘快發展,達到冠軍企業要求而提供服務幫助的指南。

有了好環境,寧波的民營企業一茬接著一茬地蓬勃生長。

寧波城區 圖源:新華社

還有就是底子厚。

「冠軍之城」的厚積薄發,首先體現在數量上。

在寧波全市有超過130萬戶的經營主體,其中民營經濟占了97%。

1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數量占了98%以上。

這些企業是整個寧波製造業的基石,也是這裡能不斷培育出冠軍企業的深厚土壤。

「冠軍之城」的厚積薄發,更體現在「把1米寬做到100米深」的執著上。

寧波單項冠軍企業主導產品從事時間的分布情況

早在2004年,寧波就對全市的製造業企業摸過底。

在差不多20年前,這些企業中市場占有率排全國第一的就有100多家。

2021年的數據顯示,寧波單項冠軍及培育企業從事主營產品的時間平均為19年。

其中,10~20年的企業數為181家,占比為47.14%;20~30年的企業數為99家,占比為25.78%;超過40年的企業有4家,其中有2家企業從事主營產品年份已超過50年。

除了從業年限長,主營業務占比高是另一種體現。

2021年,527家單項冠軍企業的主導產品銷售收入4185.73億元,占全部業務收入的平均比重是69.58%,主要集中在90~100%區間,其中有36家企業主導產品銷售收入占比更是達100%。

雖然這些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只要在全球產業版圖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就會全身心投入,幾十年一直做同一件事,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做到最強。

再一個是受重視。

當然,寧波能成為「冠軍之城」,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特別重視。

企業重視自己的「深度」,政府重視企業的發展。

最直觀的表現,在全國所有城市中,寧波對單項冠軍的企業和產品,獎勵是最高的。

最「土豪」的深圳市,對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的獎勵是300萬,而寧波對列入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和培育企業,分別獎勵500萬元和300萬元;對市級單項冠軍,獎勵200萬元。

寧波對於單項冠軍的獎勵,在全國各城市中是最高的,這也反映了當地的重視程度

另一個表現,則是人才的流入。

根據201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度寧波的製造業人才凈流入率是7.56%,排名全國各城市的首位,遠超其他製造業大市的水平。

在從全國各地流入寧波的製造業人才中,25~30歲的占了39.31%,30~35歲的占了32.02%。也就是說,寧波吸引過來的人才以年輕人為主,25歲以下和25~30歲年齡段的製造業人才,占比都要高於其他地方的水平。

也因為這些,寧波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冠軍之城」。

30多年前,德國人赫爾曼·西蒙第一次提出「隱形冠軍」概念。

它的三個重要指標分別是:世界排名前三或是某大洲的第一、年營業額少於50億歐元、不為公眾所熟知。

這跟中國的製造業「單項冠軍」有相似也有不同。

雖然不能簡單拿來對比,但是我們仍能從對比中,找到一些能讓單項冠軍更強,能為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強國進化的經驗。

全球隱形冠軍公司的分布(2015年數據)

目前,全球有近3000家隱形冠軍企業,其中德國最多,有將近1400家,美國和日本次之。

這些隱形冠軍的數量,是反映一個國家製造業是否強大的重要參考。

這些公司成功的特徵之一,就是立志成為行業里最佳的企業,為達到這個目的,企業對業務十分專注,這點和寧波的冠軍企業非常相似。

但是有個問題,專注的同時,會讓市場變小,那這些冠軍企業該怎麼破解這個難題,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呢?

寧波三江口 圖源:新華社

答案就是全球化。

這也是「隱形冠軍」企業的第二個特徵。

雖然中國的單項冠軍們很多產品能占到全球第一,但是在國際化這方面,還遠遠不夠。

有數據顯示,當前「隱形冠軍」企業平均擁有30家海外子公司,德國的企業在不同的工業領域,通常會有50~100個分支機構。

寧波的冠軍企業,現在只是有54家在海外設有研發機構,真正的全球化之路,現在才剛剛起步。

專注、創新、全球化是成為隱形冠軍的三個要素,而對於單項冠軍企業來說,補齊全球化的短板,是繼續成長壯大的重要功課

就像「隱形冠軍」代表著德國工業實力的龐大基礎一樣,單項冠軍對於中國實現製造業強國的目標,意義同樣深遠。

無論是寧波,還是全國一千多家單項冠軍企業,他們的狀態都是「隱身在線」,幾十年如一日專注自己的領域,直到占據技術尖端、產業鏈頂端。

同時,他們也不是死板的堅持,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創新產品和生產方式,不斷升級自己。

向上向外延伸產業鏈,培育更多單項冠軍,進而成為全球價值鏈上的「隱形冠軍」,就好比在拼圖。

等我們把每一塊細小的碎片拼好,就是中國製造強國崛起之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03533c8ff3b04726fe165382c7072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