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掘戰國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開千古歷史之謎

2023-12-29     阿斗愛

原標題:考古挖掘戰國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開千古歷史之謎

《歷史之謎:曾國的興衰考》

1978年,我國在湖北隨州地區掀起了一場考古熱潮,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曾侯乙墓的發現。這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卻也帶來了一個歷史之謎。曾侯乙是戰國時期曾國君「乙」的墓主人,然而,所有的史書中卻沒有關於曾國的一絲記載,令人疑惑不已。曾侯乙墓的考古挖掘,卻讓這個歷史謎團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在30年的考古發掘後,隨州葉家山墓群中相繼出土了不少戰國時期的古墓,其中一項發現引人矚目,那就是「隨大司馬戈」和一件刻有180字的編鐘。這些文物成為解開曾國歷史之謎的關鍵。在編鐘的銘文中,曾侯乙自稱是「括南公」的後裔,曾協助周王推翻了殷商,穩定了天下。然而,在《春秋左氏傳》中,並未記載括南公受封於曾國,而是在隨國。這是否意味著史書存在錯誤,或者曾國與隨國是否曾是同一國家?

2013年,隨州葉家山墓群再次成為考古學家的焦點,出土的隨大司馬戈文物上刻有「曾」字,引發了新一輪的研究和思考。在這些古墓中,不僅發現了曾國的文物,更有一件出土文物直接記錄了戰國時期吳王伐楚,楚昭王逃至「曾」國的歷史。然而,各種先秦史書中記載楚昭王逃亡時的地方是「隨國」,這與曾侯乙墓的編鐘銘文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矛盾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研究和爭議。

隨著考古的深入,出土了一件青銅簋,銘文為「犺作烈考南公寶尊彝」,與曾侯乙編鐘的銘文相契合。這些文物的發現和解讀,揭示了這個千古之謎的真相,證實了曾國其實就是考古中發現的「隨國」。

然而,曾國為何消失在歷史中?史書清楚記載,曾國最終被楚國滅亡。關於楚國為何要滅曾國,有多種解釋,最有說服力的是「以隨之辟小,而密邇於楚」。楚國或許認為曾國地勢狹小,卻緊鄰楚國,對其構成潛在威脅。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楚國或許認定曾國是「姬」姓後裔,且其青銅禮樂文化強大,若讓其發展下去,必定會挑戰周天子的地位,成為下一個「天子」,因此決定將其徹底消除。

這段歷史,如同一幅錯綜複雜的畫卷,反映了古代國家之間的紛爭和權謀。曾國的命運,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註腳,也提醒著我們,即便是輝煌的文明也可能湮滅於戰爭的硝煙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026457a37f121b5daea8466fcc8f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