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農村10大特色菜,你最鍾意哪一種?

2019-06-03     你好夏都

不知道大家的童年記憶中

是否有關於「大鍋飯」的印象

雖然那時我們生活在農村

物質條件也不怎麼好

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做出大魚大肉



但是我們勤勞的媽媽

總能就地取材

神奇地變化出可口的飯菜

滿足我們這些「小饞鬼」的胃

雖然這些「飯菜」並不高大上

卻讓我們垂涎三尺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憶

小時候曾吃過的10碗飯

焪洋芋



洗凈的新鮮洋芋放到鋁鍋中,倒一點菜籽油,一個小時後原汁原味的焪洋芋就出鍋啦,香氣四溢,無論走到哪都忘不了這個味道。

熬飯


以前農家人家裡比較貧苦,煮過肉湯一般都捨不得扔掉,人們就在在煮過肉中的湯中(羊肉湯最好),放入煮熟的白蘿蔔片、粉條、熟洋芋塊、小塊羊肉、豬肉、炸熟的肉丸子等,加鹽、花椒粉、姜粉、五香粉等調料,燒沸後開始食用,,家裡有少量的剩菜,沒辦法做的時候,熬飯就是很好的一種選擇。

狗澆尿


每逢過年過節,或者家裡來親戚的時候,招呼個人最美味的食物之一,酥軟,香甜是它的特色。


洋姜


洋姜這種蔬菜大家都不陌生,洋姜含有豐富的澱粉,因為味道有些微辣,所以很多人都會把洋姜當作配料,其實在農村很多人做的腌洋姜也特別的好吃。

首先把洋姜洗凈,水分晾乾,洋姜洗起來比較麻煩,但是如果用牙刷洗的話會快一些,洋姜晾乾之後切成這樣30毫米的片狀,也可切絲。



所謂腌洋姜,一些配料也是關鍵,像八角,辣椒,蒜,這些一定要準備好,如果不怕麻煩的話,可以把洗乾淨還沒切的洋姜,放入用配料熬制的水裡浸泡下,再切成片晾乾。

除了一些八角之類的配料,可根據口味的差別,做成糖醋腌姜,或者是單純的辣洋姜,如果做成糖醋洋姜,可以往切好的洋姜內加入一大勺白糖和黃豆醬。

洋姜存儲好之後腌上一個禮拜左右就可以開罐拿出來吃了,味道特別的不錯,還下飯。

攪團



將豆面、青稞面、白面按照一定比例徐徐撒入沸水,邊撒,邊用擀麵杖360度攪動……看到這,大多數青海人便能猜到鍋中是老少皆宜的青海特色美食——攪團。攪團是青海地區著名的特色小吃,定義為「用面攪成的漿糊」,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面攪團、豆面攪團和洋芋攪團。


酸菜粉條


冬天青海人民的最愛,酸爽的腌酸菜加勁道的粉條再來幾片五花肉,每天下飯的必備菜!

洋芋津津


洋芋津津,顧名思義就是以洋芋為原料。首先將選好的洋芋用挫子磨成細粉。然後在磨成的細粉中加入適量的鹽和澱粉,據廚師介紹,加入的澱粉量是有講究的,不能多不能少,大概和洋芋粉的比例為1:4,這樣才不會影響口感;接著在燒熱的鋁鍋中放上食用油,把拌好的洋芋粉倒進去鋪平,用中火烹制,等五六分鐘翻面,待兩面焦黃時就做好了。

牛筋面


小時候沒什麼零食,能吃到牛筋面就很幸福,把牛筋面泡軟熗點蔥花,加上辣椒和醋,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萱麻餅


xuan ma 饃饃咋一看是不是餅子裡夾的菜,然而並不是。它是攪團里加一種山上長的綠色植物,那種植物刺很多,扎了可不是一般的疼,小編實在不知道那叫什麼,只記得大人們叫它 xuanma ,做好的攪團卷到狗澆尿里,味道不是一般的好吃,估計好多年輕的小夥伴們都沒吃過。


麥仁


麥仁粥,是青海人的「臘八粥」,農曆十二月八日,青海的很多農村要舉行祭奠和慶祝,農民要吃麥仁粥,有地方叫麥仁飯。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

這些飯雖然沒有

豐富的調料和高超的做法

卻滿含著兒時的回憶

今天想起來

眼淚和口水一起流

你還吃過什麼難忘的飯?



(文章來源:青海吃貨范)

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tnpN2wB8g2yegNDio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