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發生以來,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承建的上海圖書館東館項目高度重視疫情防控,為工地後期的復工做好了各項準備。
建立管控體系
明確責任分工
項目按照市委宣傳部、市住建委、市安委辦相關文件要求,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小組成立後立即擬定下發了《關於全面加強上海圖書館東館新建項目工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各項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分工:上圖東館籌建辦加強監督指導各參建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在工地的全面落實,代建單位負責加強對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協調和深入管理,施工總包單位負責工地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到位,施工監理單位負責監理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和成效,財務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專業分包單位等參建單位要專人負責、積極配合,嚴格服從工地疫情防控管理工作要求。項目部署了員工回流統計、每日診斷隔離、宿舍食堂消毒、疫情宣傳教育、防護用品籌備5個一線實施小組,11名項目骨幹分工負責落實;同時已完成《工地防疫防控實施細則》及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建立健全了上圖東館項目疫情防控體系。
項目部建立結構清晰、責任目標明確的管理構架體系
及時摸清情況
制定應對措施
應對項目管理人員的陸續復工到崗及後續工人的返滬,項目實行全方位的人員排摸及勞動力策劃。一是項目各主要參建單位管理人員共計56人(業主、代建15人,監理9人,總包32人),其中離滬人員21人,對返滬人員嚴格落實自我隔離制度,且經排摸未有去過或路經湖北人員。二是對所有參建勞務、分包班組進行人員排摸,要求相關務工人員在未收到通知前不得提前返回工地。特別對來自疫情重點地區、但尚未返滬的務工人員,已告知原地等候通知。針對後續復工後的勞動力安排,項目原計劃節後復工勞動力約400人,現更改計劃為分階段復工,分批安排務工人員進場,第一階段第一批次為安全文明及保障性工種預計20人(保潔、場容工、電工、架子工、機操工等),做好復工條件準備後安排第二批次約50人陸續進場,開始鋼結構、幕牆、防火塗料作業;第二階段視情況安排其他各工種將按需求分批進場。
同時,針對疫情期間的人員管控,項目部細化了四個方面的工作要求:(1)專業分包、勞務分包的管理人員、班組長須在正式復工前先到工地,進行相關交底教育、防疫專項知識培訓,並建立分包(班組)一級的防控管理體系,納入總包統一管理。(2)管理人員實行分批輪班制,減少人群聚集,部分崗位在家遠程辦公。(3)嚴格執行實名制考勤,每人一檔,做到全覆蓋並嚴格控制人員流出。對於今後收到復工通知的非重點區域來滬人員,返滬前需在上海建工集團現場人員春節期間出行史、接觸史信息報告平台上填報相關信息後方可返滬。項目部在一號門入口設置健康觀察點,對所有進場人員實施體溫檢測,並按規定要求來滬人員填寫《健康信息登記表》,核實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關鍵信息。(4)對生活區的128間宿舍進行細化管理,同時在另一區域單獨設置8間隔離觀察室。凡是外地返滬人員,服從管理分區域分班組入住宿舍,進行14天的階段觀察;班組長領取體溫計、消毒酒精等物品,每日兩次對班組成員測量體溫,並上報相應管理人員;一旦有體溫不合格情況發生,立刻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社區送醫就診,並積極配合進一步的防疫工作;經醫療機構確認疑似病例或確診的,將立即停工並封鎖場地,配合疾控部門開展防治。
人員管理流程圖
嚴格現場管控
做好物資儲備
施工現場管控方面,項目嚴格實施全封閉管理,現場只開放一號門(合歡路300號)一個進出口,施工現場和辦公區、生活區24小時單獨設崗,每崗2名保安;建立進出場登記和體溫檢測制度,按要求做好每個進場人員的信息採集、上報工作,嚴格實名制登記,所有人員必須帶好口罩、手套,做好個人防護方可進入現場;現場設置專用垃圾箱,投放口罩等防護用品。現場食堂暫時關閉,採用定量送餐制供應午餐,同時落實專業消毒單位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對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食堂、浴室等一天兩次進行消毒。此外,項目執行日報及緊急報告制度,向上級管理部門及業主報告項目情況,突發情況立即報送屬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屬地社區、屬地衛生防疫部門,各部門逐級上報。
現場出入管理圖示
對現場各區域進行消毒
項目設置防疫物資專用倉庫,安排專人發放並建立專用發放台帳。主要防疫物資為口罩、消毒水、測溫儀、噴霧器、橡膠手套(一次性)、護目鏡、洗手液等。項目建立表格統計好上述物資需要數量、已預約數和到場數。現有防控物資已滿足現階段人員及首批務工隊伍不少於一周的用量。應對後續大面積復工的用量,項目正組織開展進一步的籌集。
宣傳防疫知識
提高防護意識
項目第一時間組織各參建單位對下發的指導文件進行學習,並於生活區、辦公區布置防疫宣傳,製作生動的圖示展架,提高項目全員防控意識。後續復工階段,項目安全管理人員將把防疫教育作為安全晨會的第一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工人的防護意識。
本文由上海建工集團投稿,通訊員:陳祺彬 薛旋青 姜海濤,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